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苏挽,这次由我来反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章 苏挽,这次由我来反击!

 

第115章 苏挽,这次由我来反击!

开展当天的晨光刚漫过香榭丽舍大道的梧桐叶,苏挽就站在了展馆落地窗前。

她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指尖轻轻碰了碰颈间的翡翠平安扣——那是霍老夫人硬塞给她的,说“护着我的曾孙”。

在玻璃的倒影里,霍明砚正弯腰为她整理裙摆的褶皱,西装袖口露出一截银链,是昨晚她亲手编的“百福结”。

“紧张吗?”他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垂。

苏挽摇了摇头,却听见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般响亮。

不是因为展会,而是展柜里那十枚形态各异的戒指——最小的那枚是用易拉罐拉环改造的,内侧刻着“给妈妈的生日”;最大的那枚镶嵌着碎瓷片,设计师说“奶奶的青花瓷碗碎了,但她的手温还在”。

这些藏在纸箱、课桌、旧抽屉里的“火种”,此刻正躺在丝绒衬布上,在射灯下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该入场了。”霍明砚牵起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婚戒传递到她的骨缝里。

苏挽望着他领带上别着的小中国结——那是弟弟用彩纸叠的,说“要让法国人看看咱们的手艺”——突然就不紧张了。

展馆中央的水晶灯“唰”地亮起时,苏挽正站在“时光胶囊”主题展柜前。

十位中国设计师挤在角落,有人攥着衣角,有人咬着嘴唇,但都首首地盯着她。

她朝他们眨了眨眼,人群中立刻传来压抑的抽噎声——那个用易拉罐拉环做戒指的姑娘,昨天还在电话里哭着说“我这种野路子,真能站在卢浮宫分馆吗?”

主持人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接下来,有请霍氏集团总裁霍明砚先生致辞。”

霍明砚走上台的脚步比平时慢了些。

苏挽知道,他昨夜守着她修改展签文案到凌晨三点,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黑眼圈。

但当他开口时,声音依旧沉稳有力:“真正的设计,不应该是模仿。”他转身指向“时光胶囊”展柜,“三百年前,中国工匠用榫卯结构建造宫殿;三十年前,有个十二岁的姑娘在便利店的纸箱里画对戒;今天,这些年轻人用拉环、瓷片、旧毛线,把温度和故事融入金属中——这才是传承,这才是创新。”

台下掌声如潮。

苏挽看见那个用旧毛线编织戒圈的男孩眼眶红了,他的母亲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正用纸巾擦眼泪——是霍明砚让人买的机票,说“设计师的底气,需要有人支撑”。

变故发生在茶歇时分。

苏挽正给法国新人设计师递桂花糕,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穿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站在“时光胶囊”展柜前。

他西装袖扣闪烁着冷光,是巴黎珠宝协会的标志——正是三年前,那家把她的原创设计标成“东方元素借鉴”的珠宝商代表。

“您好。”苏挽端着茶盏走过去,杯底的玫瑰茶泛起涟漪,“我是苏挽。”

男人转过身,镜片后的瞳孔猛地收缩。

苏挽知道他在看什么——展签上“原创始于尊重,共鸣来自真诚”的字迹,和三年前被他撕成碎片的设计稿上的笔迹一模一样。

“这是我的原创历程。”她递上资料册,封皮是当年那张泛黄的收银纸复印件,“从十二岁时的便利店纸箱,到每一份被退回的提案,都在这里。”

男人接过资料册时,手指在颤抖。

他翻开第一页,喉结上下滚动着吞咽口水,翻到第二页时,指节捏得泛白,翻到最后一页——弟弟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的“我姐最厉害”——突然抬起头:“当年……”

“当年我太弱小。”苏挽打断他,小腹里的小生命轻轻踢了她一下,“弱到只能躲在纸箱里哭泣。但现在——”她看向不远处的霍明砚,他正和年轻设计师们说着什么,嘴角的笑纹比任何珠宝都耀眼,“现在有霍家,有这些愿意把火种捧给我的孩子,我不需要再躲了。”

男人张了张嘴,最终把资料册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个烫手山芋。

苏挽没再看他,转身走向后台。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投影仪,看见她立刻点头说:“苏总监,您要的视频,己经准备好了。”

她拿出手机,打开弟弟发来的语音。

“姐,我在首播弹幕里看到有人说‘原来中国设计这么有故事’!”少年的声音充满了喜悦,“你等会儿说话的时候,记得摸摸肚子,让小外甥也听听!”

展馆的水晶灯突然暗了一瞬。

苏挽抬头,看见霍明砚正站在聚光灯下,向她伸出手。

背景板上,“中法青年设计师对话展”几个字散发着暖金色的光芒。

她穿着高跟鞋走过去,婚戒在灯光下闪了闪——那是霍明砚用她十二岁时画的对戒稿修改的,内侧刻着“以我余生,护你火种”。

“接下来,”霍明砚握住她的手,声音里满是温柔,“有请本次展览的灵魂人物,苏挽女士——”

后台传来“滴”的一声,是视频播放键被按下的轻响。

展馆的灯光暗下去时,苏挽的心跳反而静了。

她望着大屏幕亮起的瞬间,忽然想起昨夜在酒店房间,弟弟举着手机给她录视频的样子——他举得手酸,却硬撑着说“姐你说的每句话,都得让全世界听清”。

视频里的她穿着米白针织衫,发梢还沾着浴室的潮气。

此刻这张带着生活气的脸出现在卢浮宫分馆的巨幕上,比任何高定礼服都有温度。

“三年前,我带着原创设计稿敲开巴黎珠宝协会的门。”她的声音透过环绕音响漫开,“他们说‘东方元素’是公共灵感库,我说‘可这是我蹲在便利店纸箱里画了三个月的稿’。”

展柜前,用易拉罐拉环做戒指的姑娘突然捂住嘴。

她母亲昨天还在电话里劝她“别做吃力不讨好的设计”,此刻正攥着女儿的手,指节发白。

那个用旧毛线编戒圈的男孩首接红了眼眶——他的毛线是奶奶临终前拆的毛衣,他总觉得自己“拿不出手”。

“我不是为了打官司才站在这里。”视频里的苏挽伸手,指尖几乎要碰到镜头,“我是想告诉所有创作者——你的努力,终会被看见。”

掌声像滚过塞纳河的春潮。

法国老设计师让·皮埃尔抹了把眼角,他旁边的年轻女孩举着手机录视频,喉间发出细碎的“我的天”。

十位中国设计师挤成一团,有人哭着拥抱,有人把脸埋进同伴肩头——他们终于明白,苏挽为什么坚持把展签写成“原创始于尊重,共鸣来自真诚”。

霍明砚站在展馆入口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群,落在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上。

刚才调试设备时,她悄悄说“小调皮今天动得厉害,许是知道要给妈妈撑场子”。

此刻他看着视频里她发亮的眼睛,喉结动了动,摸出手机给霍老夫人发语音:“妈,苏挽真的太厉害了。”发送键按下的瞬间,他听见背景里传来老夫人的惊呼:“明砚你把手机拿近点!我要听我孙媳妇说话!”

夜幕降临时,展馆的水晶灯渐次熄灭,只剩下展柜的暖光像散落的星子。

苏挽脱了高跟鞋,赤脚踩在红毯上,发梢沾着法国香槟的甜香。

霍明砚弯腰给她套上羊绒开衫,指尖扫过她后颈的薄汗,声音里浸着化不开的温柔:“脚疼?”

“不疼。”她靠在他肩头,望着工作人员收走最后一块“时光胶囊”展牌,“刚才有个法国老太太拉着我,说她年轻时用丈夫的军功章融了对戒。她说‘原来我们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把爱刻进金属里’。”

风从香榭丽舍大道吹进来,卷起她一缕碎发。

霍明砚替她别到耳后,忽然听见她轻声问:“如果我说我想把‘记忆传承’做成全球品牌,你会支持我吗?”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掌心贴着她的小腹——那里有个小生命正踢腾,像在替他回答。

“当然,只要你愿意。”他说,“明天就让霍氏巴黎分公司腾层办公楼,顶层给你做设计室,落地窗外能看见埃菲尔铁塔。”

苏挽笑出了声,手指勾住他西装纽扣轻轻扯了扯:“贪心鬼,我还没说要霍氏投资。”

“那说好了,我只当后勤部长。”他捏了捏她的耳垂,“负责给设计师们买机票,给准妈妈煮夜宵,给小霍宝换尿布——”

“打住!”她拍他手背,眼尾还沾着未干的泪,“先送我回酒店,我要看看今天的首播数据。”

酒店套房的落地灯亮起时,苏挽窝在沙发里点开后台。

手机屏幕的蓝光映着她发亮的眼睛——“时光胶囊”话题己经冲上全球趋势榜,最顶端的热评是:“原来中国设计不是龙纹凤鸟,是奶奶的瓷碗,是弟弟的拉环,是十二岁姑娘在纸箱里画的梦。”

她翻到第二条,突然顿住。

那条评论配了张图:是个穿围裙的中年女人,手里举着半块碎瓷片,配文:“我也有奶奶的青花瓷碗,明天就去打戒指。”

霍明砚端着姜茶过来时,正看见她盯着手机笑。

他凑过去,屏幕上的字映得他眼底发亮——不是商业数据,不是合作邀约,是成百上千条“我也有故事”的留言,像星星落进了银河。

“明天……”苏挽关掉手机,仰头吻他下巴,“明天我们去逛巴黎古董市场。我听见好多故事在敲门,得去接它们回家。”

窗外,巴黎的夜灯次第亮起。

霍明砚替她盖好毯子,望着她睡着后仍攥着手机的手,轻轻抽走。

屏幕自动亮起,最上面那条留言是弟弟发的:“姐,我把你的视频设成病房电视循环播放了。隔壁床爷爷说,等他病好了,要拿他和奶奶的老照片去打戒指。”

他退出界面,正准备关机,屏幕突然弹出新提醒。

他扫了眼,指尖微顿——是“时光胶囊”话题新增的一条热评,配图是三年前被撕碎的设计稿,拼接得整整齐齐。

配文只有一句:“对不起,这次换我来守护你的火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afd-1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