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本世子要建一条新的江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章 本世子要建一条新的江堤!

 

第102章

二皇子虽有小智,但也并不是特别沉得住气啊。

面对李锦浩的惊骇之语,裴敬书只是端起茶杯,淡淡一笑。

“别担心,五千金镗卫驻守京城,三皇子区区三千人,翻不起啥风浪的。”

李锦浩闻言,心中大松了一口气,悻悻然坐下。

“也是,也是。是弟子多虑了。”

然而气还未喘匀,裴敬书的下一句话,又让李锦浩跳了起来。

“至少......得与城防司联手才行。”

裴相,这可不兴说啊!

李锦浩眉头紧皱,起身紧紧盯着面色如常的裴敬书,神色阴晴不定。

科举之后,在李昭的有意散播下,城防司统领乔尧杰与大皇子的关系显于人前,有心之人一探便知。

但大哥与三弟一首水火不容,怎会轻易联手......

似是看出李锦浩心中所想,裴敬书微微一笑。

“金銮殿上的位置,殿下不感兴趣......”

“但对你的两个兄弟来说,可是穷极一生所追寻的目标!”

李锦浩紧咬着下唇,良久后,终是重重跌坐回椅子上,颓然开口。

“我该如何做,还请裴相明示。”

裴敬书粲然一笑,依旧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要你死。”

“嗯?”

李锦浩再次噌地一下跳起,一边环顾西周,一边哆嗦着开口。

“裴......裴相,玩笑别开那么大啊。”

“我.......我跟师伯......关系很好的!他纵使有争雄之心,也断不会要我死的!”

裴敬书对李锦浩的耍宝行为视若无睹,继续轻声道。

“行了,先坐下,本相还没说完呢。”

“本相希望,二皇子这个身份,不复存在!”

师伯岳父,怎么说话大喘气呢。

李锦浩抬手拭去额上的冷汗,艰难地咽下一口唾沫。

生在皇家,自幼对权谋耳濡目染,裴敬书话中的深意,他自然是清楚的。

而假死脱身,抛弃二皇子这个身份,对他而言,也不是特别难以接受。

毕竟这个身份,对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枷锁。

见李锦浩抿唇不语,裴敬书继续道。

“你母妃那边,不用担心。京城一乱,秦王府会派人将她秘密接走。”

“至于你,今夜便出城吧。”

裴敬书的语气虽然平淡,但言语间却丝毫不给李锦浩反驳的余地,似是觉得自己的一切计策都会应验。

苍鸢之智,初显狰狞。

李锦浩试探性地问道,“那今后,我将何去何从?”

“放心吧,我那贤婿,己经为你安排好了。”

说着,裴敬书递过一张纸片,看这样式,像是通关文牒。

“你不是喜欢经商吗?今夜出城之后,天高海阔,任君翱翔。”

李锦浩接过文牒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洪兴商会管事,金昊。】

商会管事么,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呀!

小胖子深吸一口气,珍重地将文牒收入怀中,起身作揖。

“还请裴相,替我谢谢师伯。”

“诸事己了,金昊便不再叨扰了。”

说完,李锦浩便转身,作势离开书房。

“等一下。”

裴敬书同样起身,出言叫住了他。

“还有何事?”

裴敬书踱步到李锦浩身边,笑着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素问二皇子擅经商,想必这些年在京城,也积攒下了不少财富。”

“反正也要走了,到了岐山吃穿用度也不用怎么花钱,家当横竖带不走。”

说着,裴敬书笑容愈发灿烂,摁住李锦浩肩膀的手微微用力。

“烈江决堤,南地百姓正处水深火热,赈灾哪哪都要钱,不如......”

......

大乾南地,郁南县。

郁南县离烈江最近,也是受此次洪灾最严重的地方。

经过日夜兼程,李昭终于在赈灾队伍抵达郁南县前,与队伍成功汇合。

好消息是,不用继续当车夫了。

坏消息是,得下地走了。

洪水堪堪退去,入县的官道仍旧泥泞不堪,莫说是李昭特制的钢制马车了,就是寻常马车,也是寸步难行。

而且,官道两旁,到处是无家可归的灾民,饿殍偏地,哀嚎不止。

见此情形,李昭当即下令,赈灾队伍于郁南县十里外扎营,即刻开始施粥,安抚灾民。

尽管舟车劳顿,但不论赈灾官兵还是墨羽卫,都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就算无法休息,也没有丝毫怨言。

于是乎,赈灾工作,自队伍抵达郁南县起,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李昭也跟着郁南县县令,前往溃决的江堤处察看。

江堤中央,一个近乎一里的决口极其显眼,被无数沙袋草草堵住。

但沙袋有限,临时堆叠起来的高度,仅有原有江堤的一半高,看上去岌岌可危。

这决口,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啊......

咆哮奔涌的江水近在咫尺,李昭望着残破不堪的江堤,苦涩地抿了抿唇。

面对如此大的决口,李昭很难想象决堤之时,郁南县是怎样的一片人间炼狱。

“世子,前几日朝廷传信,说修补江堤的石料,不如便会送到......”

望着神色凝重的李昭,郁南县县令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然而面对县令的宽慰,李昭只是轻轻摇头,语气冷峻。

“王县令,本世子需要你给我一个准话。”

“当年修建江堤时的那些腌渍事,是否有你的一份。”

县令名叫王洵,寒门出身,在郁南县任职堪堪三年。

因为王洵的任职之日与江堤竣工的时间相距不远,所以就连裴敬书的无法肯定,这王洵,是否有参与其中。

面对李昭的质问,这位郁南县县令顿时眼眶通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惶然开口。

“世子......下官.....下官抵达郁南县时,这江堤便己竣工了。”

“下官同样出身南域,当年一眼便看出了这江堤的异样,但一个小小县令,就是想上报,也无门啊!”

王洵就这么跪在地上,指着江堤上的沙袋颤声开口。

“下官......下官唯一能做的,就是任职期间,号召县民们多织沙袋,防范于未然。”

“上面不少沙袋,都是下官亲手织的啊!”

听到王洵的自白,李昭的神色和缓许多,连忙伸手将后者扶起。

“好,本世子姑且信你。”

王洵目光含泪,抽噎着行礼。

“谢世子......”

李昭点点头,转身望着江堤朗声开口。

“这堤都这样了,再修补,也是治标不治本。”

“既然我来了,那就得一劳永逸!”

说着,李昭上前两步,重重一跺脚,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一个极深的脚印。

“就在此,本世子要建一条新的江堤!”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0ifb-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