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漏夜赶工的新年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漏夜赶工的新年摊

 

北风卷着细雪掠过青竹村时,苏禾正蹲在灶台前,火苗舔舐着陶罐,腌菜的酸香混着柴火味在屋里弥漫。她望着窗外结了冰花的窗棂,突然转头对正在劈柴的程砚说:“咱去镇上年集摆摊吧!卖点腌菜、糖糕,准能卖疯。”

程砚手中的斧头顿了顿,木屑溅在他沾满霜花的眉梢:“还有十天就过年,来得及?” 话音未落,阿棠举着晒干的蕨菜从院子里冲进来,小脸蛋冻得通红:“我帮嫂嫂晒野菜!我还会包糖糕!” 小姑娘的羊角辫上沾着干草,发梢结着细小的冰晶。

程砚在院子里刨木头,锯子声 “吱呀” 划破寂静,木屑堆里落满白雪。苏禾和阿棠守在屋内,竹匾里摊着刚切好的萝卜条。

这时,木门被轻轻叩响,周大娘裹着蓝布头巾站在风雪里,手里攥着油纸包:“给!新晒的朝天椒,炒腊肉、腌咸菜都提味。” 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塞进苏禾掌心,“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缺啥尽管说。”

“谢谢周大娘,”苏禾一边道谢一边招呼阿棠从周大娘手中接过干辣椒。

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她们发间,映得腌菜缸上的红布格外鲜艳。阿棠打着哈欠揉眼睛:“嫂嫂,周大娘送的干辣椒真的能让腌菜更香吗?”

“傻丫头,明早你就知道了。” 苏禾往陶瓮里撒下一把艳红的辣椒段,坛子里立刻泛起细密的气泡。

年集那日,天还没亮透,苏禾的新货架就被霜花裹成了白色。程砚用麻绳把腌菜坛子捆得结结实实,竹筐里的风干鸡腿在寒风中泛着油亮的光。阿棠举着写有 “山野年货” 的木牌又蹦又跳,红棉袄上的金线在晨光里一闪一闪:“嫂嫂!快看!李媒婆带着人来了!”

果然,李媒婆扭着腰肢挤开人群,身后跟着五六个挎着竹篮的妇人。她涂着丹蔻的手指挨个戳过糖糕、腌萝卜,嘴里却不停夸赞:“瞧瞧这糖糕,甜而不腻!这腌萝卜,脆得像雪梨!我早说了,苏禾家的东西最地道!” 她的银簪子晃得人眼花,周围的人立刻跟着往前挤,竹篮碰撞声、讨价还价声混成一片。

苏禾的手被冻得通红,却一刻也不停。她笑着接过铜板,又快手快脚地打包:“张婶,给您留了最嫩的腌白菜!”“王大哥,风干鸡腿再送您两只辣椒!” 阿棠蹲在地上数钱,小鼻子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程砚则在一旁维持秩序,不时帮着搬坛递货。

日头偏西时,最后一坛腌菜被人抱走。苏禾捶着酸痛的腰,正要收拾竹筐,忽然瞥见街角站着个老者。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棉袄,补丁摞补丁的裤脚沾着泥雪,手里紧紧攥着个蓝布包袱,目光首首盯着摊位上剩下的糖糕。

“老人家,要买点年货?” 苏禾主动招呼。老人如梦初醒,颤巍巍地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我要十份糖糕,带回家给孙子过年。” 他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苏禾这才发现,老人的棉鞋破了个洞,脚趾头在寒风里微微发抖。

“用不了这么多钱。” 苏禾只收了几枚铜钱,又往纸包里多塞了两块糖糕,“您拿着,孩子肯定爱吃。” 老人的眼眶瞬间红了,粗糙的手抓住她的手腕:“使不得!使不得……”“大过年的,图个喜庆!” 苏禾笑着抽回手,“路上慢些走,雪滑。”

看着老人蹒跚远去的背影,阿棠突然拽了拽苏禾的衣角:“嫂嫂,他好像没戴棉帽。” 话音未落,程砚己经追了上去,把自己的狐皮帽子扣在老人头上,又塞了包腌菜:“老人家,尝尝我们自己腌的!”

暮色渐浓,集市上的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苏禾望着空荡荡的摊位,又看看鼓起来的钱袋,嘴角扬起笑意。阿棠举着剩下的半块糖糕,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程砚则赶着马车跟在身后。雪地上,三串脚印歪歪扭扭地延伸向远方,混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在腊月的寒风里,织成一幅温暖的年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