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笼罩在晨雾之中,宛如一位蒙着面纱的神秘巨人。潮湿的山风掠过峭壁,卷起阵阵松涛。野鸟扑棱着翅膀,从云海里钻了出来,黑曜石般的眼睛透着坚定——它记得姜婆婆咳嗽时佝偻的背影,也记得点点踮着脚尖盼它归来的模样。
它首先飞向一处终年背阴的悬崖。的岩壁上,雪胆藤像银色的丝带般蜿蜒生长。野鸟收拢翅膀,精准地落在藤蔓旁,喙尖轻轻一啄。藤蔓断裂的瞬间,清凉的汁液喷涌而出,接触到潮湿的空气后,竟在石面上凝成细小的霜花。野鸟小心翼翼地叼起藤蔓,几片霜花沾在它的羽毛上,随着飞行簌簌飘落。
紧接着,它振翅冲向更高的山崖。在云雾缭绕处,一株百年古树傲然挺立,枝头缀满了如红宝石般的凤眼果。野鸟在树间盘旋两圈,仔细挑选,终于锁定两颗最、色泽最鲜艳的果实。它俯冲而下,用喙稳稳衔住果实,感受到外壳坚硬如铁的质感。
最后,野鸟朝着山涧的方向飞去。昨夜的雷雨过后,一处背阴的石缝前,一簇半透明的胶质菌菇正悄然生长。这是极为罕见的云雾耳,在晨光的照耀下泛着虹彩,仿佛凝结了山间的灵气。野鸟屏住呼吸,轻轻一啄,整团云雾耳便落入它的喙中。此时,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云雾耳开始微微融化,野鸟不敢耽搁,急速向山下飞去。
当野鸟掠过姜家小院的篱笆时,姜小丫正踮着脚晾衣服,竹竿上的粗布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野鸟一个急刹,稳稳落在晒谷场上,松开喙,雪胆藤、凤眼果和云雾耳依次滚落,在地上划出的痕迹。
"婆婆!鸟又送东西来了!"姜小丫的喊声惊动了正在灶屋捣药的姜婆婆。老人拄着竹杖,慢悠悠地走出来,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大青山脉的宝贝啊……这雪胆藤可是消暑的圣品,凤眼果最是养胃,还有这云雾耳,打着灯笼都难找!"
厨房里很快忙碌起来。姜婆婆搬出祖传的石臼,让姜小丫把雪胆藤放进去捣碎。随着木杵的起落,翡翠色的汁液缓缓流出,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凉意。婆婆接过汁液,细细过滤,调入两勺浓稠的野蜂蜜,倒入青瓷碗中。"别着急,"她笑着拦住跃跃欲试的点点,"等它凝结,比那冰窖里的还要凉爽。"
另一边,姜小丫己经生起了炭火。她将凤眼果放在铁网上,文火慢煨。不多时,果壳开始微微开裂,散发出的香气。婆婆把处理好的山鸡肉放入砂锅中,加入煨熟的凤眼果,又添了几片陈皮和山泉水。"小火慢炖,让果香慢慢渗进肉里。"她一边说,一边用蒲扇轻轻扇动炉火,白雾从锅盖的缝隙中袅袅升起。
最费工夫的当属云雾耳。姜小丫将半透明的菌菇洗净,放入白瓷碗中,隔水蒸制。随着温度升高,云雾耳逐渐融化,变成晶莹的胶状液体。婆婆加入冰糖和去年秋天晒干的桂花,搅拌均匀后,放入井水中冰镇。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小木桌上摆满了佳肴:翡翠色的雪胆凉粉盛在荷叶形状的瓷碟里,表面撒着细碎的薄荷叶;凤眼焖鸡的汤汁浓稠发亮,鸡肉和凤眼果堆得冒尖;云雾甜羹在月光下泛着微微的蓝光,上面漂浮着几朵金黄的桂花。
点点早就等不及了,她舀起一大勺雪胆凉粉,刚入口就瞪大了眼睛:"凉丝丝的,像含了山里的风!"她的腮帮子鼓得圆圆的,嘴角还沾着绿色的凉粉。姜婆婆夹起一块凤眼焖鸡,鸡肉酥烂得几乎要从骨头上脱落,果香和肉香在口中散开,她忍不住又盛了一碗米饭。
野鸟站在桌角,歪着头打量着满桌的美食。它先是小心翼翼地啄了一口云雾甜羹,感受到清甜爽滑的口感后,满意地抖了抖羽毛,又偷偷啄了块凤眼果。
夜风轻拂,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点点趴在桌上,眼皮开始打架,迷迷糊糊地问:"婆婆,大青山里……还有多少好吃的呀?"婆婆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小鸟下次去寻,不就知道了?"
月光如水,洒在小院里。野鸟在月光下轻啼一声,展开翅膀飞向远山,它的身影逐渐融入夜色之中,仿佛在回应——"明天,我再去找。"而在它的身后,姜家小院的灯火温暖依旧,照亮了这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夏夜。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f0ae-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