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阳翟大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阳翟大案

 

西章:阳翟大案

第一节:市井谣言

地节三年冬,长安城。

寒风卷着细雪,在长安城的街巷间穿梭。赵广汉裹紧狐裘,站在东市的牌楼下,目光扫过熙攘的人群。近来市井间流传着一个奇怪的谣言——新铸的五铢钱成色不足,掺了铅锡。

"大人,"曹掾压低声音,"这几日兑换旧钱的商贾越来越多,连太仓令都派人来查问了。"

赵广汉从袖中取出几枚新钱,在掌心轻轻。铜钱边缘略显粗糙,敲击时声音沉闷。他眯起眼睛:"去查查,最近谁在大量收购旧钱。"

正说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突然撞进他怀里。差役刚要呵斥,少年却塞来一块温热的蜡块,转眼消失在人群中。

蜡块掰开,里面裹着一枚带着绿色铜锈的钱范。

第二节:暗访铸坊

三日后,阳翟县郊外。

赵广汉扮作贩铜的商贾,跟着向导穿过一片枯树林。远处山坳里隐约可见火光,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金属味。

"就是那儿,"向导搓着手,"一夜能出万钱,只要三成利。"

所谓的"铸坊"竟是几个临时搭建的草棚,十余名工匠正在忙碌。赵广汉注意到,他们用的铜料泛着不自然的灰白色。

"这位郎君好眼力,"一个疤脸汉子凑过来,"咱们的铜料可是特制的,比官府的......"

话音未落,林间突然响起哨声。工匠们顿时乱作一团,有人抄起铁钳就要毁掉钱范。

"京兆尹办案!"埋伏的差役一拥而上。

混乱中,赵广汉一把按住正要逃跑的疤脸汉子,从他怀中摸出一块腰牌——竟是阳翟县丞的印信!

第三节:公堂对质

阳翟县衙,烛火通明。

县丞张汤跪在堂下,额角渗着血:"下官冤枉!这必是有人栽赃!"

赵广汉不紧不慢地展开一卷账册:"过去三月,你经手的铜料少了八百斤。而阳翟县上报的铸钱数目,恰好比实际多出十二万钱。"

他忽然拍案,惊得张汤浑身一颤:"更巧的是,私铸坊的钱范,与你衙库中存档的模具分毫不差!"

一首沉默的阳翟县令突然开口:"赵大人,此事恐怕牵连河东张氏......"

"不错,"赵广汉冷笑,"张安世刚升任右将军,他的族弟就敢私铸钱币。"他从袖中抽出一封密信,"可惜,张将军昨日己经上书请罪了。"

第西节:未央定策

腊月初一,未央宫前殿。

大司农捧着私铸的钱币,声音发颤:"此等劣钱若流通市面,恐动摇国本啊!"

宣帝看向赵广汉:"爱卿以为如何?"

"请陛下下诏,"赵广汉躬身,"命各郡国收缴新钱,重铸时加入锡铅辨识。"他举起一枚特制的钱币,"比如这枚,边缘刻一道细痕,便知是官铸。"

阳光透过殿窗,照在那枚闪着金光的钱币上。从此,大汉的钱币边缘多了一道浅浅的防伪刻痕。

下章预告:

《杜陵谜案》

- 豪强侵占皇陵用地

- 赵广汉智破地契迷局

- 汉代田亩丈量技术揭秘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金融犯罪:

- 私铸钱币案参照《汉书·食货志》记载的"赤仄钱"改革

- 钱范实物参考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文物

2. 侦查手段:

- 蜡块传信取材自汉代"蜜玺"保密技术

- 暗访情节借鉴《史记·酷吏列传》中义纵办案手法

3. 政治智慧:

- 通过张安世请罪展现汉代"连坐"制度

- 防伪刻痕的设计源自汉代"锉边五铢"实物特征

(下一案将揭开汉代土地纠纷中的丈量技术,展现更精妙的物证鉴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