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自由学习者共和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自由学习者共和国

 

林望舒站在“知源学坊”门口,目光在淡黄色的木质浮雕墙上游移。墙面上刻着一句文字:

“知识不是权力的工具,而是理解彼此的桥梁。”

这是他第一次踏入躺平帝国的“教育空间”。不是学校,不是补习社,也不是证书培训中心,而是一种被称为“自由学习者共和国”的新型制度结构——完全摆脱考试制度的压制、等级化的课程设计与标准答案的操控。

这里,每一个学习者都被视为潜在的“知识发起者”,不是“接受者”。

林望舒走入大厅,迎面是一幅由孩子们绘制的巨型壁画——一只正打开大脑壳的鲸鱼,脑中游动着星辰、诗句、AI芯片、史书碎片、舞蹈光轨……

“欢迎你进入多元知识海。”导览机器人柔声说道。

**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找工作,也不是为了符合哪个上级设定的“人力资源模型”。

躺平帝国的教育理念,叫做“自我驱动、协同触发、成果去中心化共享”。这是一种被哲学家阿拉·洛文塔称为“去资本编码式教育”的尝试:让人类从“教育-劳工”链条中逃离,回归学习本质——对世界的好奇,对他人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潜能的探索。

林望舒被引导至“学习自编室”,这里的墙面全由“感应墨屏”构成,只要触碰,就能即时生成一个“主题宇宙”。

他输入关键词:“数字货币、、青少年”。

屏幕立即呈现一个多维知识图谱:

技术脉络:区块链历史、稳定币原理、ZK零知识证明

社会:财富门槛与阶层复制、数字贫困与儿童保护

响应项目:一个由13岁孩子发起的“游戏币平权倡议”,目标是改变虚拟世界中“氪金即优势”的现状

“我可以加入这个项目吗?”林望舒好奇问。

系统回答:“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按需协作。请标明你的意图:发起子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提出观察、写一篇批判评论,或,仅仅是旁听与倾听。”

他点选了“观察”。

系统提示:“你的参与将被记录为本项目‘认知拓展层’成员,获得基础共识积分 + 创作权限。”

他惊了。学习,不再是为了“知识掌握”,而是为了“世界介入”。

**

在“感性与思辨混合教室”,林望舒见到一个正在上课的情景:没有老师,只有八位青少年围绕“我们如何设计一个适合无国界AI交流的语言体系”展开讨论。

一个瘦小的男孩说:“我认为语言不该再是线性词汇组合,它应该是情感映射网络——就像我们大脑里的‘共鸣’结构。”

一个头戴感应耳机的女孩回应:“那我们也得考虑非人类智能能否感知这些情感。也许我们要训练AI理解‘悲伤的蓝色’或‘安静的旋律’的文化语义。”

一个年长者在一旁笑着补充:“这是我参加的最烧脑的课程了,还是被我外孙拉来的。”

原来,在这里,“年龄”不是学习门槛,而是“经验来源”。

林望舒终于明白,“代际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躺平帝国教育系统的基础机制之一。系统会根据你提出的问题、探索的领域、贡献的深度,为你匹配跨代学习同伴——从孩童到百岁长者。

**

更让他惊叹的是这里的“学习成果发布系统”。

每个知识探索项目的产出,不是写论文、做答卷,而是进入“公共知识炼金坊”。

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一段内容:一段诗、一组数据模型、一段历史重新叙述、一组实验设计……系统会通过“多维共识层”邀请社区点评、反馈、修改、再创作。

没有“评分”,也没有“排名”,最终版本是一个集体完成品,署名方式是“贡献图谱”,而不是“一作二作三作”。

一位叫“柔塔”的年轻女孩向林望舒展示她最近参与的成果:一部“去性别化数学史动画”。

她说:“我们发现数学史教材几乎全是男性名,女性和非白人贡献者被彻底忽略了。于是我们想:能不能把历史人物都换成抽象几何图形,每个贡献对应一个轨迹?这样大家关注的是思维轨迹,而不是性别、肤色。”

林望舒大为震撼。这就是“再定义劳动”的教育基础——不是训练你去讨好体系,而是教会你如何挑战体系,并提供替代解法。

**

在返程路上,他与指导机器人对话。

他问:“你们不担心孩子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目标导向,会‘浪费时间’吗?”

机器人回答:

“如果一个社会害怕孩子浪费时间,那这个社会本身己经被时间奴役。

在躺平帝国,时间属于成长,不属于效率。”

他沉默良久。

机器人又问:“你想继续参与某个学习项目吗?”

林望舒轻声说:“我想学回小时候没学完的画画,也想了解星系诞生的原理,还想……写一首歌,关于另一个帝国的人。”

机器人点头:“好的,欢迎你成为‘自由学习者共和国’的一员。”

**

回到住处,林望舒打开共识终端,系统问他:

“今有什么想记录的学习感悟?”

他写下:

“在我曾生活的地方,学习是用来打败别人的;

在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学习是用来理解世界和爱别人的。”

系统温柔回应:

“这一段文字,己被采纳入公共教育画廊,并启发3位青少年加入‘诗性表达与社会介入’项目。”

他微笑。也许,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验到:学习,不再是通往社会的工具,而是建构社会的过程。

第十三章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ahbi-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