第三十一章 时光的延续
老槐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巷子里渐渐热闹起来。常有游客拿着《老槐树下的时光》绘本,在树旁打卡拍照,石碑前的石板路上,总有人低头寻找飘落的槐花瓣,说是要收藏“时光的碎片”。
曾孙的孩子,也就是欧阳俊和余茹的玄孙,刚上幼儿园,扎着羊角辫,像极了当年的余茹。她最爱做的事,就是蹲在老槐树下,把掉落的槐花瓣一片片捡起来,放进外婆缝的布包里,说是“给太爷爷太奶奶的信”。
“小念,慢点跑,别摔着。”玄孙的妈妈追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绘本,“你看,太奶奶当年也爱捡槐花呢。”
绘本的某一页,余茹蹲在槐树下,手里捧着满捧的白花,欧阳俊站在她身后,正偷偷往她口袋里塞花瓣。小念指着画里的人,奶声奶气地说:“太奶奶像小仙女。”
游客里有个年轻的漫画家,听说了老槐树的故事,特意来采风。她坐在馄饨摊前,听第五代老板讲欧阳俊和余茹的往事:“听说当年那小伙子总帮姑娘买单,一碗馄饨加两个蛋,雷打不动。”
“后来呢?”漫画家追问。
“后来啊,他们就成了一家人,在这树下住了一辈子。”老板笑着端上馄饨,“就像这老槐树,扎了根,就再也挪不动了。”
漫画家的画笔下,老槐树成了时光的守望者,树干上刻满了年轮,每一圈都嵌着一个故事——有2013年的馄饨摊,有跨年夜的月亮吊坠,有医院走廊的守护,有婚礼上的誓言。画的最后一页,她添了个小小的彩蛋:玄孙正把布包挂在树杈上,布包里的槐花瓣掉出来,像星星落在地上。
这本新绘本出版后,老槐树更出名了。市图书馆特意在树下设了个“时光信箱”,游客可以写下想对过去或未来说的话,由志愿者定期收集,和欧阳俊的回忆录放在一起。
孙子己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却还坚持每周来信箱前坐坐,看看有没有人写下关于“珍惜”的故事。有次他看到一封小学生的信:“希望爸爸妈妈别总吵架,像太爷爷太奶奶一样,手牵手散步。”
他把信折好,放进图书馆的展柜,旁边摆着玄孙画的全家福——五辈人围着老槐树,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片槐花瓣。
南宫丽的曾孙也成了志愿者,负责整理信箱里的信件。他说奶奶临终前交代过,要多来老槐树下走走,“看看别人怎么把日子过成诗”。有次整理信件时,他发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字迹娟秀:“当年的选择错了,但看到你们的幸福,也算圆满了。”
他把信夹在南宫丽的旧相册里,放在图书馆的特展区。游客们看着两家人的故事,忽然明白:人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重要的是在岔路口上,是否选择了通往温暖的方向。
玄孙上小学那天,背着和曾祖父同款的画夹,在老槐树下拍照留念。照片里,她站在石碑旁,手里举着布包,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背景里的馄饨摊前,漫画家正在写生,画的正是这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太爷爷太奶奶,我会像你们一样,好好画画,好好生活。”玄孙对着老树轻声说,风吹过,槐花瓣落在她的画夹上,像个温柔的吻。
孙子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很多年前,欧阳俊在回忆录里写的最后一句话:“所谓重生,不过是让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他走到信箱前,写下一行字:“故事还在继续,时光从未老去。”
傍晚的阳光穿过槐树叶,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玄孙在树下画晚霞,漫画家在画玄孙,南宫丽的曾孙在整理信件,馄饨摊的老板在给孩子分馄饨,像一幅流动的画。
远处的天边,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极了当年欧阳俊和余茹看的那场海边日出。老槐树上的月亮吊坠复制品在风中摇晃,叮铃叮铃的,像是时光在唱歌。
属于他们的故事,早己超越了“重生”的范畴,变成了一种生活的哲学——是珍惜每一次相遇,是守护每一份温暖,是让爱像老槐树一样,在时光的土壤里扎根,抽枝,开花,结果,惠及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那对真正的月亮吊坠,被孙子藏在了老槐树的树洞里,外面用泥土封好,上面种了株常春藤。他说:“让它们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和老树一起,见证更多时光的圆满。”
风吹过,常春藤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说:
“未完,待续。”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aig-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