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最后的槐花
欧阳俊八十岁那年,腿脚不太灵便了,出门得拄着拐杖。余茹的记性也差了些,常常刚放下的东西转头就忘了放哪,但只要看到老槐树,眼神就会亮起来。
“今天的槐花开得真好。”她坐在轮椅上,仰头看着满树白花,像个孩子似的伸出手,想接住飘落的花瓣。欧阳俊拄着拐杖站在她身后,慢慢替她拢起被风吹乱的头发,动作还是和年轻时一样轻柔。
孙子己经考上了美术学院,周末总爱带着画板回来,坐在老槐树下写生。他画得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依偎在一起的样子,画里的余茹总是笑着,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欧阳俊的拐杖斜倚在轮椅旁,像个沉默的守护者。
“爷爷,您给我讲讲您和奶奶年轻时的故事吧。”孙子放下画笔,眼里满是好奇。他早就看完了那本回忆录,却总听不够。
欧阳俊笑了,声音有些沙哑:“当年啊,你奶奶总爱躲在馄饨摊后面看我……”
话没说完,就被余茹打断了:“胡说,明明是你总偷偷看我画画。”她的记性时好时坏,却对这些细节记得格外清楚。
孙子笑着在画本上添了几笔,把馄饨摊画得更清晰了些。“等我毕业,就把你们的故事画成绘本,让更多人知道,原来有人可以爱一辈子。”
欧阳俊没说话,只是握紧了余茹的手。她的手很凉,他用自己的手裹着,想给她多传点温度。
那年夏天,余茹的身体忽然垮了,住进了医院。欧阳俊每天都去陪她,给她讲院子里的槐花又开了多少,孙子的画在比赛中又拿了奖,讲着讲着,声音就哽咽了。
“别哭啊。”余茹伸出手,想替他擦眼泪,却没力气抬起来,“我还想看今年的槐花呢。”
“等你好了,我推你回去看,看个够。”欧阳俊把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泪水打湿了她的手背。
女儿和孙子也天天来医院,孙子把画好的槐花递到病床前:“奶奶,您看,我画的槐花,跟家里的一样香。”
余茹笑了,眼里的光却越来越暗。
出院那天,槐花己经落了大半。欧阳俊推着轮椅,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余茹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当年你说,就算没有重生,也会找到我……我信了。”
“我也信。”欧阳俊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她,“不管有没有下辈子,这辈子我己经赚够了。”
回到家,余茹在老槐树下坐了一下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她脸上,安详得像睡着了。傍晚时,她忽然精神好了些,拉着欧阳俊的手说:“我想吃馄饨,就当年那家的。”
欧阳俊立刻让孙子去买,自己守在她身边,听她断断续续地说:“你说……咱们的故事……算不算圆满?”
“算,太算了。”他握紧她的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余茹笑了,慢慢闭上了眼睛,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像睡着了一样。
余茹走后,欧阳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待了三天。第西天早上,他拄着拐杖走出房门,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孙子画的那幅《老槐树下》,忽然就想通了——余茹只是换了种方式陪着他,在槐花的香气里,在孙子的画里,在每个寻常的日子里。
他开始整理余茹的画稿,一张一张地抚平,放进画夹里。有年轻时的设计图,有女儿的涂鸦,有孙子的笑脸,还有很多张画的是他,在钓鱼的,在修秋千的,在老槐树下打盹的……每张画的角落,都有个小小的月亮印记,是当年那对手链的样子。
孙子放寒假回来,看到爷爷在整理画稿,主动说:“爷爷,我帮您把这些画扫描进电脑,永远都不会坏。”
欧阳俊点点头,看着孙子熟练地操作着扫描仪,忽然觉得时光真的很奇妙——当年自己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如今的孩子却能把纸质的画变成永恒的数字。
开春后,老槐树的花开得比往年更盛,香气漫过整条巷子。欧阳俊每天都坐在树下,翻着余茹的画稿,或者看看孙子画的绘本初稿,里面的故事从2013年的馄饨摊开始,到老槐树下的相守结束,每一页都画着月亮吊坠,闪着温柔的光。
女儿来看他,带来了南宫丽去世的消息,说是在睡梦中走的,儿子在身边陪着,也算安详。
“都过去了。”欧阳俊淡淡地说,心里没有波澜,只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
他的身体也渐渐不好了,常常坐在轮椅上,由孙子推着在院子里散步。“爷爷,您看,我给绘本加了个结尾。”孙子把画稿递过来,最后一页是漫天的槐花瓣,两个小小的月亮吊坠在风中轻轻碰撞,发出叮铃的声响。
欧阳俊笑了,眼里的光很亮,像看到了年轻时的余茹,正站在槐花树下对他笑。
那年槐花谢的时候,欧阳俊在睡梦中走了,手里攥着那对磨得发亮的月亮吊坠,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床头柜上放着孙子画的绘本,翻开的那一页,正是跨年夜的烟火,两个年轻的身影在人群中相视而笑,指尖的吊坠闪着光。
葬礼那天,来了很多人。孙子捧着爷爷整理的画稿,女儿抱着父母的合照,女婿在一旁默默烧着纸钱。风吹过,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很多年后,孙子成了著名的绘本作家,他的代表作《老槐树下的时光》感动了无数人,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让我相信,爱可以跨越时光,在岁月里永远芬芳。”
书里的最后一幅画,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下的秋千空着,地上散落着几片槐花瓣,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面上投下两个重叠的影子,像一对相拥的爱人。
而那对月亮吊坠,被孙子捐给了博物馆,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2013-2073,一对爱人的时光见证。”
偶尔有孩子在展柜前驻足,问父母:“这是什么呀?”
父母会笑着说:“这是爱的信物,是老槐树下,一段跨越了漫长岁月的温柔故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aig-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