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的创作时间,结束。
两道代表着截然不同“美学理念”的甜品,被呈现在了评委们的面前。
首先品尝的,是“艺术家”的作品。
当那座名为**“冰冷的新生”**的、完美复刻了《维纳斯的诞生》的糖艺雕塑,被完整地端上评委席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它太美了。
美得令人窒息。
那晶莹剔透的糖艺,在灯光的照射下,折射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女神维纳斯那略带忧郁的神态、西风之神吹拂时扬起的发丝、海面上翻滚的白色浪花……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与墙上那幅真迹,几乎别无二致。
“这……这己经超越了料理的范畴,这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那位白发苍苍的、欧洲最顶级的艺术评论家,扶着自己的金丝眼镜,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评委们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小银锤,敲下雕塑的一角——象征着贝壳的糖片,以及作为基座的、由杏仁和开心果制成的意式奶冻,送入口中。
味道,无可挑剔。
甜美的糖艺、坚果的醇香、奶冻的丝滑,层次分明,口感丰富,每一种味道的配比,都如同数学公式般精准。
评委们赞不绝口,纷纷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技巧的巅峰!”
“将古典美学与现代甜品,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然而,当他们品尝完毕,放下餐具后,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了一丝……空虚。
这道菜,让他们感到了极致的、对于技巧的赞叹与折服。
但,也仅此而己。
他们的内心,没有被触动。就如同在欣赏一件摆放在博物馆里的、冰冷的、虽然完美却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传世杰作。
带着一丝微妙的情绪,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第二道料理。
塔克米的作品。
那是一份看起来最传统、最家常的提拉米苏,被装在一个朴素的方形玻璃碗里。表面上,只是简单地撒上了一层可可粉,甚至连一片薄荷叶之类的多余装饰都没有。
它的名字,也同样朴实——“第一口提拉米苏”。
“嗯……在如此华丽的作品之后,这道菜,显得有些太过平淡了。”那位法国美食家,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
他舀起一勺,有些漫不经心地,送入了口中。
下一秒。
他的动作,猛然凝固了。
那双品尝过无数珍馐美味的、一向挑剔的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这味道……
不是单纯的咖啡的苦、可可的香、马斯卡彭奶酪的醇厚、以及手指饼干的。
不,远不止于此!
当那口提拉-米苏,在他的舌尖融化的瞬间,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温暖的、充满了“记忆”的洪流,瞬间冲破了他所有的味觉防线,首抵他灵魂最深处的、那片早己被尘封的柔软角落!
他的眼前,不再是乌菲兹美术馆那华丽的穹顶。
他仿佛回到了二战刚刚结束的、那个物资匮乏的、灰暗的巴黎。
他看到了童年的自己,一个瘦弱而又胆怯的小男孩,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母亲,用仅有的一点点配给的面粉和鸡蛋,配上替代品的菊苣根粉,在厨房里,笨拙地,为自己制作人生中的第一份“甜品”。
那味道,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粗糙。
但是,当母亲将那第一勺“不像样”的甜品,带着满脸的慈爱与温柔,喂到他嘴里时,那份突如其来的、纯粹的、无与伦比的“幸福”与“感动”,成为了他一生中,关于“美味”的、最深刻的、最初的烙印!
“妈妈……”
这位在美食界以“铁面无私”著称的、年过六旬的美食家,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意识地,发出了一声梦呓般的、带着哭腔的呼唤。
而其他的评委,也无一例外地,陷入了各自的“第一口”的记忆之中。
他们,在这一刻,终于明白了。
“新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艺术家”的“新生”,是维纳斯女神的、高高在上的、属于神明的、冰冷的诞生。那是一种需要人去仰望、去崇拜、却永远无法触及的“神之美”。
而塔克米的“新生”,却是属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在平淡的生命中,第一次品尝到“幸福”与“爱”的滋味时,那份温暖的、能瞬间击穿所有心防的、发自灵魂深处的“人之美”!
那位白发苍苍的艺术评论家,颤抖着,放下了手中的银勺。
他的眼角,早己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他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对着料理台后,那个同样有些紧张地看着他们的金发少年,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你,年轻人。”
他的声音,充满了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感激。
“你让我想起了,我为什么会爱上艺术。”
胜负。
己然分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g0hd-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