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青石巷的烟火气里流淌得格外快,灶膛里的火光明明灭灭,转眼间,艾草的清苦气息仿佛还在鼻尖萦绕,巷子里的风却己裹挟着箬叶与糯米的清香了。端午将近。
陈记的后厨比往日更显热闹。宽大的案板上堆满了碧绿宽大的新鲜箬叶,散发着山林溪涧的清新气息;浸泡了一夜、吸饱了灵性井水的糯米粒粒晶莹,在粗陶盆里泛着温润的玉色;旁边是几大碗的馅料:油亮喷香、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丁,用酱油、糖、料酒和五香粉腌渍得红润;细腻油润、点缀着金色桂花的红豆沙;还有一大碗用猪油炒得喷香、混合着香菇丁、笋丁和咸蛋黄碎的咸鲜馅料。
陈默、陈建国、陈婶,还有特意跑来帮忙的张婶、李婶,围在案板边,手上不停,笑语晏晏。空气中弥漫着箬叶香、糯米香和各种馅料的香气,交织成最浓郁的端午序曲。
“来来来,看这里,家人们!”苏晚(小碗儿)举着手机,笑容灿烂地穿梭在包粽子的“战场”边缘,镜头扫过忙碌的众人、新鲜的食材和案板上逐渐成型的粽子,“今天带大家沉浸式体验陈记端午限定项目——包粽子!纯手工,老手艺,绝对不含科技与狠活!”
首播间瞬间热闹起来:
【哇!这箬叶好新鲜!隔着屏幕都闻到香味了!】
【默哥的手速!快得看不清!那粽子棱角怎么那么漂亮?】
【看那五花肉!油汪汪的,腌得真透!馋死我了!】
【张婶包的是豆沙的吧?豆沙看着就好细腻!】
【陈记还卖粽子吗?能预定吗?在线等,急!】
“默哥,给大家讲讲包粽子的秘诀呗?”苏晚把镜头对准了动作行云流水的陈默。只见他取两片大小合适的箬叶,光滑面朝内,在手中灵巧地一叠一卷,便形成一个完美的锥筒。舀一勺糯米垫底,放入一大块油亮的五花肉和一个流油的咸蛋黄,再盖上一层糯米。手指翻飞间,箬叶被严丝合缝地包裹、折叠,最后用一根柔韧的粽叶绳或细细的麻线,以独特的手法缠绕捆扎。整个过程快、准、稳,眨眼间,一个棱角分明、挺括的西角粽便诞生了,像一件精巧的绿色工艺品。
“秘诀?”陈默手上动作不停,头也没抬,声音平静,“没什么秘诀。箬叶要选宽大柔韧、香气足的,糯米要泡透心,馅料要实在,捆扎要扎实,煮的时候火候要足。用心就行。” 他包好的粽子,每一个都大小匀称,棱角分明,捆扎得结实又美观,透着一种沉稳的力道。
【听见没?用心就行!(手动狗头)】
【眼睛:我会了。手:不,你不会!】
【默哥这手法,没十年功底下不来!】
【这粽子看着就扎实!料也太足了!】
镜头又转向陈建国和张婶他们。陈建国包的是最传统的白米粽,手法虽不如儿子利落,但胜在扎实。张婶和李婶则负责豆沙粽,一边包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豆沙馅塞得鼓鼓囊囊,粽子的形状也显得圆润可爱些。苏晚调皮地拿起一个张婶刚包好的豆沙粽,对着镜头晃了晃:“看,张婶的爱心豆沙粽!感觉吃了能甜到心里去!”
首播间里一片欢乐祥和,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和对传统美食的向往。
然而,在无数涌入首播间的观众中,有一双眼睛透过屏幕,目光却越来越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置信的锐利。
这位观众ID叫“老饕寻味”,头像是一枚古朴的饕餮纹印章。他此刻正身处大洋彼岸一间安静的书房里,面前摆着一杯清茶。他本是随意浏览,却被“陈记”二字和那纯手工包粽的场景吸引。起初是带着欣赏和怀念,看着看着,他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了陈默手中翻飞的那片箬叶,以及他捆扎粽子时那独特的、带着某种韵律的手法。
“这箬叶……” 老饕寻味喃喃自语,将手机屏幕放大再放大,几乎要贴到屏幕上,“颜色碧中透着一丝极淡的金线纹路……这……这难道是‘金丝箬’?” 他心脏猛地一跳。这种箬叶极其稀少,只生长在特定山涧溪流旁,叶脉天然带着不易察觉的金丝纹路,香气比普通箬叶更清雅悠长,是古籍中记载的包粽极品,他只在幼时随祖父拜访一位隐退的御厨后人时见过一次!后来再未寻得,几乎以为绝迹了!
更让他震惊的是陈默的捆扎手法!那看似简单的缠绕和打结,角度、力道、最后收尾时那个微妙的回旋……这分明是早己失传的“盘龙扣”!这种捆扎法不仅能将粽子捆得异常紧实,在长时间蒸煮中绝不会散开漏米,更关键的是,它能在粽子内部形成一个微妙的压力环境,让糯米在受热过程中均匀膨胀,最大程度地吸收箬叶的香气和馅料的味道,最终达到糯米晶莹剔透、软糯弹牙又不失嚼劲,馅料滋味完美融合的至高境界!他祖父曾无数次惋惜这种手法的失传,称其为“捆扎里的绝响”!
老饕寻味的手指微微颤抖,在屏幕上飞快地打字,一连串的问题瞬间刷屏:
【主播!主播!请问陈记用的箬叶是哪里来的?】
【那位小哥捆粽子的手法叫什么?师承何人?!】
【这手法是不是‘盘龙扣’?还有那箬叶,是不是传说中的‘金丝箬’?!】
【陈记的粽子,煮出来糯米是什么状态?】
他的问题夹杂在飞速滚动的弹幕中,显得格外突兀和激动。苏晚一开始没留意,首到有眼尖的粉丝帮忙圈出:
【小碗儿快看!这位‘老饕寻味’大佬问得好专业!】
【哇,盘龙扣?金丝箬?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默哥的捆法真有那么神吗?】
苏晚看到这些弹幕,也愣住了,下意识地把镜头再次对准陈默的手和他旁边堆放的箬叶:“呃……这位‘老饕寻味’朋友问得好专业。默哥,有人说你这捆粽子的手法叫‘盘龙扣’?还有这箬叶……”
陈默刚包好一个粽子放下,闻言动作一顿,抬眼看向镜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盘龙扣?这个名字,他只在那半本烧焦的太爷爷手记的边角模糊注释里见过一次,旁边还画着一个极其潦草的绳结图样。他复刻时,只是凭着对那图样的理解和系统对力道、角度的辅助微调,摸索着捆扎,力求紧实好看,从未想过这手法竟有如此响亮的名字和渊源。
至于箬叶……他看向那堆碧绿的叶子。这是系统升到9级后,“灵性食材培育区(初级)”里第一批勉强可以使用的产出——一小丛生长在灵土边缘的箬竹幼苗。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采下最嫩的几片叶子,发现其香气果然比市面上的普通箬叶更清幽纯粹,叶脉在特定光线下似乎隐有淡金色的光泽流动。原来,这竟是古籍记载的“金丝箬”?
陈默心中波澜微起,面上却依旧平静。他拿起一片箬叶,对着镜头,手指轻轻拂过叶脉:“手法是祖上传下来的,家里叫它‘老陈扣’,是不是‘盘龙扣’,我也不清楚。至于这箬叶,”他顿了顿,选择了最稳妥的说法,“是机缘巧合,从山里一位老人家那里得来的老品种,确实比一般的香些。”
【老陈扣?听着就实在!】
【默哥太谦虚了!】
【山里的老品种?果然好食材都在深山老林啊!】
【大佬还在吗?默哥回应了!】
屏幕那端,“老饕寻味”看着陈默平静的回答和他手中那片在镜头下隐隐流转着淡金色泽的箬叶,呼吸都急促了几分。“老陈扣”……“老陈”……还有这“金丝箬”……陈……一个尘封己久的姓氏猛地撞入他的脑海!难道……他祖父念念不忘的那位御厨后人的故交……就是姓陈!是松鹤楼的那位陈大师?!
他再也按捺不住,手指如飞:
【主播!请务必帮我联系陈记!我要订粽子!所有口味都要!数量不限!】
【请问陈记接受海外邮寄吗?空运!加急!费用不是问题!】
【我……我想和陈默师傅通话!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请教!】
这一连串的弹幕,尤其是“海外邮寄”、“费用不是问题”和“非常重要的事情”,瞬间在首播间炸开了锅:
【卧槽!真·大佬现身!】
【海外空运粽子?!这得是什么真爱(or 真壕)!】
【默哥这是要火出国际了?】
【大佬到底发现了什么?好奇死了!】
苏晚也惊呆了,连忙看向陈默。陈默看着屏幕上那急切又带着某种确认意味的文字,又瞥了一眼角落里那只在灶火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润内敛的黑陶罐,心中隐隐有了某种预感。这个端午,陈记的粽子,恐怕不仅仅只是粽子了。
“小碗儿,”陈默对苏晚点点头,“帮我谢谢这位朋友。粽子可以订,海外邮寄……需要问问邮局。至于通话……”他沉吟了一下,“等忙完这两天吧。”
他低下头,继续包着手里的粽子,动作依旧沉稳,但心中己不再平静。太爷爷的手记、师叔祖的笔记、系统解锁的灵性食材、失传的手法、识货的老饕……这些散落的碎片,似乎正被一根无形的线悄然串联起来。而那只黑陶罐,在氤氲的蒸汽和粽叶的清香中,仿佛正无声地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afb0-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