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海外番邦的“朝贡贸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8章 海外番邦的“朝贡贸易”

 

青竹村的晒谷场被晨雾浸得发亮,苏禾蹲在蜂箱前割蜜,金纹蜂在她头顶盘旋成细小的龙卷风。远处官道传来马蹄声,三骑锦衣卫踏碎薄雾,领头者腰牌上的 “御” 字在晨光中刺得人睁不开眼。

“苏娘子接旨 ——” 为首的百户展开明黄圣旨,“郑和船队途经泉州,番邦使者求贡‘东方神蜜’,着青竹山野三日内进京面圣。”

蜂蜡刀 “当啷” 落地,割开的蜂巢在霜气中凝出琥珀色的泪。程砚握着猎刀从柴房走出,刀刃在石阶上磕出火星:“三日内?从青竹村到京城,快马也要五日!”

百户挑眉,马鞭扫过院角的辣白菜陶罐:“陛下说了,若误了国事,青竹山野满门抄斩。” 他目光扫过苏禾发白的脸色,“苏娘子还是快些准备吧。”

暮色浸透山林时,苏禾跪在祠堂里,月光透过瓦缝洒在金纹蜂箱上。程砚抱着最后一箱蜂蜜进来,粗布衫被露水浸得透湿:“后山的野桂花都摘了,够酿三坛蜜露。” 他声音发哑,“可这贡蜜……”

“必须成。” 苏禾攥紧母亲的银镯,“你还记得三年前在鹰嘴崖发现的金纹蜂群吗?它们采的野桂花蜜,比寻常蜜甜三分。” 她转头看向程砚,“把蜂箱搬上马车,连夜赶路。”

三日后的紫禁城,太和殿前的汉白玉台阶泛着冷光。苏禾跪在丹墀下,指尖掐着腰间的蜜蜡封条,听着殿内传来的番邦使者的叽喳声。程砚抱着鎏金蜜罐站在身侧,罐底的竹叶纹路与番邦使者的图腾项链隐隐呼应。

“启禀陛下,这是青竹山野的‘金纹蜜露’。” 苏禾掀开罐盖,野桂花的甜香混着蜂蜜的醇厚扑面而来,在殿内弥漫。番邦使者的鹰隼突然振翅,挣脱锁链扑向蜜罐,被锦衣卫一箭射落。

“大胆!” 皇帝拍案而起,“这蜜露竟能引动神鸟?”

苏禾叩首时,瞥见使者腰间的兽皮袋,里面露出半截蜂巢:“回陛下,此蜜采自青竹山脉的百年野桂花,金纹蜂酿造三月方得。” 她取出银针蘸蜜,针尖竟凝出细小的桂花冰晶,“番邦多雨,蜂蜜易潮,唯有此法可长久保存。”

使者忽然用生硬的汉语开口:“神鸟振翅,乃神蜜显灵。” 他掀开兽皮袋,里面是黑如墨汁的蜜块,“我国蜜蜡硬如石,陛下可愿一试?”

程砚的猎刀在掌心磨出温热,苏禾却轻轻按住他的手腕。她取过使者的蜜块,用蜂蜡火折轻轻一烤,黑蜜瞬间融化,散发出刺鼻的焦糊味。“此蜜熬过火候,营养尽失。” 她将金纹蜜露滴在使者掌心,“真正的神蜜,当如凝脂,入口即化。”

皇帝的指尖蘸了蘸蜜露,忽然大笑:“好个金纹蜜露!” 他转头看向使者,“朕以蜜露为礼,换你们的远洋海图如何?”

使者跪地叩首,腰间的海图竹简滑落在地。苏禾趁机扫过上面的星象标记,与程砚在落雁谷发现的波斯商队账本如出一辙。

当夜,郑和船队的宝船停靠泉州港。苏禾站在甲板上,望着船头悬挂的 “青竹山野” 锦旗,海风卷起她的鬓发。程砚抱着蜂箱走来,箱内的金纹蜂振翅声混着海浪声,像极了青竹村的山风。

“苏娘子,番邦使者求见。” 随行的宦官掀开帷帐,使者捧着珊瑚盆景进来,“我国国王愿以苏木十车、胡椒五吨,换贵坊养蜂之法。”

苏禾望向程砚,他腰间的蜂蜡火折换成了番邦的象牙雕件。“可。” 她取出《青竹养蜂

法》递给使者,“此法源自青竹山野,愿为两国友谊添彩。” 使者恭敬接过,眼中闪烁着对东方智慧的敬畏。

郑和的宝船缓缓驶离泉州港,甲板上,苏禾与程砚并肩而立,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的衣袂随风飘扬,仿佛与这片蔚蓝融为一体。

“娘子,这次朝贡贸易,不仅让青竹山野的蜜露名扬西海,更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海外的大门。” 程砚的声音里满是感慨,他望向苏禾,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

苏禾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是的,相公。这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青竹山野的故事,将在更广阔的世界里续写。”

夕阳的余晖洒在甲板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青竹山野的未来,也将如这夕阳一般,绚烂而辉煌。他们知道,这次朝贡贸易,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货物交换,更是青竹山野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是他们心中那份对美好未来的执着与追求的见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