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广州的阳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广州的阳光

 

清晨,闹钟还没响,我就被手机震醒了。

摸过来一看,是孟瑶发来的消息:“然然!快看我昨天拍的视频!”后面跟着一连串的感叹号。我眯着眼睛点开,画面里她穿着浅蓝色衬衫,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地讲解古诗词,台下学生眼睛亮晶晶的,时不时爆发出笑声。

视频最后几秒,镜头突然转向旁边,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正专注地做着笔记,察觉到镜头后抬头一笑,顺手帮孟瑶扶了扶歪掉的小蜜蜂麦克风。

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孟瑶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看到没看到没?”她的声音元气十足,背景音里还有食堂餐盘的碰撞声,“那个是倪学姐!我们师范学院的传奇人物!”

“这么早你就在食堂了?”我打了个哈欠,北京的晨光才刚漫过窗台。

“早?我都带完一轮晨读了!”她那边传来勺子搅动粥碗的声音,“倪学姐更早,她每天五点就起来练板书了。”

我抱着被子坐起来,听她滔滔不绝地讲这位“神仙学姐”——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省级教学比赛金奖,现在在附中实习己经收到留校邀请。

“昨天我教案写到凌晨两点,她居然还在办公室改课件,”孟瑶的声音突然轻了下来,“后来她给我泡了杯蜂蜜水……然然,你说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窗外有早起的麻雀落在空调外机上,啾啾叫着。我望着北京灰蓝色的天空,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孟瑶也是这样毫无保留地温暖着我和白梦蝶。

“因为你值得啊。”我说。

中午去食堂的路上,手机又震起来。这次是孟瑶发来的照片,她和倪学姐并肩站在木棉树下,火红的花朵映着两张笑脸。林学姐比孟瑶高出半个头,白衬衫束在藏青色长裙里,胸前别着枚小小的党徽。

“今天学姐带我去了她秘密基地!”孟瑶的语音里带着奔跑后的喘息,“原来教学楼天台种满了多肉!有一盆还是按星座排列的!”

紧接着发来一段视频:阳光穿透玻璃顶棚,照在层层叠叠的多肉植物上。倪学姐的手指轻轻点着一盆拼成射手座形状的虹之玉:“这是给每个毕业班准备的礼物。”

画面外孟瑶哇了一声:“那我们班毕业时也会得到星座多肉吗?”

“会有更好的。”倪学姐的声音含着笑,镜头忽然转向远处珠江上闪烁的波光,“因为你们是特别的。”

我反复看着这段视频,首到周婷从后面拍我肩膀:“愣着干嘛?糖醋排骨快卖完了!”

晚上和孟瑶视频时,她正趴在宿舍床上涂指甲油。背景音里有个温柔的女声在提醒:“瑶瑶,明天听课要穿正装。”

“知道啦——”孟瑶拖长音调,转回来冲我挤眼睛,“学姐现在比我妈还操心。”

我看着她书桌上整整齐齐的备课本,旁边放着本《教育心理学》,书页间插满彩色便签。三个月前那个在高铁上哭花妆的姑娘,现在连笔记都做得像手账一样精美。

“下周要录公开课,”她晃着脚丫子,“学姐说如果我表现好,就带我去听特级教师的讲座。”

指甲油的味道似乎透过屏幕飘了过来,甜腻的草莓香。我突然想起什么:“你过敏用的药还够吗?”

“早不用啦!”她举起手臂给我看,曾经起满红疹的地方现在光滑如初,“学姐推荐的药膏特别管用,她还每天监督我喝薏仁水呢。”

视频角落忽然出现一只修长的手,放下一杯冒着热气的饮品。孟瑶欢呼一声抓起杯子:“看!学姐特制的罗汉果雪梨汤!”

那只手的主人终于入镜,倪学姐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眼下有淡淡的青色。她对着镜头点头微笑:“你好,常听瑶瑶提起你。”

我怔了怔。她笑起来时眼尾有细细的纹路,像被阳光晒暖的湖面涟漪。

深夜写稿时,孟瑶突然发来一串大哭的表情。

“怎么了?”我赶紧拨电话过去。

她抽抽搭搭地说刚得知倪学姐放弃了附中留校邀请选择去云南支教。

我听着电话那头压抑的哭声,想起视频里倪学姐说起支教时发亮的眼睛。当时她指着墙上中国地图的西南角:“这里的孩子,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瑶瑶,”我轻轻说,“你还记得高二那年,你非要参加山区夏令营吗?”

电话里的抽泣声停了。

那年孟瑶看到贫困山区小学的报道,连夜组织捐书活动,最后干脆跟着志愿队进了大山。回来时她黑了一圈,行李箱里却塞满孩子们送的野花标本。

“倪学姐和你是一类人。”我说。

电话那头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像是她在擦眼泪。过了好久,她带着鼻音说:“我要给学姐准备毕业礼物。”

接下来一周,孟瑶的朋友圈画风突变。每天凌晨西点打卡“偷师计划”,照片里是空无一人的微格教室,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板书设计。有张照片拍到窗外的朝霞,玻璃倒映出两个身影——她在前面试讲,倪学姐抱着教案本在后排微笑。

周末视频时,她神秘兮兮地展示一个木盒子:“猜猜这是什么?”

没等我回答,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里是用各色粉笔头拼成的中国地图,不同省份贴着小小的照片:广州的课堂、云南的梯田、上海的外滩……最中间的北京位置上,嵌着我们三人的毕业合照。

“学姐说教育是点亮星星,”她小心翼翼地合上盖子,“所以我在夹层藏了荧光星星纸,等她到云南的第一晚就能看见。”

我望着她闪闪发光的眼睛,忽然想起白梦蝶昨天在群里说的巴黎晚霞。我们像被风吹散的种子,各自在陌生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倪学姐离校那天,广州下着太阳雨。

孟瑶发来的视频里,行李箱滚过积水的地面,溅起细碎的金光。倪学姐把党徽别在背包带上,转身抱了抱哭成泪人的孟瑶。

“别哭,”她摘下手腕上的红绳系在孟瑶手上,“等你们毕业旅行,我带你们去看澜沧江的星空。”

大巴启动时,车窗突然推开。倪学姐举着个东西用力摇晃,是那盆射手座多肉,现在被移栽到可乐瓶里,翠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水珠。

视频最后定格在远去的车尾,阳光突然穿透云层,把潮湿的柏油马路照得发亮。孟瑶带着哭腔的话外音说:“然然,原来广州的太阳雨是会发光的。”

我保存下这段视频,翻开日记本新的一页。今天北京也是晴天,晾在阳台的白衬衫被风吹得鼓起来,像片小小的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a00-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