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二章:血诏谜案(终章)
第一章:张府密档
天授五年春,洛阳张府。
夜色如墨,徐有功独自潜入己故宰相张柬之的旧宅。书房积尘寸厚,但案几上的《春秋》却纤尘不染——分明是常有人翻动!
他取下书册,书架后露出个暗格。暗格中藏着本手札,扉页写着:"神龙元年密录"。
翻开第一页,徐有功瞳孔骤缩——
"武三思非真凶,黑龙另有其人..."
字迹到此中断,余下页数全被撕去。但纸张边缘残留的墨渍,在烛光下显出个模糊的"明"字。
"明?"徐有功喃喃自语,"莫非是..."
窗外突然传来瓦片轻响。他吹灭蜡烛的瞬间,一支淬毒的袖箭钉入书案!
第二章:血字遗言
大理寺殓房,烛火幽暗。
徐有功查验那名刺杀未遂的黑衣人尸体。死者耳后有铜钉穿孔,胸前纹着狼图腾——与幽州狼卫一模一样!
但当他掰开死者紧握的右手时,赫然发现掌心用血画着个符文:
"明"
"大人,"元芳低声道,"这符文与张柬之手札上的'明'字笔迹相同!"
徐有功不答,只是取来特制药水,涂抹在死者胸口。狼图腾渐渐褪色,露出底下另一层纹身——
竟是条盘踞的黑龙,龙睛处缀着两点金漆,与当年武三思死前露出的纹身如出一辙!
第三章:明堂之谜
子夜,洛阳明堂。
徐有功持剑潜入这座武则天耗巨资修建的礼制建筑。殿内九鼎环绕,中央的巨柱上盘着条鎏金黑龙,龙口衔珠,珠上刻着"瞾"字。
他轻触龙珠,龙睛突然转动,射出两道红光,正照在殿顶的星图上。北斗七星的方位,恰好对应着七块可活动的琉璃瓦!
"原来如此..."徐有功飞身跃上横梁,揭开第七块琉璃瓦。瓦下藏着个铜匣,匣中是一卷血诏:
"朕若有不测,必是明堂中人作乱..."
落款处盖着"皇帝之宝"的朱印,但印泥颜色比正常偏暗——是被人用特殊手法拓印的伪诏!
第西章:双生密诏
大理寺密室,晨光熹微。
徐有功将真伪两封血诏并排铺开。在特制铜镜下,真诏的"皇帝之宝"印文边缘有细微的防伪纹路;而伪诏的印文虽形似,却缺少这些纹路。
"查!"徐有功拍案,"这三年来,谁接触过玉玺?"
元芳匆匆取来记录,突然惊呼:"大人!去年腊月,凤阁侍郎武攸宁曾单独请用玉玺,说是要盖'贺岁诏'!"
徐有功猛然想起——武攸宁,正是武三思的堂弟!
第五章:侍郎府惊变
武攸宁府邸,暴雨如注。
徐有功带兵闯入时,府中己人去楼空。书房地上散落着撕碎的纸张,壁上的《洛神赋图》被利器划破。
掀开画轴,后面竟藏着间密室!
密室内,七盏青铜灯围着一口丹炉。炉中灰烬尚温,炉壁上刻满与铜钉案中相同的符文。最骇人的是,墙角堆着十二口小棺材,每口棺中都装着个陶俑——俑的面容,赫然是十二位己故的朝中重臣!
"大人!"元芳从丹炉灰中扒出块烧焦的绢布,"这上面有字!"
残存的字迹依稀可辨:"...以十二臣魂为引,可唤则天文字显形..."
第六章:则天文字
紫微宫偏殿,武则天震怒。
徐有功将陶俑呈上:"陛下,这些俑内藏着各位大臣的生辰八字和贴身之物。有人要用招魂邪术,破解您的则天文字!"
武则天凤目含威:"徐卿是说,有人要窃取造字之秘?"
"不止,"徐有功取出铜匣中的血诏,"他们真正要的,是能模仿您笔迹的能力!"
他指向诏书上"瞾"字的起笔处:"这个转折的弧度,与您平日书写差了分毫——但足以骗过三省审核!"
第七章:黑龙真身
明堂地宫,生死对决。
徐有功循着线索追到地宫深处。黑暗中,一个黑袍人站在祭坛前,手中捧着尊金佛——佛的眉眼竟与武则天有七分相似!
"徐有功,"黑袍人声音嘶哑,"你终究还是来了。"
他缓缓转身,掀开兜帽——竟是己"死"的来俊臣!更骇人的是,他胸口纹着的黑龙正在蠕动,龙鳞下渗出黑色的液体!
"你以为我死了?"来俊臣狂笑,"我早己将魂魄寄于这尊'则天金佛'!"
徐有功突然掷出铜匣,匣中飞出十二道金光——正是从陶俑中取出的重臣遗物!金光交织成网,将黑龙纹身牢牢锁住。
来俊臣惨叫一声,胸口炸开团黑雾。雾散后,地上只余一具干尸,和那尊碎裂的金佛...
终章:文字狱
天授五年秋,洛阳诏狱。
武则天亲自提审涉案官员。当夜,明堂突发大火,所有与则天文字有关的典籍尽数焚毁。
徐有功站在残垣前,拾起片烧焦的纸页——上面依稀可见"瞾"字的一半,在夕阳下如血般刺目。
元芳低声问:"大人,此案可算结了?"
徐有功望向西边的天空:"文字可焚,人心难测。这'瞾'字背后的秘密,恐怕永远成谜了..."
(本册终)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武则天造字与"明堂"政治象征意义结合
- "招魂邪术"取材自《唐书》所载"厌胜案"
2. 司法创新:
- 笔迹鉴定技术开创古代文书检验先河
- 印文防伪法参考唐代《公式令》印信制度
3. 文学突破:
- 以"则天文字"象征权力与阴谋的双重性
- 通过"明堂"意象构建终极对决舞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