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番外9:if线现代篇(旧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番外9:if线现代篇(旧信)

 

市档案馆的特藏室里,谢云琅正对着一叠泛黄的信笺发呆。

信是民国时期一位名叫“楚望海”的海员写的,字里行间满是对岭南的思念。最让谢云琅动容的是,每封信的末尾都画着半块铜镜,和她手中的一模一样。

“这是我祖父的信,”楚明昭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过一页,“他当年在‘海圻号’上做文书,去过罗马,说在博物馆里见过类似的铜镜。”

信里记载着“海圻号”访问罗马的情景:“见一青瓷碗,底有云纹,与家中铜镜纹样相合,疑为故人所制。”谢云琅认出那是她当年特意烧制的“纪念款”,一共只做了十件。

“找到了。”谢云琅指着信中的描述,“他看到的,是‘望远号’运过去的货。”

楚明昭的眼眶有些发红:“祖父一生都在找另一半铜镜,临终前还说,‘它在等一个人’。”

特藏室的管理员送进来一杯茶:“楚教授,你们要的《清代广州港档案》找到了,里面有关于‘岭南商栈’的记载。”

档案里的《番禺港商户名录》上,赫然写着“谢云琅”的名字,旁边标注着“主营丝绸、瓷器,兼营海外贸易”。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与楚氏明昭合作,开设丝路学院。”

“我们当年的合作,”谢云琅笑着说,“连档案都记着呢。”

中午在档案馆的食堂吃饭,谢云琅看着菜单上的“岭南炒饭”,忽然想起当年在商栈里,她和楚明昭经常就着油灯算账目,画春总爱在旁边煮一锅海鲜粥。

“楚明昭,”谢云琅舀起一勺炒饭,“你说,我们算不算跨越千年的合作伙伴?”

“算,而且是最成功的那种。”楚明昭看着她,“你看,我们的商路还在,我们的故事还在,连我们的名字,都被记在档案里。”

下午,两人去了广州港的历史陈列馆。在“近代航海”展区,谢云琅看到了“海圻号”的模型,旁边的照片里,楚望海穿着海员制服,站在船头,眉眼间竟与楚明昭有几分相似。

“他很像你。”谢云琅说。

“家人都说,我最像祖父。”楚明昭拿起手机,对着模型拍了张照,“等回去了,把他的信和你的航海日志放在一起,也算圆满了。”

离开陈列馆时,夕阳正照在港口的吊臂上,镀上一层金色。远处的集装箱码头,“新丝路号”正在装货,巨大的船身像座移动的城堡。

“楚明昭,”谢云琅看着那艘船,“当年我们的船,最大的愿望是平安抵达罗马。现在的船,能去更远的地方了。”

“是啊,”楚明昭看着远方的海平线,“能去月球,能去火星,说不定以后还能去更远的星球。”

谢云琅忽然笑了:“那我们也得跟上啊,不能被孩子们比下去。”

楚明昭握住她的手,两人的影子在夕阳里紧紧相依。海风拂过,带着熟悉的咸湿气息,像在诉说着一个跨越千年的约定——只要这条路还在,她们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ifdb-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