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青竹村里的 “黄金账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章 青竹村里的 “黄金账本”

 

在京城高高的宫墙中,“青竹山野” 己逐渐站稳脚跟,苏禾站在行辕的立柱后,看着院中这热闹景象,心中却牵挂着远方的青竹村。她与程砚商议,决定回乡一趟,筹备扩建生产基地的事宜,以期为 “青竹山野” 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可现在有个问题,”程砚眉头紧蹙,缓缓开口道,“皇上开恩,往后专供内廷,其他事务无需外接,我们如果...”

“相公考虑的是,但青竹山野的根基是什么,相公可曾想过?”苏禾问。

“是什么?”

“是‘山野人的实在’,无论我们走多高走多远,都要永远保留着与土地和百姓的连接,我们如今在行辕专供内廷的是腌菜和金纹蜜,相公你别忘了,我们一开始做的可不止这些,我们还有山货,有野蜂蜜、蜂蜜糖糕等等,我们可以走到京城这一步,靠的也是邻里的帮衬,所以我们要在能力范围内让青竹村的山货产业做大做强,让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好日子。”苏禾说这些的时候,程砚看到她眼里有光。

马车缓缓驶入青竹村,熟悉的山水映入眼帘,可村里的景象却让苏禾和程砚心里一沉。以往充满生机的村子,如今显得格外冷清,许多房屋大门紧闭,路上大多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和玩耍的孩童,鲜少见青壮年的身影。

苏禾向一位路过的大娘打听,大娘叹了口气说:“唉,村里没什么营生,年轻力壮的都出去找活路了,留下我们这些老的小的,守着这穷村子。” 苏禾和程砚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忧虑与坚定。

回到家中,苏禾和程砚召集了村里几位有威望的长辈,围坐在院子里,商讨如何改变村子的现状。苏禾率先开口:“叔伯们,大娘们,咱们村不能一首这么下去。我和程砚在镇上和州府都做过铺子,知道咱们山里的东西在外面很受欢迎。我琢磨着,咱们可以搞个‘山货产业链’,把村里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让大伙都能在家门口挣上钱。”

周大娘皱着眉,有些担忧地说:“禾丫头,想法是好,可这具体咋弄呢?咱都是些庄稼人,不懂啥产业链啊。”

苏禾笑着耐心解释:“大娘,咱一步步来。程砚可以带着村里的猎户们,把捕猎规范起来,打到的猎物咱们统一处理,卖到镇上,卖到城里。周大娘您在村里人缘好,能不能组织组织妇女们,种些城里稀罕的特色蔬菜,咱们精心伺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还有柳姐姐,您养蜂的手艺那么好,咱把养蜂规模扩大些,蜂蜜、蜂蜡可都是好东西。”

柳氏听了,眼睛一亮:“真的行得通吗?我这养蜂虽说有些年头了,可也没敢想过能做大。”

程砚接过话茬:“柳姐姐,肯定行!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把东西做好,销路我和苏禾负责。除了这些,咱们还可以再开一间小餐馆,苏禾做饭的手艺好,她可以收学徒教学徒,我们一边往外销售这些山货和蔬菜,一边也可以做我们自己的品牌餐馆。”

程砚的想法得到了苏禾的认同,苏禾紧接着道:“说不准啊,这还能做大做强呢,把这饭馆啊,也开到那京城里去。”一句哈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时,一首沉默的赵大牛挠挠头,问道:“那俺能干啥呀?俺没打过猎,种庄稼也是马马虎虎。”

苏禾想了想,说道:“大牛哥,您不是会木工手艺嘛。咱们山货要运出去卖,得有好的包装木箱,这活儿就交给您,您再带几个徒弟,把木箱做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的,咱的山货配上好包装,在城里更能卖上价。”

赵大牛一听,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行嘞!这活儿俺在行,保证给大伙做好。”

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资金和运输成了摆在眼前的两座大山。村里本就贫困,要扩大生产规模,购买种苗、工具,搭建蜂房等等,都需要不少钱。而且村子地处偏远,山路崎岖,货物运输极为不便,即使生产出再多的山货,运不出去也是枉然。

苏禾和程砚西处奔走,寻求解决办法。苏禾想起了在生意场上结识的沈掌柜,这位沈掌柜为人豪爽,眼光独到,对 “青竹山野” 的货物一首赞赏有加。苏禾找到沈掌柜,详细地向他阐述了村里的计划以及面临的困难,诚恳地希望他能投资修建一条从青竹村到州府的石板路。

沈掌柜听后,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苏姑娘,你这想法确实不错,可修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回报周期长,风险不小啊。”

苏禾不卑不亢地说:“沈掌柜,我明白其中的风险。但您想想,路修好了,村里的山货能更便捷地运到州府,再转销各地,这对咱们的生意长远发展可是大有好处。而且,这也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举。等村子发展起来了,对您的其他生意说不定也有帮助呢。”

沈掌柜被苏禾的真诚和远见打动,终于点头答应:“好!苏姑娘,就冲你这份心,我投这个钱。不过,这修路的事得好好规划,不能马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