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西章:血瓷谜案
第一章:御窑惊变
垂拱五年秋,洛阳皇城。
秋雨绵绵,狄仁杰撑着油纸伞站在御窑废墟前。三日前的一场大火,将这座为武则天烧制寿诞贺礼的官窑化为焦土。
"大人,"窑工老赵颤巍巍指着废墟中央,"那尊'万寿瓶'...自己炸开了!"
狄仁杰俯身查看,青瓷碎片上竟沾着暗红色的斑痕。他取出一方白帕轻拭,帕面立即洇开一片猩红——是血!
更诡异的是,每块碎片内侧都刻着细如发丝的符文,在雨水中渐渐显现:"七月十五,血瓷现世。"
第二章:瓷中藏骨
大理寺殓房,烛火摇曳。
狄仁杰将瓷片拼合,发现瓶底暗藏夹层。夹层中残留着灰白色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腥气。
"是骨灰,"仵作老周声音发颤,"还混着...朱砂和金粉。"
元芳突然惊呼:"大人,这块瓷片上有字!"
狄仁杰接过瓷片,对着烛光细看——碎片边缘刻着"贞观廿三年,御赐张氏"几个小字。
"贞观年间?"狄仁杰眉头紧锁,"去查查,哪位张姓大臣获赐过御瓷。"
第三章:张府秘档
己故宰相张行成府邸,蛛网密布。
狄仁杰翻阅着尘封的族谱,突然停在某一页:"贞观二十三年,太宗赐张亮御瓷一对..."
"张亮?"元芳倒吸凉气,"就是那个因谋反被诛的勋国公?"
狄仁杰不答,只是掀开书房地板,露出个暗格。格中放着一本发黄的账册,记载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内容:
"显庆五年,收突厥可汗黄金千两,秘藏于..."
字迹到此中断,最后一页被撕去。但账册背面残留的墨迹,在烛光下显出"御窑"二字!
第西章:窑变诡术
洛阳古玩街,阴雨绵绵。
狄仁杰扮作富商,走进一家专卖前朝瓷器的铺子。掌柜是个独眼老者,正擦拭着尊唐三彩马。
"客官要寻什么?"
"血瓷。"狄仁杰压低声音。
老者独眼骤缩:"那东西...不吉利啊。"他鬼祟地西下张望,从柜台下取出个锦盒,"去年在邙山古墓出的,据说能..."
盒开瞬间,狄仁杰瞳孔骤缩——里面是尊巴掌大的瓷俑,俑身布满血丝般的纹路,与御窑碎片如出一辙!
"这叫'窑变血瓷',"老者神秘兮兮地说,"要用活人骨灰入釉..."
第五章:邙山古墓
子夜,邙山乱葬岗。
狄仁杰举着火把走进被盗的墓室。棺椁早己被撬,但角落里散落着几块瓷片——正是"血瓷"!
突然,元芳踢到个东西。低头一看,是尊破碎的瓷俑,腹腔中空,里面竟塞着块发黑的人骨!
"大人!"元芳声音发颤,"这骨头上刻着字!"
狄仁杰接过人骨,上面用金粉写着:"显庆五年,突厥秘使..."
话音未落,墓道深处传来"咯咯"的怪笑。一个黑影闪过,火把应声而灭!
第六章:突厥密谋
大理寺密室,烛泪成堆。
狄仁杰将人骨浸入特制药水,骨面上渐渐浮现出一幅地图——标注着长安到突厥的密道!
"难怪御窑会炸,"狄仁杰声音冰冷,"有人要毁灭证据。"
他翻开《唐书》,停在张亮列传:"...显庆五年,亮子张顗私通突厥..."
突然,窗外射进一支箭,正中书页!箭上系着块瓷片,刻着:"明日辰时,天津桥。"
第七章:天津桥对决
晨雾弥漫,天津桥上。
狄仁杰独自赴约。桥中央站着个戴青铜面具的人,手中捧着尊完整的"血瓷瓶"。
"狄仁杰,"面具人声音嘶哑,"你可知这瓶中装的是什么?"
瓶身突然裂开,流出暗红色的液体——是混着金粉的血!
"张亮全族的骨灰,"面具人狂笑,"与突厥可汗的盟书一起,烧成了这尊血瓷!"
狄仁杰突然掷出袖中瓷片,正中面具。面具碎裂,露出张年轻的脸——竟是张亮的孙子张昌宗!
"原来是你,"狄仁杰冷笑,"借烧瓷之名,行谋反之实。"
张昌宗暴起发难,却被埋伏的元芳一剑穿心。垂死的他仍死死抱住血瓷瓶:"你们...永远找不到...盟书..."
终章:碎瓷藏金
御窑废墟,夕阳如血。
狄仁杰命人砸碎所有血瓷。最后一块瓷片裂开时,掉出卷薄如蝉翼的金箔——正是当年突厥与张亮的密约!
"传令,"狄仁杰望着天边残阳,"彻查所有与血瓷有关的官员。"
夜风拂过,一片碎瓷在他脚边轻轻颤动,仿佛在诉说一个未完的故事...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张亮谋反案参照《新唐书》记载,嫁接唐代瓷器工艺
- "血瓷"传说取材自宋代《景德镇陶录》"窑变"记载
2. 刑侦创新:
- 骨灰鉴定法改良自《洗冤录》"焚尸验骨"技术
- 金箔显影术参考唐代"密写"技术
3. 文学突破:
- 以"血瓷"意象象征被掩盖的谋反阴谋
- 通过"碎瓷藏金"实现悬疑与历史真相的完美结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