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香酥鱼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3章 香酥鱼块

 

冬天的风刮过青石巷,带着湿冷的寒意。陈记灶火的热气氤氲在窗玻璃上,模糊了外面灰蒙蒙的天色。陈默擦着灶台,心思却不在眼前。系统界面上,那代表经验值的进度条,自升级到10级后,便如同老牛爬坡,增长得极其缓慢。他早己摸清规律,这系统最初靠的是“锅气”撬动食客的即时好感来积累经验,如今,普通的满足感带来的增长己是杯水车薪。它似乎在渴求更深层、更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些因食物而生的慰藉、感动、甚至离别的不舍与寄托。

巷子里这几天的话题,都围绕着卖水产的老李头。

“听说了吗?老李头那在省城的大儿子,要接他过去享福啦!”

“享福?我看老李头愁眉苦脸的。他舍得咱们这巷子?”

“就是啊,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街坊邻居都熟,他那口土话在城里跟谁唠嗑去?”

“更别说吃不到小默这口热乎饭了!”

这天傍晚,老李头佝偻着背,拎着个沉甸甸的、还在滴水的大塑料桶,慢慢踱进了陈记。桶里是几条活蹦乱跳、鳞片闪着银光的大草鱼,还有几尾的鲫鱼。

“小默啊……”老李头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有些发涩。

“李伯,快坐。”陈默赶紧迎上去,接过他手里的桶,沉得很。

老李头没坐,搓着粗糙、冻得发红的手,脸上是化不开的愁绪和无奈:“唉,拗不过啊……儿子媳妇都忙,正是爬坡的时候,小孙子没人带……电话里求了又求,说请保姆不放心,非得我这老头子去……”

他叹了口气,望着门外熟悉的巷子,眼神里全是不舍:“城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看着是气派。可我这把老骨头,住不惯啊!出门买个菜,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跟左邻右舍?门对门住了三年都不认识!说话更是别扭,我这土疙瘩话,人家听着费劲……最要紧的,”他看向陈默,眼里带着深深的眷恋,“吃不到你这一口喽!我这舌头,被你养刁了,城里的馆子,再好也总觉得缺了点啥。”

陈默看着老李头花白的头发和写满风霜的脸,心里有些发酸。这位质朴的水产老伯,是看着他长大的街坊,也是陈记最忠实的食客之一,尤其爱喝他煨的鱼汤。

“李伯,去帮衬儿子孙子是大事。”陈默温声道,“您想吃什么,随时打电话回来,我给您寄。”

“寄?那多麻烦!”老李头摆摆手,指了指那桶鱼,“我就想着,趁还在,麻烦你帮个忙。这些鱼,都是今早刚捞上来的,新鲜!你手艺好,帮我把这草鱼,都片成块,炸一炸,做成那种能放得住的小零嘴儿,越香越好!我带去给那臭小子和他媳妇尝尝,也给我那小孙子磨磨牙。让他们也晓得晓得,咱青石巷的滋味儿!”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也算是我……带点念想过去。”

“行!李伯,包在我身上!”陈默答应得干脆。这哪里是简单的零嘴儿,分明是老父亲笨拙却沉甸甸的爱与牵挂。

送走老李头,陈默看着桶里生猛的鱼,眼神变得无比专注。他要把这寻常的草鱼,做成最不寻常的“念想”。

挑出最肥美的两条大草鱼,刮鳞去内脏,清洗得干干净净,特别是鱼腹内的黑膜,刮得一丝不留。斩去头尾(另做他用),只取厚实的中段脊背肉。

快刀将鱼肉切成手指粗细、寸许长的条块。这厚度既能保证油炸后外酥里嫩,又方便食用。鱼肉块放入大盆,加入大量葱段、姜片、拍碎的蒜瓣、几勺上好黄酒、一小撮陈皮粉(增香解腻)、极其微量的五香粉(不夺鱼鲜)、足量的盐,反复抓揉。没有复杂的香料,重点在于用盐和黄酒逼出鱼肉本身的鲜甜,并赋予底味。揉到鱼肉微微发粘,盖上保鲜膜,放入冰柜冷藏腌制过夜,让滋味深深渗透。

次日取出腌好的鱼块,沥干多余水分。陈默不用常见的淀粉或面粉糊,而是取来一大碗金黄的土鸡蛋液,只加了一点点红薯淀粉增加粘性,搅打均匀。他将鱼块分批放入蛋液中,均匀裹上一层薄薄的、金灿灿的蛋衣。这蛋衣在油炸时能迅速形成酥壳,锁住鱼肉内部的鲜嫩汁水。

大铁锅倒入足量的菜籽油(老李头喜欢这香气)。油温六成热(插入筷子周围密集小泡),陈默将裹好蛋液的鱼块分批下锅。初炸定型,中火,炸至鱼块表面金黄、定型即可捞出沥油。待所有鱼块初炸完毕,将油温升高至七八成热(微冒青烟),进行复炸!这次时间很短,十几秒即可,目的是逼出多余油脂,让外皮达到极致的酥脆,色泽也更加金红。复炸后的鱼块捞出,放在铺了吸油纸的大竹匾上,金黄酥亮,散发着霸道的焦香和鱼肉鲜气。

陈默另起小锅,熬了一小碗蘸料。少许底油,爆香姜蒜末,加入几勺自酿的豆瓣酱(剁得极细)、一点点冰糖、小半碗清水,小火熬煮至酱汁浓稠红亮,最后撒入一大把炒熟的白芝麻和一小撮碾碎的紫苏籽(独特清香)。酱香、微辣、回甘、芝麻香、紫苏香,复合

炸好的鱼块完全放凉后,变得酥脆无比。陈默找来干净的食品级密封袋,小心翼翼地将金黄油亮的鱼块装入,每一袋都放得满满的。最后,在袋口封死之前,他想了想,又塞进去一小包独立包装的秘制蘸料。他甚至在袋子底部垫了一层新鲜的干粽叶(取其清香防潮),才仔细封好口。这不仅仅是一袋零食,是老李头带去省城的“乡愁”与“父味”。

第二天一早,老李头来取。看着那几大袋金黄油亮、散发着香气的鱼块,还有那贴心的蘸料包,老人的眼眶瞬间就红了。他粗糙的手着光滑的塑料袋,声音哽咽:“小默……这,这也太讲究了!比店里卖的还好!这得费你多少功夫……”

“李伯,您别客气。带过去让小李哥他们也尝尝咱巷子的味儿。”陈默笑着把袋子递过去,“您到了那边,要是馋了,就给我打电话。天冷了,您多保重身体。”

老李头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用力地点点头,提着沉甸甸的袋子,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陈记。那背影在初冬清冷的晨光里,显得格外孤单,又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寄托。

就在老李头转身离去,眼中含泪、满心不舍与感激的那一瞬间——

陈默的脑海中,那沉寂许久的系统界面,猛地绽放出柔和而强烈的光芒!一行清晰的金色大字缓缓浮现:

「至诚至味:以心入馔,慰藉离愁。食客李福贵(老李头)触发‘深挚眷恋’与‘血脉温情’双重强烈情感共鸣!」

紧接着,那如同老牛爬坡的经验值进度条,如同被注入了一股磅礴的清泉,瞬间向前猛蹿了一大截!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明悟感席卷了陈默全身,仿佛对食材、对食客、对烹饪与情感的联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陈默站在原地,感受着脑海中系统的变化,又望着老李头消失在巷口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灶台上的烟火,不仅能烹制出登峰造极的珍馐,更能抚慰人心,承载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牵挂。这袋用最寻常草鱼、却倾注了心意的酥香鱼块,连接着青石巷的烟火与远方的亲情,其蕴含的情感力量,远胜山珍海味。

角落里,那只祖传的黑陶罐,似乎也在这份“至诚至味”的情感波动中,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如同满足叹息般的嗡鸣,罐身流转过一抹温润的光泽,旋即隐没。陈默知道,他的路,又在这柴米油盐与人间冷暖的交织中,踏入了新的境地。升级所需的,或许正是这份扎根于烟火、升华于情感的“至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afb0-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