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番外6:if线现代篇(雨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番外6:if线现代篇(雨夜)

 

广州的梅雨季总带着化不开的湿意。谢云琅抱着刚买的《宋代航海技术考》,站在骑楼底下看雨,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没带伞?”楚明昭举着一把青花图案的伞走过来,伞沿还滴着水,“我就知道你看起书来会忘时间。”

谢云琅侧身躲进伞下,鼻尖立刻萦绕开淡淡的墨香——那是楚明昭书房里特有的味道,混合着旧书纸和檀香。两人踩着积水往巷深处走,伞面碰撞的声音里,谢云琅忽然指着一家亮着灯的老店:“进去避避雨?”

“老字号了,”楚明昭推开挂着“古籍修复”木牌的门,“老板姓江,修书的手艺是祖传的,连省博的孤本都找他修。”

穿蓝布衫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裱糊书页,看见她们进来,笑着往壶里添热水:“楚教授又带朋友来?这位看着面生。”

“她叫谢云琅,”楚明昭接过茶杯,“对宋代史料很熟。”

谢云琅的目光被墙上的旧地图吸引。那是幅清代的《海疆全图》,岭南海岸的标注格外细致,连番禺港的礁石都画得一清二楚。

“这图……”她伸手想去碰,又怕弄坏。

“光绪年间的抄本,”江老摘下眼镜,“原图是明代郑和船队画的,上面的航线,和你当年走的差不多。”他看着谢云琅专注的神情,忽然笑了,“楚教授说你对老航海图有研究,果然没说错。”

雨越下越大,打在木格窗上噼啪作响。楚明昭找出两本旧书,一本是《瀛涯胜览》,一本是《岭外代答》,都是讲海外风物的。谢云琅翻开《岭外代答》,看见页边有行娟秀的批注:“此处记载与‘望远号’日志吻合”,笔迹和楚明昭如出一辙。

“你早就研究过?”谢云琅抬头。

“为了找你啊。”楚明昭的指尖划过批注,“我比对了三十多种史料,才敢确定,那个‘晚年泛舟海上’的岭南王,就是你。”

江老在一旁听着,忽然从樟木箱里拿出个卷轴:“你们看看这个,上周收的,说是宋代的航海日志。”

卷轴展开,泛黄的宣纸上,熟悉的字迹撞进谢云琅眼里——是她当年的笔迹!上面记录着“乘风号”穿越马六甲海峡的经过,最后一页画着半块铜镜,旁边写着:“与明昭约,共赴大秦”。

“找到了。”谢云琅的声音有些发颤,看向楚明昭。

楚明昭从颈间解下铜镜,与画上的图案完美重合。雨声仿佛瞬间远去,只剩下两人相视而笑的默契。

雨停时,月亮己经升起来了。江老给她们装了袋新炒的茶,说:“这茶叫‘丝路春’,是用岭南的茶种在波斯培育的,你们尝尝。”

走在湿漉漉的巷子里,谢云琅忽然哼起一段调子,是当年岭南船工的号子。楚明昭跟着轻轻唱,两人的声音在月光里交织,像两条终于汇合的河流。

“楚明昭,”谢云琅停下脚步,看着巷口的路灯,“当年没说完的话,现在能说了。”

“嗯。”楚明昭的眼底映着月光,“我听着。”

“我当年不是故意要走的,”谢云琅看着手中的航海日志,“‘望远号’的龙骨裂了,必须返航修缮,本想修好就回去找你……”

“我知道。”楚明昭握住她的手,“日志里写了,‘待修毕,即归岭南’。”

巷口的老字号面馆还开着,老板端上两碗云吞面,汤里飘着白兰花。谢云琅看着碗里的云吞,忽然想起当年在岭南商栈,画春也是这样,在汤里撒上她爱吃的白兰花。

“明天去航海博物馆吗?”楚明昭舀起一个云吞,“新到了一批宋代船模,有‘望远号’的复原品。”

谢云琅点头,看着窗外渐渐散去的雨雾。月光下,骑楼的影子投在地上,像艘搁浅的古船,而她们,正乘着时光的洋流,驶向更远的地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ifdb-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