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手心沁出的汗差点打湿教案。
台下坐着几十个初中生,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她,前排的男孩还举着本《宋代航海图》,封面上印着她的画像——博物馆根据出土文物复原的,楚明昭说“神韵很像”。
“谢老师,您真的是从古代来的吗?”男孩举手,眼睛里满是好奇。
谢云琅看向坐在教室后排的楚明昭,对方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这是楚明昭的主意,让她来学校给孩子们上堂“古代航海课”,说“亲身经历比课本更有说服力”。
“算不算古代人不好说,”谢云琅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艘三桅船,“但我确实见过‘望远号’的第一根龙骨。”
她从如何选木料讲起,讲到陈默改良的罗盘,讲到画春记录的海外风物,讲到波斯商人用玻璃换瓷器的趣事。孩子们听得入神,连下课铃响了都没察觉。
“那您见过郑和宝船吗?”有女孩问,“历史书上说它像城堡一样大。”
“没见过,但我在岭南商栈的账册里见过记载。”谢云琅笑着说,“据说比‘望远号’大十倍,能载上千人。你们现在看到的航海模型,很多都参考了它的设计。”
……
楚明昭走进来时,正看见谢云琅在给孩子们看那枚古罗马银币。阳光透过窗户落在银币上,折射出的光斑在墙上跳动,像极了海面上的粼粼波光。
“该放学了。”楚明昭拍了拍手,“谢老师下周还来,给你们讲罗马的石头房子。”
孩子们欢呼着涌出教室,那个举着航海图的男孩跑回来,把一张画塞给谢云琅:“这是我画的‘新望远号’,能上月球!”
画上的飞船插着风帆,船尾写着“岭南制造”。谢云琅看着那稚嫩的笔触,忽然想起当年画春在账本上画的商船,也是这样充满想象。
“他叫小航,”楚明昭看着男孩的背影,“爸爸是远洋船长,常年在海上,他说以后也要开船,带着妈妈去看世界。”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里,香樟树的叶子在脚下沙沙作响。谢云琅想起上午路过操场时,看见孩子们在玩“海上丝绸之路”的游戏,用粉笔在地上画航线,从中国到波斯,从罗马到非洲。
“你看,”楚明昭指着宣传栏里的照片,是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的合影,“他们比我们当年幸运,能从小就知道世界有多大。”
谢云琅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波斯商人时的震惊,想起当年以为“大秦”就是世界尽头的天真。现在的孩子,通过屏幕就能看到罗马的斗兽场,通过VR就能体验航海,这是她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
“楚明昭,”谢云琅忽然停下脚步,“我们算不算……给他们铺了条路?”
楚明昭看着她眼中的光,像看到了当年在岭南雨巷里,那个说“我的命运我自己定”的女子。她从包里拿出个小巧的U盘,里面是她们整理的《海上丝绸之路见闻录》,准备捐给博物馆。
“不是我们,是所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楚明昭握住她的手,“就像这U盘里的故事,会有人继续写下去。”
校门口的海棠开得正好,花瓣落在教案上,盖住了“谢云琅”三个字。谢云琅忽然觉得,名字会消失,朝代会更迭,但那些关于探索、关于连接、关于永不停止的脚步,会永远留在时光里。
就像此刻吹过校园的风,带着岭南的栀子香,带着罗马的橄榄味,带着千年未变的,对远方的向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ifdb-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