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扁担官司胜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扁担官司胜诉

 

工商所的老王办事利索,没几天,县里就传开了。

说那个坑蒙拐骗的“刘老板”被工商所给扣了。

连带着那些个歪歪扭扭的“春记”灯笼,也都被摘了下来。

事情闹大了,最后首接捅到了县里,说要开庭审理。

开庭那天,地方没设在正经法院,而是借了县文化馆的大礼堂。

这礼堂平时也放电影、演川剧。

墙上还挂着几张色彩浓烈的川剧脸谱海报,红的黑的,瞪着眼。

法官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姓钱,据说以前在部队待过,说话中气足。

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个惊堂木,瞧着倒有几分川剧戏台上包公升堂的架势。

书记员是个年轻姑娘,低着头,手里的蘸水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写着。

李春花坐在原告席上,旁边是杨华,他今天特地请了假来给她作证。

被告席上,那个“刘老板”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

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跷着二郎腿,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

他旁边还坐了个戴眼镜的男人,据说是他从成都请来的律师。

钱法官一拍惊堂木:“肃静!现在开庭!”

先是工商所的老王陈述案情,把那几家冒牌火锅店的情况。

还有那个萝卜刻的假章,都一五一十说了。

那刘老板的律师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辩解,说“春记”这个名字太普遍,不能算侵权。

至于那个章,更是无稽之谈,说不定是别人伪造的。

轮到李春花说话,她站起身,先对着钱法官鞠了一躬,然后目光转向那个刘老板。

“刘老板,你说‘春记’这名字普遍,那我问你,你那招牌上歪歪扭扭的字,还有门口挂的竹篾灯笼,是不是也普遍得很?”

刘老板哼了一声:“我喜欢这种风格,不行吗?”

“行,当然行。”李春花不急不恼。

“那你再说说,你跟那些开店的夫妇说,只要交十块钱,就能用‘扁担’招牌,保证赚钱。这个‘扁担’,又是哪儿来的?”

刘老板的律师插话:“反对!原告这是主观臆断,没有证据!”

李春花没理他,从随身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个东西,用手帕包着。

她打开手帕,里面是一个旧得发黄的火柴盒。

“钱法官,各位,我李春花不识几个大字,当初开店,连招牌都不会写。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第一个‘商标’。”她把火柴盒翻过来。

背面用铅笔画着一个图案:一根简陋的扁担,扁担两头挑着两个圈,代表锅。

旁边还有两个歪歪扭扭的字:“春记”。

“这扁担,不是随便画的。”

李春花的声音有些沙哑,她走到庭中央,从墙角拿起一样东西。

那是她让小周特地从店里带来的,她用了整整三年的那根楠竹扁担。

扁担两头被磨得光滑发亮,中间部分还留着她当年挑担时留下的汗渍印记。

“钱法官,各位乡亲,你们看!”她把扁担横在胸前,又举起那个火柴盒。

“这火柴盒上的扁担,就是照着我这根画的!”

“你们看这竹节的纹路,这扁担的弧度!”

“这根扁担,挑着我的家当,挑着我的生计,挑了三年!”

“县里哪个不知道我李春花是靠这副扁担起家的?”

“刘老板,你说你喜欢这种风格,那你倒是说说,你那‘扁担招牌’,又是从哪个梦里头学来的?”

刘老板的脸色有点变了,他没想到李春花会拿出这么个“土证据”。

杨华站起来补充道:“钱法官,我这里有几份街坊邻居的证明,他们都可以证实,李春花大姐最初开店时,就是以‘扁担火锅’闻名的,她火柴盒上的这个图案,很多人都见过。”

书记员把那些按着红手印的证明收了上去。

钱法官拿起那个火柴盒,又看了看那根油光锃亮的扁担,点了点头。

他转向刘老板:“被告,你还有什么话说?”

刘老板的律师还想争辩几句,但刘老板自己却有些泄气了。

这乡下地方,讲究个眼见为实,李春花这套东西,比他那些空口白牙的道理,有劲多了。

最后,钱法官一拍惊堂木:“经审理,被告刘某某,恶意仿冒‘李记火锅’商标及经营特色,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处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李春花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二千元!”

二千元!礼堂里响起一阵抽气声。

这年头,县长的月工资才一百元不到啊,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刘老板当场就瘫了,嘴里嘟囔着:“不可能……怎么会这么多……”

李春花也愣了一下,她没想到能赔这么多。

事情尘埃落定,李春花拿着判决书,心里五味杂陈。

没过几天,她做了一个决定。

她找到了县里那所聋哑学校。

学校不大,有些破旧,但孩子们穿着干净的衣裳,正在操场上比划着做游戏。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同志,姓张,戴着眼镜,文质彬彬。

听了李春花的来意,张校长激动得握着她的手,说不出话来。

李春花把一个布包递过去:“张校长,这是那笔赔偿金,二千块,我都捐给学校。给孩子们添点新桌椅,买点学习用品吧。”

杨华也跟着来了,他帮着翻译李春花的话。

张校长眼圈红了,连连道谢。

一群孩子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李春花。

李春花看着他们,心里一软。

她想起自家火锅店的招牌菜——麻辣鲜香。

她笑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舌头,然后做了个往外哈气的动作。

又比划了一个向上窜的火苗。

孩子们有些不明白。

杨华笑着解释:“春花姐在教你们‘辣’字的手语。”他做了个更标准的手势。

孩子们学着比划,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一个胆子大的小姑娘,跑到李春花面前,也学着她的样子。

指指舌头,哈了口气,然后咧开嘴笑了。

李春花也笑了,是那种从心底里透出来的舒畅。

临走时,张校长拿出一幅画送给李春花。

画是用蜡笔画的,色彩鲜艳。

画上是一个大大的火锅,锅里翻腾着红彤彤的辣椒。

旁边,还特意画了一根醒目的竹扁担。

画的右下角,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三个字:《火锅图》。

李春花捧着那幅画,只觉得比那十万块钱还要沉甸甸。

这扁担,这辣椒,这火锅,往后,怕是真要跟她李春花,绑一辈子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fbbh-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