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围炉话冬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围炉话冬2

 

腊月的寒风如同无形的利爪,一下下撕扯着窗棂上的桑皮纸,发出"哗哗"的声响。姜小丫弓着背,将火钳探进火塘深处,用力搅动暗红的炭块。沉睡的火星骤然苏醒,噼里啪啦炸开,窜起的火苗将她的脸庞映得通红。铁网架上的三只红薯正静静躺着,表皮己经泛起的焦糖色,时不时渗出几滴金黄的糖汁,滴落在炭火上,腾起一缕缕甜香的白烟。

点点趴在暖烘烘的砖沿上,两条小腿晃悠着,粗布棉袄的衣角拖在地上。她全神贯注地盯着红薯,鼻尖不知何时沾上了一点炭灰,随着呼吸轻轻颤动,活像只小花猫。姜婆婆靠在老旧的藤椅里,膝头盖着磨得发亮的旧棉被,整个人缩成小小的一团。即便说话时带着浓重的痰音,她的眼神依然紧紧盯着火塘:"翻面。"声音虽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姜小丫用火钳小心翼翼地给红薯翻身,动作稍大,炭火便噼啪炸开一颗火星。"呀!"点点惊呼一声,像只受惊的小兔子般躲到姜小丫袖子里,可没过两秒,又好奇地探出脑袋,圆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着红薯的变化。

"青山宗的灶房,"姜婆婆忽然开口,苍老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追忆,"用的是仙松木烧火。"她的目光穿过跳动的火苗,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过去。

"仙木头?"姜小丫捏了捏红薯,感受着表皮的软硬,确认熟透后才用铁钳夹出来。

"劈啪作响,却不起烟。"老人眯起眼睛,嘴角微微上扬,"蒸出来的米糕,自带松香气。"她的语调轻柔,仿佛那带着松香气的米糕就在眼前。

点点从姜小丫袖管里钻出来,张开双臂比划着:"这么大?"

"比这大十倍。"姜婆婆笑着咳嗽两声,枯瘦的手轻轻拍了拍点点的脑袋,"仙人们吃得可多哩。"火塘的暖意包裹着三人,恍惚间,时光仿佛慢了下来。

蒸笼里蒸腾的白汽袅袅升起,很快模糊了窗上的冰花。姜小丫踮起脚尖,取下挂在房梁的竹筛。竹筛边缘还粘着去岁的干米粉屑,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七分糯米,三分粳米。"姜婆婆靠在灶台边的矮凳上,看着姜小丫将米粒倒进木盆,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专注,"青山宗的方子要加茯苓粉,我们放红薯泥也一样甜。"

点点蹲在米缸沿上,晃着小腿"监工"。突然,她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栽进米堆。等她挣扎着爬出来时,整个人都变成了"小白人",头发里嵌满雪白的米粒,睫毛上也挂着几颗,模样滑稽又可爱。姜小丫憋着笑把她拎出来,顺手从蒸笼里掰了块刚蒸好的边角料塞进她嘴里:"尝尝鲜。"

"烫!"点点鼓着腮帮子首哈气,可即便被烫到,也舍不得吐出来,含混不清地嘟囔着"好吃",腮帮子一动一动的,像只偷吃粮食的小仓鼠。

就在这时,棉门帘突然被撞开,寒风卷着雪花灌了进来。野鸟扑棱着翅膀飞进屋内,翅膀上还沾着雪渣,喙里紧紧叼着一支深褐色的东西。姜小丫快步上前,接过来仔细一看,竟是一支婴儿手臂粗的灵芝,伞盖边缘还凝着晶莹的冰晶,在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这..."她惊讶地转头看向姜婆婆。“这是温养的药物,适不适合婆婆的病要不切点煮着吃?”老人说:“确实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明天教你做着吃。”

守岁的油灯散发着柔和的光,将整个屋子照得亮堂堂的。姜小丫蹲在樟木箱前整理旧物,指尖突然触到箱底一张泛黄的皮纸。她轻轻抽出,展开一看,竟是一张手绘的大青山脉地形图。某处用朱砂画着一个小圈,旁边工整地写着"青山宗"三字。

"真有人住深山里?"她凑近油灯,仔细端详着地图。图上山道曲折蜿蜒,还画着许多她从未见过的草药标记,每一道线条都仿佛在诉说着未知的故事。

姜婆婆正在教点点包迷你饺子,面团在老人布满皱纹的手中乖巧地变形。听到问话,她头也不抬:"顺着溪水往上游走,看见三棵并生的老松就拐弯。"她捏合饺子皮的手指突然顿了顿,声音变得有些低沉,"不过那结界..."

"结界?"姜小丫刚要追问,却被点点的惊呼声打断。

"雪停啦!"点点指着窗外大喊,手里还抓着个歪歪扭扭、馅料都快漏出来的饺子。

两人望去,不知何时,纷纷扬扬的大雪己经停了。厚厚的积雪映着月光,将夜色染成青白色,整个世界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野鸟站在院里的梅枝上,正慢条斯理地梳理着羽毛,偶尔啄一口树梢的雪,清脆的"咔嚓"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仿佛也在参与这场守岁的仪式。

姜小丫轻轻将地图塞回箱底,火塘里,最后一块炭烧成了通红的蝶形,光芒渐渐暗下去。在这炉火将熄未熄的时刻,岁末的宁静与来年的期待,都悄然藏进了这暖融融的灶房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f0ae-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