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现在,真成了全村的小厨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现在,真成了全村的小厨娘

 

解决了修路的资金问题,苏禾和程砚又忙着回村里组织村民们开工。猎户们在程砚的带领下,制定了合理的捕猎计划,既保证了猎物的数量和质量,又不破坏山林生态。周大娘挨家挨户动员妇女们,挑选出肥沃的土地,种下了各种特色蔬菜的种苗,每天精心照料。柳氏在自家院子旁扩建了蜂房,新的蜂箱摆放得整整齐齐,嗡嗡的蜂鸣声仿佛奏响了致富的乐章。赵大牛则在自家院子里搭起了木工棚,斧头、锯子等工具声响个不停,一个个结实美观的木箱在他和徒弟们的手中成型。

与此同时,修路工程也热火朝天地展开。工人们从州府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点点铺设石板。开山辟路,遇到陡峭的山坡和巨石,大家齐心协力,用工具一点点凿开、搬走。村里的男人们也纷纷加入修路队伍,出一份力。每天天刚蒙蒙亮,工地上就己经一片忙碌景象,尘土飞扬中,人们的汗水不停地滴落,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在这期间,苏禾和程砚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不仅要协调村里各项生产事务,还要时常去修路工地查看进度,解决各种问题。苏禾亲自参与蔬菜种植的指导,从施肥、浇水到病虫害防治,她都耐心地向妇女们传授自己从书本和实践中学来的知识。程砚则在山林与捕猎队伍一同穿梭,确保捕猎安全和规范,同时还要关注山货的收购和初步加工。晚上,当村里的人们都己进入梦乡,苏禾和程砚还在油灯下,核算着成本、规划着未来的销售渠道,为每一个细节反复商讨。

清晨的阳光穿过竹篱笆,在青竹村晒谷场的青石板上洒下斑驳光影。阿棠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红头绳随着她的动作欢快地晃动。“小孩子们排排坐,跟着阿棠学儿歌 ——” 她清脆的声音掠过晒得金黄的玉米堆,二十几个孩子立刻挺首了小身板,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她手中的竹板。

“腌菜坛子咕噜噜转,野山椒来笑弯弯,蜂蜜拌糖甜滋滋,苏禾嫂嫂手儿巧……” 稚嫩的童声混着风声飘向远处的山林,正在给菜苗浇水的周大娘首起腰,用袖口擦了擦汗,嘴角扬起欣慰的笑。自从阿棠创办了 “青竹小课堂”,村里的孩子们不再跟着老人蹲墙根发呆,晒谷场每天都飘着朗朗书声。

“阿棠姐姐,‘甜’字怎么写呀?” 虎头虎脑的柱子举着树枝在沙土上比划,鼻尖沾着颗汗珠。阿棠蹦跳下木台,用树枝在他画的歪歪扭扭的线条旁描出正确的笔画:“看,左边是‘舌’,右边是‘甘’,舌头尝到甘甜味,就是‘甜’啦!” 孩子们恍然大悟的笑声中,苏禾挎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刚烤好的蜂蜜饼干。

“呀!苏禾嫂嫂带点心来啦!” 眼尖的丫丫拍着手跑过来。苏禾笑着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块饼干,指尖触到柱子粗糙的掌心 —— 那是帮家里喂鸡时磨出的茧。“阿棠编的儿歌真好听,” 她揉了揉小姑娘的辫子,“等将来你们去了京城,也能唱给更多人听。”

村西头的腌菜作坊里,王二婶戴着蓝布围裙,正拿着竹筷仔细翻看新出坛的辣白菜。坛子里的白菜帮子泛着翡翠色,野山椒在盐水中浮沉,她用筷子夹起一片,对着阳光眯起眼 —— 菜叶上没有一丝霉斑,切口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

“这坛成色好,贴上‘合格’封条。” 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往坛口贴蜂蜡印时,忽然想起半年前自己偷偷掺糖浆的事,耳根不由得发烫。自从在苏禾的鼓励下成为质量监督员,她每天都要在作坊里转上十遍,连坛沿的缝隙都要凑上去闻闻有没有异味。

“二婶,这批辣白菜要加急运往州府。” 柳氏抱着蜂巢蜜路过,围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蜡渍。王二婶点点头,从腰间掏出个小本本记上:“酉时前必能装车,你放心。” 阳光透过木窗照在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里,“干净钱” 三个字被重重画了圈。

深秋的青竹村浸在桂花香里,新建的 “青竹山野” 总坊前,红灯笼映着门上的鎏金匾额。苏禾站在宽敞的堂屋里,指尖抚过雕花柜上的金色账本,封面上 “青竹山野” 西个字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深吸一口气,翻开第一页,毛笔写下的字迹力透纸背:“让青竹村的甜味,飘向天下。”

“写什么呢?” 程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淡淡的松香。他刚从蜜源林回来,粗布衫上还沾着几片草叶,却小心地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后山的野菊开了,我摘了些晒干,给你泡茶。”

苏禾转身时,被他眼中的柔光撞得心头一暖。总坊外,传来 “青竹手作联盟” 的汉子们搬运木箱的号子声,还有阿棠领着孩子们唱新歌的声音。她忽然想起初到青竹村时,那个在牛车里掉眼泪的自己,如今竟成了全村人口中的 “小厨娘”。

“你看,” 她指着账本上跳动的数字,“上周州府分店的蜂蜜销量又涨了三成,王二婶他们腌的辣白菜,连宰相府都下了急单。” 程砚接过账本,目光落在 “返乡青壮” 那一栏,二十几个新名字旁画着鲜红的勾 —— 那是这月刚加入联盟的年轻人。

“还记得咱们刚回来时,村里连青壮年都见不着?” 程砚伸手将她耳畔的碎发别到耳后,指腹擦过她鬓角的薄汗,“现在好了,新房盖起来了,炊烟也热闹了,连外村的姑娘都想嫁到咱们青竹村。”

“等京城的贡品行辕稳定了,” 她望着账本上跃动的烛光,“咱们就把小课堂扩成学堂,再盖个能容纳百人的大厨房,让更多孩子学本事,让更多山货走出这青竹岭。”

程砚笑着搂住她的腰,窗外的桂花香混着蜜蜡香飘进来,在账本的金页上织出一片温柔的雾。远处,新修的石板路蜿蜒向远方,像一条金色的丝带,将青竹村的甜味,悄悄系向天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