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帝国的清晨并无刺耳的闹钟声。艾琳娜醒来时,阳光穿过半透明的绿植玻璃顶棚,照在她手边的“民意终端”上。昨夜的提案投票刚刚结束,她参与支持的“资源分配算法优化案”获得了过半赞成票,这意味着下一个季度,帝国的社区分红机制将增加公共创造者的基础收入权重。
她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向居所一角的“共识港”——这是每个公民自愿设立的议政节点,用于远程参与审议厅或发起投票表决的地方。和传统国家机器中集中式的“政府”不同,躺平帝国采用“多级自治+链上协商”的混合治理体系,权力不来自于少数的委任者,而由公民在链上凭持有的“行动积分”与“声誉积分”共同决定。
艾琳娜正是其中一员。
她穿好一身简洁的深灰工作长裙,戴上“共识耳机”与“信息眼镜”后,踏入虚拟审议大厅。这是她今天的第二场会议,议题是“零资本项目孵化通道”的审核标准。
大厅是一座浮在云海之上的结构,环形座位依阶而设,中心平台正悬浮着一份由某市级自治区提交的孵化提案。提案发起人名叫佐伊,是一位年仅19岁的艺术开发者,计划建立一套“非权威学习协作系统”,用于让未成年人通过创作获得等值积分,而不依赖赞助。
“各位代表,请注意——此提案无外部资本背书,风险指数偏高,但项目己获得1257人自发承诺参与。初步测试数据显示内容质量为中上水平。”主持人是第十二审议组的老牌协调员米勒,一位逻辑冷静但极重理想主义原则的中年女性。
艾琳娜查看了提案评分细则。这是一套基于“集体意志与透明执行”的智能评分体系,每一位代表的意见都以链上签名的形式公开留存,不存在匿名投票与利益黑箱。
她举手发言:
“我支持该提案进入初步孵化阶段,但建议加入两个‘共创保底’条款:一是若参与人数在未来三周内低于预期百分比,系统自动冻结资源流转;二是引入一次‘中期共识反审’机制,由参与者对系统是否助力其个人成长打分。”
她的建议被大多数代表迅速接纳,并转化为修正案,通过比特赞助机制提交。
这是躺平帝国政治机制最核心的特征:人人可议、事事透明、结果可复审。没有永久议员,也没有绝对权威,只有一套动态自演化的协商系统与共识规则。
会议结束后,艾琳娜关闭投影,走进隔壁的“流动市集”。这是她生活区每周一次的创作交换日。她提交了三张音乐NFT、一个VR叙事模组,获得了65积分收入和12个投票权凭证——这足以支付下周的网络基础费和健康保障。
一位熟识的织物设计师诺尔走过来,笑着说:
“你今天居然参加了两个审议案?打算竞选创意代表了?”
艾琳娜摇头:“我没那么多野心。只是想给那些还没见过阳光的人,多开一扇窗。”
她说的,是林望舒。
自从那天晚上的“幽灵通信”后,她己经和林望舒保持十余天的低频往来。她能感受到他内心正在觉醒,但也能感受到他那种来自系统压迫的深重犹疑。
他们约定好了,一旦“灰渡”窗口开启,便在帝国北侧的中继站迎接他。那里是所有非法穿越者必须接受的“身份重构区”。
“你在等一个人?”诺尔问。
艾琳娜望向南方灰色天际,那是两国之间的“云障线”,帝国的边境防火墙在那片地带最为密集。她点点头。
“我在等一个曾经把自己当成机器的人,明白自己其实可以拥有灵魂。”
——
与此同时,在帝国南境的“数据审核中心”,一位年迈的监察官正在翻阅近期的网络异常通道报告。他眉头紧皱,一页一页快速掠过。突然,他停住了。
“路径0x2F?”他念出这个代号,“怎么没进入拦截列表?”
他点开监控记录,但发现关键日志文件己被人为替换,系统检测到“灰渡协议模拟行为”,但未触发警报——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情况,只有具备高级权限的中控人员才能实现。
他调出一个人名:“林望舒”。
“中控三组,高级工程师,绩效稳定,记录无异常……”监察官皱起眉头,“正是这种太过‘平衡’的人,才最危险。”
他将数据封装,发送至“第九监察组”核心节点。片刻后,一条加密命令发出:
“设定审查等级:Beta-3,行为模拟深度提升至全天候80%。启动‘潜在越界意图评估’模块,所有灰渡窗口临时封闭48小时。”
林望舒还浑然不知,一个无形的包围圈,己悄悄降临。
——
第七章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ahbi-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