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西历一九三七年十月。
容溪再次来到广州,她这一趟可不仅是为了美食,更是为了和霍靳交接物资,不过美食是对她来说,是正好不可辜负!
阳光透过骑楼雕花的间隙洒在麻石板路上,光影斑驳。
街市喧嚣鼎沸,各种腔调的粤语吆喝、锅铲碰撞、蒸汽嘶鸣、车轮辘辘,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机的市井交响曲。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复杂而的香气——那是油脂的焦香、河鲜的鲜腥、药材的清苦、糖水的甜润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烟火气息,层层叠叠,扑面而来。
容溪穿着素净的竹布旗袍,外罩一件薄薄的浅色开衫,乌黑的头发松松挽在脑后,几缕碎发被微汗粘在光洁的额角。
她刚从车站出来,心绪却被这满街的活色生香勾了去。
肚子适时地发出几声轻鸣,提醒她该祭一祭五脏庙了。
她信步拐进宝华路一带。这里,是广州老饕的天堂,也是城市最鲜活的心脏。
骑楼底下,一家挨着一家的食肆摊档,热气腾腾,各显神通。
第一缕鲜:鲜河虾的诱惑
一阵浓郁的海鲜香气,混合着姜葱的辛香,霸道地钻入鼻腔。
容溪循着味道望去,只见一个临街的小摊,灶火正旺。
一口大铁锅里,白气翻滚,伙计麻利地用长柄竹篱笓捞起一兜色泽鲜亮、近乎透明的河虾。
那虾,个头不大,但个个,虾壳在沸水中瞬间变得橙红透亮,蜷曲着身子,仿佛还带着珠江水的活力。
“靓女,食唔食虾?新鲜滚热辣嘅‘河虾’啊!今日头水,好靓嘅!”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嗓门洪亮,笑容可掬。
容溪被这特色吸引,走上前。
只见伙计将刚捞起的虾迅速倒入旁边一个铺满冰块的竹篓里,激得虾壳“噼啪”作响,锁住了那份极致的鲜甜。
“点食法?”
“白灼!最地道!”
摊主拿起一只,熟练地掐掉虾头,剥出晶莹弹牙的虾肉,蘸了点旁边小碟里的姜葱豉油,递给容溪,“试试!唔使钱嘅!”
容溪道了谢,接过。
虾肉入口,一股难以言喻的清甜瞬间在舌尖炸开!
肉质紧实又脆嫩,带着河鲜特有的纯净鲜美,姜葱豉油恰到好处地提鲜去腥,却丝毫不掩盖虾的本味。
那是一种属于珠江的鲜活滋味,简单至极,却首击灵魂。
“好鲜甜!”容溪忍不住赞叹,眼睛都亮了起来。
“梗系啦!虽说清明前后,虾子最肥,肉又甜!现在也不错”摊主得意地笑,“整一碟?配碗白粥,正到痹!”
容溪欣然点头。
很快,一碟油亮红润的白灼虾,一碗绵滑的白粥便摆在了小木桌上。
她坐在矮凳上,学着旁边食客的样子,慢条斯理地剥着虾壳,蘸着豉油,享受着这春日限定的鲜美馈赠。
虾壳剥落的脆响,粥水滑过喉咙的温润,构成此刻最惬意的序曲。
填了些鲜虾垫底,容溪继续漫步。
一股更为浓烈、带着卤香和肉脂气的味道强势袭来。
是牛杂!
一个热气腾腾的大瓦煲支在路口,深褐色的汤汁“咕嘟咕嘟”翻滚着,里面沉浮着牛肺、牛肠、牛肚、牛膀(胰脏),还有吸饱了汤汁、炖得软烂透明的萝卜块。
摊主是个阿婆,正用剪刀熟练地剪着牛杂,动作快得让人眼花。
“阿妹,食碗牛杂啊?萝卜够淋,牛肚爽口!”阿婆热情招呼。
容溪要了一小碗。阿婆麻利地夹起牛肠、牛肺、萝卜,再淋上一勺滚烫浓稠的卤汁,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芫荽。
递过来时,那香气首往鼻子里钻,混合着八角、桂皮、陈皮等香料的复杂醇厚,以及内脏特有的、处理得当后转化成的迷人脂香。
她用小竹签戳起一块牛肚。入口,软糯中带着恰到好处的韧劲,卤汁的咸香鲜甜完全渗透进去,毫无异味。
萝卜更是精华所在,吸足了肉汤的精华,入口即化,甜糯无比。
这碗看似粗犷的街头小吃,却蕴藏着深厚的市井智慧和对食材的极致利用。
咸鲜浓郁的滋味,与刚才清甜的白灼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同样令人满足。
刚放下牛杂碗,一阵带着强烈镬气的“滋啦”声和浓郁的紫苏、辣椒香气又吸引了容溪。
旁边一个摊档,掌勺的师傅正大力颠着炒锅,火光映红了他的脸。
锅里是密密麻麻的青色石螺,在豆豉、蒜末、辣椒圈和大量紫苏叶的裹挟下,激烈地翻腾着,酱汁浓郁,香气极具侵略性。
“炒螺!靓女,试试?螺仔肥,紫苏辟腥,送酒一流!”
师傅吆喝着。
容溪虽不好酒,但这香气实在。她点了一份。
师傅用粗瓷碗盛了,又递给她一根竹签。
石螺个头不大,壳上沾满了香浓的酱汁。
容溪学着别人,用竹签挑出螺肉。螺肉紧实弹牙,带着独特的河鲜气息,被豆豉的咸香、辣椒的微辛和紫苏的奇异清香完美调和,形成一种野性而迷人的复合味道。
吮吸着螺壳里的汁水,更是鲜辣过瘾,让人欲罢不能。
这是田野与河涌带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野趣。
一路走,一路尝,容溪的胃己被各种鲜、香、浓、辣的滋味填满,心也被这市井的烟火气熨帖得暖洋洋。
暮色渐沉,骑楼下的灯火次第亮起,晕染出温暖的光圈。
一阵清甜的豆香飘来。她看到一家老旧的糖水铺,门口挂着“驰名绿豆沙”的木牌。一位老婆婆坐在小炭炉旁,守着几只咕嘟冒泡的瓦煲。容溪走进去,要了一碗热的绿豆沙。
瓷碗端上来,绿豆煮得彻底开花起沙,呈现出一种温柔的浅绿色,汤水清澈而浓稠。里面还浮着几片清香的陈皮丝。
她舀起一勺送入口中,温润的甜意瞬间包裹了味蕾,绿豆的清香和陈皮的微辛完美融合,消解了之前各种浓郁味道的负担,带来一种熨帖的舒适感。
这是寻常人家的智慧,也是岭南秋夜最温柔的抚慰。
容溪捧着温热的碗,坐在糖水铺的小凳上。耳边是街市的嘈杂渐歇,隔壁桌老伯咂嘴喝糖水的声音,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粤曲小调。
她望着骑楼外流光溢彩的夜色,舌尖还残留着河虾的鲜甜、牛杂的浓香、炒螺的野趣和绿豆沙的清润。
1937年九月的广州,在容溪的味蕾记忆中,是鲜活、丰盛、充满烟火气的。
这街头巷尾的味道,如同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充满了勃勃生机与人间暖意。
她知道,这平静而满足的日常滋味,在不久后的风暴中,会成为多么珍贵的回忆。
此刻,她只想沉浸在这西关的秋夜烟火里,让这丰饶的味觉盛宴,再停留得久一些。
和霍靳的物资交接完毕,她就要出发去南京,那里有她的使命,她的目标!
那里有"老沈",和无数保家卫国之士,将和她一起并肩作战!
历史的车轮里,她很渺小,不管如何,她小小的努力,对得起她自己的初心!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g0di-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