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时光的印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七章 时光的印记

 

第二十七章 时光的印记

孙子上小学西年级那年,老槐树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狂风把最粗的一根枝桠吹断了,砸在院墙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记。欧阳俊心疼得蹲在树旁看了半天,余茹递给他一把锯子:“别心疼了,锯掉枯枝,来年才能发新芽。”

两人花了整整一上午,才把断枝清理干净。欧阳俊在断裂处抹上防腐漆,又用红绳缠了几圈,像是给老树系了条围巾。“它陪了咱们这么多年,可不能就这么枯了。”

余茹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笑了:“你对这树,比对我还上心。”

“哪能啊。”欧阳俊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树是念想,你是过日子的人,不一样。”

那年冬天,母亲的身体越发不好,常常对着老槐树发呆,说想回乡下看看。欧阳俊知道,她是想念父亲了。他和余茹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着母亲回了老家。

老房子还是老样子,院子里的菜畦空着,墙角的杂草长了半人高。母亲拄着拐杖走到老槐树下,摸着粗糙的树皮,忽然就落了泪:“你爸当年总说,等这树再长高些,就给小俊搭个秋千……”

欧阳俊别过头,眼眶有点热。余茹扶着母亲坐下,轻声说:“等开春了,咱们就把院子收拾出来,种上您爱吃的青菜。”

母亲点点头,拉着余茹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当年我就看你好,踏实,不像那个南宫家的丫头,心不定……”

话没说完,就被欧阳俊打断了:“妈,说这些干啥。”

“我知道你护着小茹。”母亲笑了,“我就是想告诉你,过日子啊,就得找个知冷知热的,钱再多,不如人心暖。”

余茹的眼眶有点热,悄悄握紧了母亲的手。

开春后,母亲的身体好了些,能在院子里慢慢走动了。欧阳俊真的在老槐树下搭了个秋千,孙子放假回来,总爱缠着爷爷推他,笑声在院子里荡来荡去。余茹坐在廊下画速写,画里白发的老人推着秋千上的孩子,背景里的母亲正弯腰给菜畦浇水,老槐树的新枝在春风里轻轻摇晃,像在为这一幕鼓掌。

“你看这画,能值多少钱?”余茹把画稿递给欧阳俊,眼里带着玩笑的意思。

“无价。”欧阳俊认真地说,“这是咱们家的传家宝。”

那年秋天,南宫丽去世了,是女儿从老街坊那里听来的。说是突发心脏病,走得很突然,她儿子赶来办了后事,在老家待了没几天就走了。

“也算是解脱了。”余茹叹了口气,给欧阳俊续了杯茶。

欧阳俊没说话,只是看着窗外的老槐树。风一吹,叶子簌簌落下,像谁在轻轻叹息。那些曾经的恩怨,早己随着岁月烟消云散,只剩下一声淡淡的感慨——人这一辈子,究竟在争什么呢?

母亲的身体时好时坏,却总惦记着要给曾孙子做件小棉袄。余茹把布料找出来,陪着她坐在灯下缝缝补补,针脚歪歪扭扭的,却藏着满满的心意。“等天冷了,让小宝穿上,保准暖和。”母亲笑着说,眼里的光很亮。

那年冬天,母亲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手里还攥着没缝完的棉袄角。送葬那天,孙子问欧阳俊:“太奶奶去哪了?”

欧阳俊指着天上的星星:“太奶奶去天上了,变成星星看着咱们呢。”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去够天上的星星,像是想把太奶奶摘下来。

母亲走后,院子里好像空了不少。欧阳俊把母亲没缝完的棉袄接着缝好,虽然针脚不如母亲细密,却也还算周正。余茹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进孙子的衣柜:“等他长大了,就告诉他,这是太奶奶和爷爷一起做的。”

开春后,老槐树的断枝处真的冒出了新芽,嫩绿色的,在阳光下闪着光。欧阳俊每天都去看一眼,像是在照看一个新生儿。“你看,它比咱们坚强。”他对余茹说。

“人也一样,只要心里有念想,就垮不了。”余茹靠在他肩上,看着新抽的嫩芽,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也是这样,在欧阳俊的鼓励下,一点点走出阴霾。

孙子升初中那年,个头蹿得飞快,己经比余茹高了。他继承了家里的画画天赋,在学校的美术比赛中拿了奖,画的正是老家的老槐树,树下坐着两个白发老人,秋千上的孩子正笑得灿烂。

“这画得给爷爷奶奶留着。”小家伙把奖状递过来,眼里满是骄傲。

欧阳俊把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要看好几遍。“比你奶奶当年画得还好。”他笑着说,眼里的光比当年看到比特币涨价时还要亮。

女儿带着女婿来看他们,带来了一台新的平板电脑,说是教他们视频聊天,想孙子了就能随时看。欧阳俊学得慢,余茹在一旁耐心地教他:“点这个绿色的按钮,就能看到小宝了。”

屏幕里,孙子正在画室里画画,背景里有熟悉的馄饨摊,老板还是那个年轻小伙子,只是眼角也有了细纹。“爷爷,奶奶,我画的馄饨摊好看吗?”

“好看,比你爷爷当年拍的照片还好。”余茹笑着说,眼眶却有点热。

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平板电脑里孙子的笑脸,忽然就觉得,时光从未走远。那些曾经以为会消失的记忆,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暖,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在孙子的画里,在老槐树的新芽里,在馄饨摊的烟火里,在彼此紧握的手心里。

欧阳俊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丝绒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对磨得发亮的月亮吊坠,正是当年送给余茹的那对。“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来的,还能戴。”

余茹的眼睛亮了,像年轻时那样,踮起脚尖让他给自己戴上。吊坠贴在胸口,带着岁月的温度,和心跳的节奏重合。

“还记得吗?当年你在跨年夜给我戴这个,手都在抖。”余茹笑着说。

“那不是紧张嘛。”欧阳俊挠挠头,“第一次给女孩子送礼物。”

晚风拂过,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鼓掌。远处的馄饨摊亮起了灯,昏黄的光晕里,似乎有年轻的身影在分享一碗馄饨,眼里的光,和此刻的星光一样亮。

属于他们的故事,就像这对月亮吊坠,历经岁月打磨,却越发温润。那些关于重生的秘密,早己融入血脉,变成了生命里最珍贵的印记,在时光里静静流淌,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aig-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