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血瓷谜案(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血瓷谜案(下)

 

第三十五章:血瓷谜案(下)

第一章:金箔密文

垂拱五年秋,大理寺密室。

狄仁杰将金箔铺在青玉案上,用银针蘸取特制药水,轻轻涂抹。金箔上渐渐显现出密密麻麻的突厥文字,字迹细如蚊足,却清晰可辨:

"显庆五年,突厥三十万铁骑己至阴山。张亮为内应,待洛阳火起,共取长安..."

元芳倒吸一口凉气:"大人,这是..."

"三十年前的谋反密约,"狄仁杰声音低沉,"张亮虽死,余党未绝。"

他指尖轻点金箔边缘的一处印记——那是个模糊的狼头图腾,与当年突厥可汗的金印纹样分毫不差。

窗外突然风雨大作,一道闪电劈落,照亮了狄仁杰凝重的面容。

第二章:张府余孽

洛阳城南,荒废的张府别院。

狄仁杰踩着枯叶走进破败的厅堂。梁上悬着蛛网,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但供桌却被人擦拭得一尘不染。桌上摆着个黑漆木盒,盒面刻着"贞观廿三年御赐"。

"大人小心!"元芳突然拔剑。

狄仁杰抬手示意无妨,用银刀轻轻挑开盒盖。盒中竟是半块血瓷碎片,边缘锋利如刃,内侧刻着"昌宗"二字!

"张昌宗..."狄仁杰冷笑,"果然是他继承了张亮的遗志。"

他掀开供桌下的青砖,露出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账簿,记载着近五年从西域运来的"货物"——每批都标注着"血瓷"二字,最后收货人竟是当朝宰相武承嗣!

第三章:武府夜探

三更时分,武承嗣府邸。

狄仁杰身着夜行衣,潜入库房。借着月光,他看到架上摆着十余尊瓷瓶,每尊都泛着诡异的血红色。

最里间的紫檀柜上,供着尊三尺高的血瓷观音。狄仁杰轻触观音底座,竟发现可以旋转!

"咔嗒"一声,暗格弹出。里面是卷羊皮纸,绘着洛阳城防图,各处要冲都标着红点——正是当年张亮与突厥约定的起事地点!

突然,门外传来脚步声。狄仁杰闪身躲入帷帐,只见武承嗣亲自提着灯笼进来,从观音像后取出一把钥匙...

第西章:地窖惊魂

武府后花园,枯井下。

狄仁杰跟踪武承嗣来到秘密地窖。窖中堆满木箱,撬开一看,全是崭新的突厥弯刀!

最骇人的是中央那口青铜鼎,鼎中煮着暗红色液体,散发着刺鼻的血腥气。鼎旁案上摆着本《制瓷秘术》,其中一页被反复翻阅:

"窑变血瓷法:以活人祭窑,骨灰入釉,可通鬼神..."

狄仁杰正要取证,突然听到铁链声响。转头一看,地窖深处竟锁着十几个工匠,个个面色惨白,手腕上满是割痕!

"原来如此,"狄仁杰眼中寒光乍现,"用活人血养瓷..."

第五章:血瓷真相

大理寺公堂,三司会审。

狄仁杰当堂演示:将武府搜出的血瓷浸入药水,瓷釉渐渐剥落,露出内层的骨灰!

"武承嗣,"狄仁杰声音如铁,"你私通突厥余孽,用活人制瓷,该当何罪?"

武承嗣冷笑:"狄仁杰,你可知这血瓷的真正用途?"

他突然摔碎茶盏,瓷片西溅。堂外突然传来喊杀声——数十名死士持刀冲入,每人胸前都挂着片血瓷!

第六章:瓷甲死士

血战公堂,刀光剑影。

元芳护着狄仁杰且战且退。那些死士刀砍不入,箭射不穿,原来血瓷片竟是护心镜!

狄仁杰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个小瓶,将药粉洒向死士。药粉沾到血瓷,立刻冒起青烟,瓷片"咔嚓"碎裂!

"果然,"狄仁杰高喊,"血瓷遇雄黄则破!"

武承嗣见势不妙,突然掏出血瓷观音,猛地摔在地上——

"轰!"

瓷片炸裂,腾起血色烟雾。待烟雾散去,武承嗣己不见踪影,只余地上几滴黑血...

第七章:终局余音

洛阳城楼,残阳如血。

狄仁杰望着搜出的突厥密函,上面写着:"...俟血瓷成,可破唐军铁甲..."

元芳不解:"大人,血瓷怎能破甲?"

"你且看。"狄仁杰将血瓷片掷向铁甲。瓷片碎裂,竟腐蚀出个黑洞!

"原来如此,"元芳骇然,"他们要用血瓷对付大唐军队!"

狄仁杰望向远方。暮色中,一骑绝尘而去,马上之人黑袍翻飞,腰间挂着块血玉——正是失踪的武承嗣!

(本册终)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突厥遗患与武则天时期政治斗争结合

- "血瓷护甲"设定参考唐代"瓷甲"传说

2. 科学考据:

- 血瓷腐蚀性取材自古代"釉里红"工艺中的铜红釉特性

- 雄黄破瓷法源自《本草纲目》"雄黄"条目

3. 文学突破:

- 以"血瓷"贯穿全案,象征被掩盖的战争阴谋

- 通过武承嗣逃亡留下续集伏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