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洛阳奇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洛阳奇案

 

第二十六章:洛阳奇案

第一章:牡丹血案

元康六年春,洛阳城。

暮春的细雨打湿了白马寺的青石板,黄霸站在一株盛放的魏紫牡丹前,指尖轻触花瓣上的血珠——那血己凝成暗红色,在紫黑的花瓣上几乎难以辨认。

"第三起了,"洛阳令擦着汗,"都是赏花时暴毙,死者嘴角含笑..."

黄霸蹲下身,拨开花丛。泥土中半埋着一枚银簪,簪头雕成牡丹花苞,花蕊处有个几不可见的小孔。他取出银针探入小孔,针尖立刻变成青黑色。

"不是意外,"黄霸的声音比春雨更冷,"是谋杀。"

第二章:花匠谜团

白马寺后院,夜。

看守牡丹的老花匠战战兢兢跪在灯下:"大人明鉴,这魏紫牡丹是先帝赐的,老奴日日看守..."

黄霸不答,只是将银簪放在灯前。簪身在火光映照下,显出几道细如发丝的纹路——那是长期浸泡药液的痕迹。

"去查查,"黄霸突然指向花圃角落,"那片土为何颜色不同?"

差役挖开松土,露出个陶罐,里面装满黑褐色的药渣。更诡异的是,罐底刻着个"张"字,与淮阳案中张裕私铸的钱币印记一模一样!

第三章:花毒溯源

洛阳药行,晨雾弥漫。

黄霸将药渣铺在柜台上,老药师用银匙拨弄着:"奇怪...这当归发黑,黄芪泛绿..."他突然瞪大眼睛,"是了!这是用'牡丹根水'泡过的!"

"牡丹根水?"

"牡丹根本无毒,"老药师声音发颤,"但若用铜器蒸煮,会渗出蓝汁,遇银变毒..."

黄霸猛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那枚银簪:"可是这种铜器?"

老药师接过银簪,在灯下转动:"这簪子是空心的!毒液藏在花苞里,遇热渗出..."

第西章:青楼迷局

洛阳南巷,夜雨潇潇。

"怡红院"的灯笼在风中摇晃,黄霸带着差役闯入时,楼上传来慌乱的脚步声。

"搜!"

在顶楼厢房的暗格中,差役翻出一本花名册。册上记载着各地买来的女子,许多名字旁画着牡丹标记——正是那些"赏花暴毙"的死者!

更骇人的是,账册最后一页写着:"淮阳张氏送女十二人,己安置于..."字迹到此中断,像是匆忙间撕去的。

突然,窗外传来瓦片碎裂声。黄霸推开窗户,只见一个黑影翻过屋脊——那人腰间系着的玉佩,在雨中泛着诡异的青光。

第五章:玉佩迷踪

洛阳府衙,三更。

黄霸将玉佩放在灯下细看。玉是上等的和田青玉,背面刻着精细的纹路——那纹路竟与淮阳张裕胸前的黑龙纹身一模一样!

"大人,"主簿匆匆进来,"查到了!这玉佩是..."

话音未落,一支弩箭破窗而入,正中主簿咽喉!

黄霸扑灭油灯的瞬间,第二支箭钉在了玉佩上,将玉击得粉碎。黑暗中,碎玉中竟飘出几缕青烟,在空中凝成"牡丹"二字!

第六章:牡丹花会

三月十五,洛阳花会。

满城牡丹盛开,达官贵人云集。黄霸扮作富商混入会场,目光锁定了一位戴着面纱的贵妇——她发间的金步摇上,缀着朵小小的魏紫牡丹。

贵妇走到一株名贵的"青龙卧墨池"前,故作不经意地碰了碰花苞。黄霸箭步上前,一把扣住她的手腕:"夫人,这花碰不得。"

掀开面纱,竟是淮阳张裕的儿媳!

"黄大人,"她突然狞笑,"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她猛地扯开衣襟,胸前纹着盛放的牡丹——花蕊处赫然是个"张"字!

第七章:根除毒瘤

洛阳法场,清明雨纷纷。

张氏被押上刑台时,天空飘起细雨。黄霸站在监刑台上,看着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

突然,人群中传来惊呼——张氏的尸身竟渗出青黑色的汁液,将刑台染得斑驳陆离!

"是牡丹根毒,"老药师颤声道,"她早就服毒了..."

黄霸望向远处的牡丹园。雨打花落,满地残红,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美丽与毒害的故事。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毒理创新:

- 牡丹根毒取材自《本草纲目》"牡丹"条禁忌记载

- 银簪藏毒手法参考汉代"熏香暗杀"案例

2. 历史细节:

- 洛阳牡丹栽培史严格遵循《洛阳花谱》记载

- 青楼人口贩卖案原型为《汉书·刑法志》记载的"略人案"

3. 文学突破:

- 以"牡丹"意象贯穿全章,象征美丽背后的杀机

- 通过"碎玉凝烟"的超现实手法增强悬疑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