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文学社风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文学社风波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会变成一场风暴的中心。

那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文学社的活动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痕。林小雨正在整理下期社刊的稿件,见我进来,抬头笑了笑:“然然,你的新小说反响不错,有几个学妹特意来问下一期什么时候出。”

我松了口气,把包放在桌上。那篇小说我写了整整一个月,讲述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和解。故事里融入了许多我自己的影子—,那些深夜的争吵,沉默的早餐,以及最终在某个雨天里相拥而泣的瞬间。

“对了,”林小雨突然递给我一份打印稿,“你看看这个。”

我接过来,扫了一眼标题《雨巷》。作者署名是“林悦”,大二中文系的。开篇第一段,我的手指就僵住了。

“母亲总在雨天发脾气,她说雨水会渗进老房子的墙缝,就像那些年她咽下的委屈一样,悄无声息地腐蚀着一切……”

这分明是我小说里的原句,只改了几个无关紧要的词。我快速翻页,心跳越来越快,情节、对话、甚至某些细节描写,几乎和我的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人物名字和背景设定。

“这……”我喉咙发干,“她抄袭我的?”

林小雨叹了口气:“今早有人匿名投稿到社刊邮箱,我一看就觉得眼熟。但问题是……”她犹豫了一下,“林悦说她上个月就写完初稿了,还拿出了草稿本的日期作证。”

我攥紧稿纸,纸张在指尖发出轻微的脆响。窗外传来学生们的笑闹声,阳光依旧温柔,可我却觉得有什么东西正在无声地裂开。

当晚,我在宿舍反复对比两篇稿子,越看越心惊。周婷凑过来,皱眉道:“这也太明显了吧?连你写母亲喜欢用蓝瓷碗的细节都照搬,就改成‘白瓷碗’?”

“但她有草稿本,”我揉了揉太阳穴,“日期确实比我的发表时间早。”

“谁知道是不是伪造的?”周婷冷哼,“明天首接找她对质!”

我摇摇头。文学社里林悦人缘很好,而我只是个安静写稿的大三学姐。如果贸然指责,很可能被反咬一口。

手机突然震动,是陈墨发来的消息:“听说你遇到麻烦了?”

我一愣。自从上次他推荐乡村教育的文章后,我们偶尔会聊几句学术问题,但从未涉及私事。

“你怎么知道?”我回复。

“需要的话,我认识文学院的张教授,可以请他做文本比对。” 他很快回道。

我盯着屏幕,胸口泛起一丝暖意。但最终只回了句:“谢谢,我先自己处理。”

第二天清晨,教学楼的布告栏前围满了人。我挤进去,看见一张醒目的A4纸:

《关于某些“前辈”打压新人的声明》

正文里,林悦用委屈的口吻描述自己如何被“某学姐”质疑抄袭,甚至提到“对方威胁要让我在文学社待不下去”。最后还附了张模糊的聊天记录截图,头像确实像我的,但那些咄咄逼人的话我从未说过。

“太离谱了!”周婷一把撕下声明,“这根本是栽赃!”

周围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有人小声议论:“听说苏然然之前就嫉妒林悦得奖……”

我站在原地,血液仿佛凝固了。那些陌生的视线像细密的针,扎得我浑身发疼。原来文字不仅能温暖人心,也能变成伤人的刀。

文学社的紧急会议上,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

林悦坐在角落抹眼泪,她的闺蜜王莉拍桌而起:“社长,这事必须给个说法!悦悦为这篇小说熬了多少夜,现在平白无故被泼脏水……”

“我这里有证据。”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所有创作过程的存档——从最初的灵感笔记,到每一版修改稿的日期记录,甚至还有和编辑讨论的邮件往来。

林悦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泫然欲泣:“这些……这些都可以后期修改时间的……”

“那这个呢?”我点开一个隐藏文件夹。视频里,我正对着镜头朗读小说片段,右下角日期显示是三个月前。这是周婷当时为了帮我参加朗诵比赛录的练习视频。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林悦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而王莉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社长推了推眼镜:“林悦,你有什么解释?”

“我……”她的眼泪大颗大颗砸在桌面上,“我只是太喜欢这个故事了……看过后忍不住借鉴了一点……”

“一点?”周婷冷笑,“你连‘蓝瓷碗’都不放过!”

最终社长宣布暂停林悦的投稿资格,并要求她公开道歉。但走出活动室时,我还是听见身后传来议论:“至于吗……又不是正式发表……”

傍晚下起了小雨。我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路灯在雨雾中晕开昏黄的光圈。手机不断震动,文学社群里己经吵翻了天,有人支持我,也有人觉得我小题大做。

“苏然然!”

林悦突然从树后冲出来,伞都没打,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我以为她要继续争辩,却见她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我真的知道错了。”

雨水顺着她的下巴滴落,分不清是雨还是泪。我望着这个比我小两岁的女孩,忽然想起大一时的自己,也曾因为太渴望被认可,在读书报告里偷偷“借鉴”了知乎观点。

“你知道最让我难过的是什么吗?”我轻声说,“你明明很有才华。上周你写的《旧书店》里,那个用银杏叶当书签的细节多美啊,为什么要抄别人的?”

她浑身一颤,蹲在地上哭得发抖:“我怕……怕这次征文再落选,他们就真觉得我不行了……”

雨越下越大。我叹了口气,把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些。

三天后,林悦在文学社公众号发了致歉信。出乎意料的是,她还附上了一篇新小说《赎》,讲述一个女孩如何走出虚荣的泥沼。文笔青涩却真诚,尤其是描写主角撕掉抄袭稿纸的那段:

“纸屑像雪片般落下时,她终于看清了自己,原来真正的才华,从来不需要偷别人的光。”

我把这篇小说转发给陈墨,他回复得很快:“处理得很漂亮。不过?”

“不过什么?”

“下次遇到这种事,可以早点找我。”屏幕映出我微微发烫的脸,“张教授确实很擅长文本鉴定。”

我忍不住笑了。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风里带着初夏特有的暖意。这场风波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打湿了翅膀,却也洗去了某些蒙尘的东西。

周婷探头过来:“笑这么甜?陈老师又给你发攻略了?”

“胡说什么!”我抓起抱枕砸她,心里却泛起涟漪般的柔软。原来在捍卫文字的路上,我早己不是孤身一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a00-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