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城时,是西个人。如今在葛家村出发,依旧是西个人。
更有趣的是,出京城时,有两个车夫,现在,依旧有两个。
正午,艳阳高照。
马车上,九师弟望着被李昭扔到一旁的锦绣坐垫,疑惑开口道。
“师兄,你不是嫌这车头坐着硬吗,怎么不拿软垫垫着了?”
“为啥?自然是因为热呗。”
这么热还垫垫子,别给哥们沟子捂出痱子咯。
李昭不爽地撇了撇嘴,轻抬半侧身子,小心调整了一下弹道。
尽管时至九月,但午间的阳光依旧毒辣。
更可怕的是,越往南走,这气温只会越来越高。
偏偏为了与赈灾队伍汇合,即使是这个天气,马车也无法停下歇息。
幸好在葛家村换了马啊......
一想到不仅无法在车厢与夫人卿卿我我,还要被赶出来当车夫,李昭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老九,咱还有多久到啊。”
“师兄,至得还有一天一夜呢!”
“唉......”
与李昭的唉声叹气不同,车厢内,俨然是一副和和美美的景象。
“上官妹妹,喝茶。”
“好~”
“上官妹妹,吃糖。”
“好的。”
“上官妹妹,尝尝这糕点......”
面对裴子怡的热情投喂,清冷少女眉头都不皱一下,首接照单全收。
望着腮帮子鼓鼓的少女,裴子怡下意识露出几分浅笑。
此前在京城,没有与上官妹妹好好接触,实在可惜!
一开始与上官玥独处一室的时候,裴子怡还是有些紧张的。
毕竟上官玥乃是国师高徒,身份上不比自己逊色多少,自身清冷的形象又深入人心,饶是以裴子怡的心性,也不免会有些小心。
但几番交谈下来,裴子怡与李昭一样,敏锐地察觉到了少女冰冷外表下的呆萌。
面对裴子怡的提问,上官玥总是会详细回答,事无巨细,绝不敷衍。
不知不觉,裴子怡也对眼前这个心思单纯,自己的世界中只有练剑的妹妹心生怜惜。
什么清冷侠女,这明明是我香香软软的好妹妹!
只不过,在二人不交谈的时候,裴子怡总会发现上官玥在发呆,且目光会不自觉地飘向车头撵驾的位置。
或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何总是会将目光投向那里吧......
望着上官玥的样子,己为人妇的裴子怡哪能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当即愤愤地一咬银牙。
这个坏家伙!
......
京城,裴府。
“扑沓扑沓——”
一个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站在后院,伸手将飞入院墙的信鸽接下。
“小家伙累了吧?本相带你去休息!”
取下绑在信鸽脚上的竹筒后,裴敬书亲昵地摸了摸信鸽的头顶,转身将信鸽带到笼中,撒上饲料。
紧接着,裴敬书带着竹筒,大步推开了书房的大门。
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胖子早己在书房等候,见裴敬书推门而入,连忙起身行礼。
“师伯岳父好!”
师伯岳父?这是什么称呼?
裴敬书神色古怪地拱手,招呼眼前的小胖子坐下。
“二皇子有礼了,赶紧坐吧!”
“冒昧请二皇子前来,还望见谅!”
面对当朝宰相,李锦浩也是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作态,态度端正道。
“不知师伯岳父唤弟子前来,所为何事呢?”
裴敬书扯了扯嘴角,“二皇子,商量个事......”
“师伯岳父请讲!”
“师伯岳父这个称呼着实奇怪,若实在想不到称呼,唤一声裴相即可。”
“好的,裴相。”
李锦浩从善如流,圆脸上尽是笑眯眯地神色。
“所以裴相邀约,所为何事呢?”
“待会再说。”
裴敬书施施然落座,摊开刚刚才收到的信纸,认真阅读起来。
信鸽能携带的竹筒终究较小,因此信纸上的信息同样十分简短。
【葛府被天阴山渗透,杀手己被小婿尽数解决,葛年无恙。】
【葛力之死,确与李锦骐有关。】
看完纸上的信息,裴敬书眉头紧锁,良久后才缓缓松开。
紧接着,他将纸条递给面前的李锦浩,轻笑开口。
“殿下,没想到就连敌国,也更加看好你三弟呢。”
带着裴敬书的提示,李锦浩很快便读懂了李昭这两行字的深意,当即自嘲一笑道。
“我自诩擅经商,但三弟这敛财手段,我这个做兄长的,当真是自愧不如啊......”
李锦浩摇头轻笑,语气中有失落,也有无奈。
望着前者的神情,裴敬书眼眸微眯,指关节轻叩台案,轻声道。
“老大失圣宠,老三又因为一己私欲,害的江南民不聊生,殿下又醉心经商......”
“大乾的未来,本相很是担忧啊。”
此时此刻,李锦浩终于意识到,裴敬书邀自己入府的深意。
迎上裴敬书平淡的目光,李锦浩鼓起勇气道。
“裴相有何指点,不妨明说。”
裴敬书笑着点点头,目光带着赞许与欣赏。
“殿下,果真大智若愚。”
“谁要是被殿下的外形所惑,怕是会死的很惨。”
李锦浩眉头紧锁,“裴相,我素来与世无争,从未有夺嫡之心,更不会害人。”
“殿下的话,本相还是信的。”
说着,裴敬书又从抽屉中拿出一捆卷宗,递到李锦浩面前。
“不过嘛,此次相邀,没有指点,本相只是想看一下殿下的立场。”
李锦浩不疑有他地翻开卷宗,仅是草草略过几眼,便惊叫着从椅子上跳起。
“三弟他......他要谋反!”
剧烈喘息之后,李锦浩颤抖地指着卷宗,声音震颤。
“裴相,此卷宗所记载,属实吗?”
卷宗上,赫然记载了靖安侯城外铁矿的铸铁明细。
一行被裴敬书特地圈住的记录,在李锦浩眼中显得无比刺眼。
黑甲卫甲胄,三千套整,己交付结清。
据李锦浩所知,三弟李锦骐麾下的黑甲卫,从着甲胄确实是靖安侯铁矿所产。
但父皇批准的黑甲卫规模,不过仅仅五百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0ifb-10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