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晒场鸣冤办贪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晒场鸣冤办贪官

 

天刚蒙蒙亮,李春花就把小周和王屠夫叫到了后院。

那几本从保险柜里摸出来的账本.

还有那张扎眼的五粮液发票,摊在石桌上,晨光中字迹却看得分明。

“春花姐,这……这是?”小周眼睛瞪得溜圆。

“王德福的好东西。”李春花点了点那张发票。

“国家救济灾民的粮票,他拿去换酒喝。还有这些账,乱七八糟,不少款项都对不上。”

王屠夫凑近了,拿起一本账册翻了翻。

脸色越发难看:“这狗日的,手脚不干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以前就听说他捞了不少,没想到这么猖狂!”

“光咱们知道没用。”李春花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

“得让全县城的人都看看,这餐饮协会的会长,是个什么货色。”

她抬头,望向东边,那里是城郊旧公社的方向。

“王哥,小周,帮我个忙。”

“你们去放个话,就说今天晌午,我在老粮仓那边的晒谷场,有要紧事要说。”

“关于咱们县餐饮的,请街坊邻居都去做个见证。”

“春花姐,你要……”小周有些迟疑。

“我要他们亲眼看看,是谁在砸咱们老百姓的饭碗!”

旧公社的晒谷场,好些年没派上正经用场了。

场边那面墙上,“农业学大寨”几个红色大字,被风雨剥蚀得斑斑驳驳,却依然醒目。

几个半人高的石槽子歪在一边,那是以前社员拌猪草用的。

角落里还扔着几个破旧的竹编簸箕。

临近晌午,晒谷场上陆陆续续聚了不少人。

有的是听了信儿特意赶来的,有的纯粹是看热闹。

不少人端着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泡着酽酽的老鹰茶,吸溜一口,咂咂嘴。

几个半大孩子追逐打闹,手里拿着刚买的糖油果子,啃得满嘴油光。

人群里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李记火锅店的老板娘要在这儿说事儿。”

“她?那个疯批老板娘?前阵子报纸上还登了她的事迹呢。”

“不知道又出啥幺蛾子了,工商所不是刚封了她的店吗?”

正午的日头有些毒。

李春花穿着那身半旧的蓝布衣裳,头发利索地盘在脑后。

手里抱着一摞账本和纸张,一步步走到了晒谷场中央。

那里有个废弃的石磨盘,她踩着磨盘边沿,站了上去。

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她身上。

“各位街坊邻居,叔伯嬢嬢,”李春花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让大家看几样东西,评评理。”

她扬起手里的账本:“这是县餐饮协会的账!”

“我李春花开店,自问对得起良心,用的都是好料,做的都是干净生意。”

“可就是有人看我不顺眼,非要往我头上扣屎盆子,说我卫生不达标,要我整改!”

人群中一阵骚动。

“大家看看!”李春花翻开一本账册,高高举起,特意将其中一页朝向众人。

“这一笔,写着‘县中心小学基建款’,伍佰块!可据我所知,咱们县那所中心小学,墙皮都还在掉渣!这钱,去哪儿了?”

她又拿起另一张纸,是那张五粮液的发票:“还有这个,一九七六年的旧粮票,救灾粮!被这位王德福会长,拿去换了高档酒喝!大家说说,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底下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乖乖,挪用县中心小学的钱?这可是断子绝孙的钱啊!”

“拿救灾粮换酒?太不是东西了!”

李春花示意旁边一个怯生生的小姑娘走上前来。

那小姑娘约莫十来岁,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

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折得有些旧的“三好学生”奖状。

“这是小娟,她爹妈都在外地打工,她跟着奶奶过,她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李春花声音有些哽咽,带着浓浓的川音。

“我妈当年,就是因为家里穷,凑不齐那五块钱的学费,一辈子都困在了山沟沟里,连县城都没来过几回!现在有人连娃娃读书的钱都敢贪,这种人,配管我们餐饮市场吗?”

小娟低着头,小肩膀一抽一抽的。

人群彻底愤怒了。

“打倒贪污犯!”

“王德福滚出来!”

“这种人就该拉去枪毙!”

县餐饮协会办公室里,王德福正对着电话那头发火:“喂?刘老板啊!你那边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我跟你说,李春花那个婆娘,把事情捅到明面上去了!现在外头全是人!”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带着明显港腔,又夹杂着成都口音的男声。

显得极不耐烦:“王德福!我早就跟你说过,叫你低调点,低调点!你个瓜兮兮的,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现在闹成这个样子,你让我怎么帮你?成都这边最近也查得严,你自己想办法摆平!”

“啪”的一声,电话被挂断了。

王德福捏着话筒,手心全是汗,脸色惨白。

他听着外面隐隐传来的口号声,腿肚子都开始打颤。

李春花看着群情激奋的乡亲们,心里那股郁气也消散了不少。她知道,火候到了。

“这些账本,这些票据,就是证据!”她扬声道,“我今天就把它们放在这里,请大家做个见证!我李春花要是说了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她将怀里剩下的文件一股脑儿全倒在石磨上,那份《关于李记火锅店恶意竞争行为的调查与处理意见(草案)》赫然在最上面。

“他们早就想好了怎么收拾我!今天封我的店,明天就能封大家的店!这种协会,留着过年吗?”

人群中有人高喊:“烧了它!烧了这些黑心账!”

“对!烧了!”

李春花却摆了摆手:“烧了,证据就没了。我们要的,是公道!”

就在这时,几辆黑色轿车鸣着笛,从路口开了过来,停在了晒谷场边上。

车门打开,下来几个穿着干部服,神色严肃的人。

为首一个中年男人走到李春花面前:“李春花同志,我们是县里派来的联合调查组。你反映的情况,我们己经初步了解。请你把相关证据材料交给我们,我们会依法依规进行调查,绝不姑息!”

李春花看着他,点了点头:“好,我等你们的结果。”

她将石磨上的账本和文件一一收拢好,亲手交到了调查组负责人手中。

阳光下,那面褪色的“农业学大寨”标语,仿佛也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围观的村民们没有散去,他们看着调查组的人带走了王德福。

看着李春花挺首的背影,心里都亮堂堂的。

这天,县城的天,好像比往常要蓝一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fbbh-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