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宣武门外,工部衙门。
黑压压的皂隶肃立两旁,沉重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露出里面森严的庭院和鳞次栉比的官廨。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案牍尘埃和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官威。
都水清吏司郎中崔文焕,一个年近五十、身材微胖、面团团总带着三分笑意的老官僚,正端着青花瓷盏,慢悠悠地撇着茶沫。司里几位主事、员外郎围坐在下首,低声议论着昨日朝堂上那场石破天惊的风波。
“听说了吗?那位…可是御赐绯袍!九品主事啊!啧啧,开国以来头一遭!”
“哼,哗众取宠!牝鸡司晨!朝廷体统何在?”
“嘘…小声点!那可是撕了衣裳在金銮殿上告了御状的狠角儿!背后…怕是有大人物…”
崔文焕听着,脸上的笑意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精光。都水司管着天下河渠水利,油水厚,是非也多。临州那摊子烂账,他多少有耳闻,也得了些“孝敬”。如今空降这么一位“钦点”的绯袍主事,还带着翻旧账的尚方宝剑…这分明是皇帝扔进来的一条鲶鱼,不,是一头饿狼!要搅浑水,更要咬出血肉!
“诸位,”崔文焕放下茶盏,声音不高,却让议论声瞬间平息,“同僚一场,贵在和气。沈…主事新来,大家多担待,莫要失了体统。”他话锋一转,带着老吏特有的圆滑,“当然,河工漕运,积弊非一日之寒。沈主事年轻气盛,锐意革新是好事,但也要讲究个…循序渐进嘛。”他特意在“循序渐进”西个字上加了重音。
众人心领神会,纷纷附和。就在这时,门外皂隶高声唱喏:
“都水清吏司主事沈砚——到!”
嘈杂的议事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带着惊愕、审视、鄙夷、好奇,如同无数根冰冷的针,齐刷刷地射向门口。
晨光勾勒出一个单薄却挺拔的身影。
一身崭新的、刺目的绯红官袍,如同燃烧的火焰,瞬间灼痛了所有人的眼睛!那袍服穿在她身上,宽大得有些空荡,却硬是被那笔挺的脊梁撑出了几分惊心动魄的凛然。乌纱帽下,一张脸洗净了血污,苍白得近乎透明,眼下是浓重的乌青,嘴唇紧抿,没有丝毫血色。唯有一双眼睛,幽深如寒潭,平静无波地迎接着厅内所有或明或暗的刺探。
她一步步走进来,绯红的袍角拂过光洁的青砖地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那声音,在死寂的大厅里,清晰得如同擂鼓。
“下官沈砚,”她的声音不高,带着一丝大病初愈的沙哑,却清晰地穿透寂静,“奉旨入都水清吏司效力,见过崔大人,见过诸位同僚。”她对着崔文焕的方向,依制躬身行礼。动作标准,一丝不苟。
崔文焕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更加热情地堆叠起来,连忙起身虚扶:“哎呀呀,沈主事快快请起!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陛下钦点,赐服绯袍,实乃我工部,不,是我都水司的荣光!”他亲热地引着沈砚到左侧一张空置的书案前,“来来来,沈主事的位置,早就备好了!以后大家就是同僚,要多多亲近!”
那张书案位置不错,紧挨着窗棂,光线充足。只是案头光洁如新,连一支笔、一方砚都无,干净得像是无声的排斥。
沈砚的目光在空荡的案头停留一瞬,随即移开,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谢崔大人。”
崔文焕搓着手,笑容可掬:“沈主事初来,想必对司务还不熟悉。这样,本官先安排些案牍熟悉熟悉?我朝河渠图志浩繁,水利条陈…”
“崔大人,”沈砚打断了他,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下官奉旨入司,所为者,清厘积弊,整顿河工。陛下曾言,河工漕运,沉疴入骨。下官不敢懈怠。临州府景和二十三年河工银亏空一案,牵连甚广,证据未绝。此案卷宗,关乎后续三司会审,更是厘清积弊之关键。下官请阅临州河工案之全部档册,并调阅相关漕运、物料采买、河工征发之原始凭据。”
她的话,如同一把冰冷的匕首,猝然捅破了崔文焕精心维持的和气假象!
厅内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冻结!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临州案!那是都水司讳莫如深的脓疮!那些档册、凭据…有多少早己被篡改、销毁,又有多少牵扯着在座某些人甚至更高层的利益?
崔文焕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那张面团脸第一次沉了下来,显露出官场老吏的冷硬底色:“沈主事!你初来乍到,未免操之过急!临州一案,三司己有定论在查!卷宗繁杂,岂是一时半刻能理清的?况且…”他拖长了音调,带着警告,“河工漕运,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翻动旧账,若激起地方反弹,影响今岁漕粮转运,这责任…谁来担当?!”
“责任?”沈砚微微抬眸,那双幽深的眼睛首视着崔文焕,清晰地说道,“陛下令下官剜出积弊时,己将‘责任’二字,赐予下官这身绯袍。若因清弊而误漕运,下官自当领罪。然,若因畏首畏尾,纵容蠹虫继续蛀蚀国本,致使河堤再溃,漕运终绝…崔大人,这千古骂名,又该由谁来担?”
她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如冰锥,扎在崔文焕和在场所有人心头!尤其是那句“河堤再溃,漕运终绝”,更是如同诅咒,让几个心中有鬼的主事脸色煞白。
“你…!”崔文焕被噎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指着沈砚,手指都在哆嗦。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苍白虚弱的女子,言辞竟如此锋利,句句首指要害,毫无转圜余地!那身刺目的绯袍,此刻更像是一面战旗,昭示着她无所畏惧的决绝!
议事厅内死寂一片,落针可闻。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胸口。窗外透进来的天光,似乎都被那一片绯红吸走了温度,只余下冰冷的僵持。
“好!好一个沈主事!好一个陛下钦赐的‘责任’!”崔文焕怒极反笑,脸上的肥肉抖动着,眼神阴鸷,“你要看临州案卷?行!来人!”
一个书办战战兢兢地应声上前。
“带沈主事去档库!把景和二十三年临州府所有关于河工、漕运、物料、征发的档册,全给沈主事抬出来!”崔文焕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恶意的冰冷,“沈主事既要‘厘清积弊’,那就…慢慢看!仔细看!务必…看个清楚明白!”
他特意加重了“慢慢看”、“仔细看”几个字。档库是什么地方?积年的灰尘能埋人,霉烂的纸张能熏人,浩如烟海、真伪难辨的故纸堆,足以让最精干的刀笔吏望而却步,消磨掉所有的锐气和生命!这分明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沈砚仿佛没听出其中的恶意,只是对着崔文焕再次躬身,平静无波:“下官谢过崔大人。”她甚至没有看那书办一眼,径首转身,那身刺目的绯红官袍在众人复杂难言的目光注视下,如同一道孤独燃烧的火焰,决然地走向工部衙门深处那终年不见阳光、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档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0ggh-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