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心灯照古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心灯照古径

 

---

三十个日夜,在鸭子的河水静静流淌中悄然滑过。对“天工”和昆仑基地而言,这是钢铁与时间赛跑的三十天,星穹熔炉的骨架在风雪中一寸寸拔地而起。对周燃而言,这三十天则是一场沉浸于古老迷雾与自我探寻的静修。

河畔守望与“心跳”模型:

周燃并未离开广汉。他在鸭子河上游一处僻静的农家小院租住了下来,每日晨曦微露或暮色西合时,总会出现在那片未开放的河岸台地。他没有携带任何显眼的探测设备,只是静坐,如同河畔的一块磐石,将九炼归真后的感知力沉入大地,捕捉、解析着伏羲代号为“河床心跳”的微弱脉动。

伏羲的模型日益完善。那脉动极其缓慢,周期大约在**27.3小时**,与地球自转或常见的地质活动周期均不吻合。其强度微弱到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若非周燃那超凡的感知力持续锚定,任何仪器都难以将其稳定分离。它像是一个沉睡巨物悠长而深沉的呼吸,源自河床下方难以想象的深度。

老秦的身影也时常出现。他依旧穿着那身旧工装,扛着工具包,在河段巡弋,驱赶偶尔出现的偷渔者,清理河道垃圾。两人很少交谈,往往只是隔着一段距离,互相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老秦的目光偶尔会落在闭目凝神的周燃身上,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他似乎知道周燃在做什么,但并不点破,只是默默履行着他“守河人”的职责。

青铜迷雾中的“心祭”:

除了河畔的静坐,周燃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泡在了三星堆博物馆以及广汉市图书馆的古籍库里。他不再局限于那份二十年前的勘探报告,而是将视野投向更浩瀚的古蜀迷雾。

他翻阅着泛黄的县志、残破的竹简拓片、学者对祭祀坑出土文物的研究论文。伏羲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被用来进行跨领域的关联分析:青铜神树的结构与河床脉动频率的对比;纵目面具的视觉冲击与精神暗示的可能;象牙、海贝等非本地祭品背后隐藏的远距离交流或对“异域”的崇拜……

一条线索逐渐清晰:古蜀国的祭祀,尤其是那些埋藏在鸭子河畔(古河道推测)的至高祭祀,其核心并非简单的祈求丰收或祖先庇佑,而是一种被称为“**心祭**”的仪式。文献中语焉不详,只提到需要“**大巫凝神,以心为灯,照见幽冥,沟通神祇**”。这“幽冥”被一些零星的、被视为荒诞的传说指向“地底深处沉睡的巨灵”或“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

“心灯……照见幽冥……”周燃在图书馆昏黄的灯光下,指尖划过古籍上模糊的刻痕。这与他追寻的“意识粒子流”何其相似?都是以强大的精神意志为媒介,去触及常理无法感知的领域!二十年前那个疯掉的勘探队员,在仪器捕捉到能量脉冲的夜晚独自来到河边,是否在某种机缘巧合下,他的精神波动无意间“触碰”到了河床下的存在,引发了可怕的“共鸣”或“窥视”?他口中的“眼睛”、“门”、“巨大的声音”,是否就是那惊鸿一瞥的恐怖感知?

守夜人的“钥匙”:

第三十天傍晚,周燃再次来到河岸台地。夕阳的余晖将河水染成金红,芦苇荡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老秦破天荒地没有巡河,而是盘腿坐在不远处的一块大石上,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手里捏着那根没点燃的烟卷。

周燃走到他身边,没有坐下,只是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摸到点门道了?”老秦没回头,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古蜀的‘心祭’,”周燃首接切入主题,声音平静,“以心为灯,照见幽冥。下面那东西,就是他们想沟通的‘幽冥’?”

老秦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是不是‘幽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帮戴金面具的古人,很怕它,又很想用它。”他转过头,鹰隼般的眼睛首视周燃,“他们挖坑,埋东西,搞那些神神叨叨的仪式,不是求它保佑,是想……安抚它,或者说,给它画个圈,告诉它——别出来。”

“安抚?画圈?”周燃皱眉。

“嗯。”老秦点点头,用烟卷指了指脚下,“就像你在家里养了条看门狗,太凶了,怕它咬人,就得给它拴上链子,喂饱它,还得时不时摸摸它脑袋告诉它谁才是主子。古蜀人搞的那些祭祀,埋的那些宝贝,就是给下面那‘东西’的‘狗链子’和‘肉骨头’!那‘心祭’,估计就是‘摸脑袋’的法子,用‘心’去告诉它:老实待着!”

这个粗鄙却异常形象的比喻,让周燃瞬间贯通了许多线索!三星堆祭祀坑的位置、朝向、埋藏物的种类和组合……伏羲的模型瞬间更新,将这些考古数据与“河床心跳”的源头位置进行空间关联,一个模糊的、覆盖在河床深处某个节点上的“**封印场**”结构开始浮现!那些青铜器、玉器、象牙,不仅是祭品,更是构成这个古老力场的“阵基”!

“那二十年前……”周燃看向老秦。

“那帮愣头青,开着带‘电鞭子’(指地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车到处戳!”老秦的语气带着一丝后怕和埋怨,“估计是戳到‘狗链子’了,把下面那东西惊醒了!那疯掉的小伙子,估计是‘心’不够稳,‘灯’没点好,反而被那东西‘看了一眼’……嘿,没当场魂飞魄散,算他命大!”

“那东西……到底是什么?”周燃追问。

老秦摇摇头,眼神变得深邃:“谁知道呢?可能是条大得没边的蛇?可能是石头成了精?也可能……根本就不是咱们能想出来的玩意儿。我只知道,它很‘饿’,也很‘烦’。古蜀人用‘肉骨头’和‘摸脑袋’哄了它几千年。现在‘肉骨头’快烂光了,‘摸脑袋’的手也没了……”他叹了口气,看向周燃,“你感觉到的‘心跳’,是不是越来越清楚了?”

周燃心中一震。确实,这三十天,随着他对脉动感知的日益精深,那种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清晰感”在缓慢增加。仿佛那沉睡的存在,正因某种原因(或许是人类活动加剧?或许是地壳应力的微妙变化?)而在逐渐苏醒!

“你想当新的‘摸脑袋’的人?”老秦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看穿周燃的灵魂,“用你那块‘冰疙瘩’一样的‘心’去点灯?小伙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古蜀的大巫一代代传承,才敢干这事。你?你连门在哪儿都还没找着呢!”

“门?”周燃捕捉到这个字眼。

老秦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脚下:“‘心灯’点着了,门自然就看见了。但门后面是什么……进去了,还能不能出来……”他摇摇头,没再说下去,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混合着警告和某种期待的神色,“法子,我大概知道一点皮毛,是听一个快入土的老辈守河人酒醉后胡咧咧的,当不得真。你要真想试试,明晚子时,带一壶够劲的烧刀子,到这里找我。记住,心要静,胆要大,别带那些叮当响的机器!”

说完,老秦不再理会周燃,跳下石头,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身影再次没入渐渐浓重的暮色和芦苇丛中。

周燃独自站在河岸,晚风吹动他的衣角。三十天的沉淀,从冰冷的仪器数据到尘封的古籍记载,再到老秦这市井智慧包裹下的惊人洞见,三星堆的迷雾非但未散,反而凝聚成一个更具体、更危险的轮廓——河床深处沉睡着一个被古蜀人封印的、需要“安抚”的未知存在,沟通它的“钥匙”是一种名为“心灯”的精神秘术,而“门”……就在心灯点亮之处。

明晚子时,一壶烧刀子,一场以心为灯的古老尝试。这看似与幽灵粒子和星穹熔炉毫无关联的孤旅,正将周燃推向一个意想不到的、关于精神力量本质的古老试炼场。收获,或许就在那扇“门”的后面,亦或就在点亮“心灯”的过程之中。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agch-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