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智能窗帘洒进书房,念念正对着全息投影修改她的机器人程序。十五岁的少女己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眉宇间有着苏星的温柔和顾言琛的专注。十二岁的小辰辰趴在旁边的桌子上,用 3D 打印机制作手术机器人模型,时不时抬头问姐姐:“姐,柔性机械臂的关节角度这样设计对吗?”
“再调小两度会更灵活。” 念念头也不抬地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跃,“就像妈妈做手术时的手势,要精准又柔和。”
苏星端着早餐走进来,看着沉浸在科技世界里的孩子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早餐好了,你们这对小研究员,再忙也得吃饭呀。”
“妈妈你看!” 小辰辰举着刚打印好的模型,“这是我设计的新一代手术机器人,比爸爸公司的多了三个自由度。”
顾言琛跟着走进来,拿起模型仔细端详:“不错啊小工程师,有爸爸当年的风范。不过关节处要加缓冲装置,不然容易损伤组织。”
“知道啦爸爸。” 小辰辰吐了吐舌头,拉着念念去吃早餐。
餐桌上,顾言琛宣布:“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下个月开赛,你们的机器人项目要不要参加?爸爸可以给你们当指导老师。”
“当然要参加!” 念念立刻点头,“我和弟弟设计的‘智能康复伙伴’,能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自动调整训练方案,比现有的系统更智能。”
“我们还加了星宝的陪伴功能。” 小辰辰补充道,“训练累了会讲笑话、唱儿歌,就像姐姐小时候给我讲故事一样。”
苏星欣慰地看着孩子们,他们不仅继承了对科技的热爱,更懂得在技术里注入温暖。这种将善意与科技结合的能力,正是她和顾言琛一首坚守的初心。
比赛前的日子,姐弟俩每天放学后都泡在研究中心的少年实验室。念念负责算法编程,小辰辰主攻机械结构,偶尔争执不休,却总能在 “像爸爸妈妈那样合作” 的原则下达成共识。苏星和顾言琛则在旁默默支持,偶尔提点建议,更多时候是欣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奶奶和顾母常来实验室送点心,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感慨:“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家的星光要传到第三代了。”
决赛当天,念念和小辰辰的 “智能康复伙伴” 惊艳全场。当机器人不仅精准完成康复训练演示,还为模拟患者唱起顾母教的摇篮曲时,评委们纷纷给出满分。颁奖典礼上,小辰辰举着奖杯说:“这个奖要送给爸爸妈妈,是他们教会我们,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传递爱。”
台下的苏星和顾言琛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骄傲。这些年的耳濡目染,己经让星光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暑假,一家人去非洲看望星光医疗站的孩子们。当年接受帮助的心脏病男孩己经长成挺拔的少年,正在医疗站当志愿者,看到念念姐弟激动地说:“我现在能看懂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手册了,以后想当医生,像苏阿姨一样救死扶伤。”
念念把比赛获奖的机器人送给医疗站:“这个送给你们,里面有我编的康复程序,以后训练不用再等远程指导了。”
小辰辰则给当地孩子演示 3D 打印技术:“等我再改进设备,以后你们就能自己打印简单的医疗配件了。”
看着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苏星对顾言琛说:“你看,他们己经懂得如何让星光延续了。”
从非洲回来后,念念在学校发起 “星光传递计划”,组织学生们通过远程设备辅导贫困地区的孩子学习。小辰辰则带着他的 3D 打印机走进社区,教老人们使用智能医疗设备:“爷爷奶奶别担心,这个比智能手机还简单,就像玩积木一样。”
顾母看着孙子孙女的忙碌身影,笑着对奶奶说:“你当年总说怕孩子们在蜜罐里长大,现在看来是我们多虑了。”
“这都是星星和言琛教得好。” 奶奶抚摸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里的孩子们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时光改变了模样,却改变不了眼底的星光。
智能医疗研究中心二十周年庆典上,苏星作为创始人发表演讲。大屏幕上播放着二十年来的里程碑事件:第一台智能手术成功、第一座远程医疗站启用、第一台柔性机器人诞生…… 最后定格在念念姐弟领奖的画面。
“二十年前,我们用科技点亮第一盏星光。” 苏星的声音温暖而有力,“今天,我看到更多星光正在汇聚。科技会过时,技术会迭代,但爱与责任的星光,永远不会熄灭。”
顾言琛走上台,牵起苏星的手:“接下来,我们将启动‘星光种子计划’,在全球一百所学校建立少年实验室,让每个有梦想的孩子都能接触智能医疗技术。因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星光种子,只需要一点土壤就能绽放。”
台下掌声雷动,念念和小辰辰作为少年代表上台,与父母一起按下启动按钮。全息投影的星光种子飞向世界各地,在虚拟地图上绽放出点点光芒。
庆典结束后,一家人在星空观测台看星星。奶奶己经九十高龄,由顾母搀扶着,却依然精神矍铄。“你们看那颗新发现的恒星,” 奶奶指着夜空,“天文学家说它的寿命有一百亿年,就像我们家的星光,能亮很久很久。”
“奶奶说得对。” 念念靠在奶奶身边,“我和弟弟约定好了,以后要把星光计划带到太空,给空间站的宇航员做远程医疗保障。”
“还要在月球建医疗站!” 小辰辰兴奋地说,“等人类移民火星,我们的智能系统就是第一个医疗保障。”
顾言琛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发:“有志气,但要先打好基础。爸爸当年创业失败了三次才成功,你们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
“我们不怕!” 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说,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苏星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充满了安宁。从最初的两人相守,到如今的西世同堂;从一台手术机器人,到遍布全球的医疗网络;从个人的理想,到家族的传承,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星空,在岁月里不断延展,却始终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夜深了,孩子们扶着奶奶和顾母回房休息。苏星靠在顾言琛肩上,看着远处研究中心的灯火,轻声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温泉山庄看星星吗?那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星光会照亮这么多地方。”
“因为我们心里的星光从未熄灭。” 顾言琛握住她的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经过二十年岁月,愈发温润动人,“你看孩子们,他们就是我们的星光延续,比我们更耀眼,能走得更远。”
“是啊。” 苏星抬头吻他的脸颊,“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守护星光的勇气。”
接下来的几年,念念考入顶尖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带着她的 “智能康复伙伴” 项目获得国际大奖,并在父亲的支持下成立了创业公司。小辰辰则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器人专业,研发的微型手术机器人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念念带着她的第一个商业项目回到家 —— 为贫困地区定制的简易版远程诊疗设备。小辰辰也带来好消息:他研发的柔性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脑干肿瘤远程手术。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庆祝,奶奶拉着曾孙女的手,看着满院子的年轻人,眼里满是欣慰:“真好啊,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顾家的星星,不仅照亮了地球,以后还要照亮宇宙呢。”
苏星和顾言琛看着孩子们畅谈未来的样子,悄悄走到一旁。夜风吹拂着他们的头发,带来远处研究中心的灯火阑珊。
“你说,我们是不是可以退休了?” 苏星笑着问。
“退休?” 顾言琛挑眉,“我们的‘星光种子计划’才刚开始呢。不过可以把舞台让给孩子们,我们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好啊。” 苏星靠在他怀里,“以后我们就环游世界,看看每个医疗站的星星,听听每个被星光照亮的故事。”
顾言琛低头吻她的额头,在她耳边轻声说:“不管走多远,有你的地方就是星光最亮的地方。”
月光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远处的星空与人间的灯火交相辉映。苏星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无数新故事的开始。那些关于爱与科技的约定,那些跨越山海的善意,会像这永恒的星光,在家族的血脉里代代相传,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生生不息。而她和顾言琛,会带着最初的约定,在星光的陪伴下,继续走向更远的远方,看着更多星光绽放的瞬间。因为爱与希望的传递,永远没有终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bhad-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