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章 西南诸将之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95章 西南诸将之冠

 

辅兵也是兵。

用大明水师帮自已练兵,机会不容错过。

第二天出发前,两百余名巴县辅兵加入常延龄的水师舰队。

还有四百多巴县老乡,暂时留在重庆府,等到舰队从贵州返航回来,一起坐船去武家穴。

杨锐身上有二百两银票和十五两金子,全都留给他们,免得万一有什么事情耽搁时间,这些人没有生活费。

向丰收推辞不要,大家都有手有脚,总不会饿死。

杨锐拿他们没办法,干脆把银票金子交给留守重庆港口的千总陆贺,请他帮忙照顾这些巴县老乡。

舰队启程的时候,三省总督蔡复一亲自到码头送行,又任命司库温承衽为监运副使,随同运粮船队一起去贵州赤水卫。

常延龄一直在后方运送粮草,和西南官军不熟,总督衙门必须派个人跟着,帮忙联络和协调各个地方。

另外还有不少人顺路搭船,比如伤愈归队的军官,往前线送信的信使等等,其中有一个名叫鲁宗文的四品都司,引起了杨锐的注意。

“西南诸将之冠”鲁钦的二公子!

鲁钦出身于山东济南府的将门世家,父祖都是卫所的世袭军官,但是鲁钦自幼习文练武,一路武举人、武进士考了上去,不到三十岁便出任山西副总兵,成就远远高于祖辈。

奢安之乱爆发后,鲁钦率部参与平乱,屡立战功,威震敌胆,被提拔为统帅四川、湖广和贵州所有军队的三省总@理,做到了大明武将的巅峰。

总而言之,鲁钦是一位很能打的名将。

而且位高权重,比总兵还高一级。

但是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在即将发生的簸渡河之战中,鲁钦很快就会兵败自尽……

因为同是山东将门出身,林卫梁和鲁宗文关系熟稔,上船后的第二天,就把他拉进《射雕》的“故事会”。

出于对杨锐的尊重,常延龄和林卫梁没有把《射雕》告诉外人,李邦美和秦效新都住在楼船上,倒是知道一点,只以为是年轻人的游戏之举,没有来听过。

鲁宗文算是射雕故事会的第三个正式听众。

然后就被降龙十八掌硬控了。

还有一位名叫王备忠的秀才,也算船上的贵客,他是贵州巡抚王三善的胞弟,考中秀才后几次参加乡试,最后都是名落孙山,干脆投笔从戎,到王三善麾下投军,想靠军功博取官职。

因为赤水河不能走大船,楼船和海沧船都留在重庆,由千总陆贺率部看管,常延龄把旗舰换到一艘乌尾船上,杨锐、林卫梁和鲁宗文也住在这艘船,方便闲暇时间一起听《射雕》。

其他几位贵客,包括他们的随行人员,安排在另外两艘乌尾船上。

几位贵客都没有异议——乌尾船不像楼船那么宽敞,大家如果挤在一起,日常起居条件会大幅下降,还不如分开住,更宽敞也更自在。

船到合江县,向南拐入赤水河,几天后进入贵州地界。

贵州是有名的地无三尺平,放眼望去,两岸都是青翠的山峦,赤水河河边时断时续的能看到一条小路,有时又会被山峰阻断。

雄关漫道真如铁!

这一带属于大娄山山脉,人烟稀少,船队航行一整天,难得遇到几个村寨,好在沿路上有明军修建的粮台驿站,可以为船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奢崇明和安邦彦的老巢在织金县,离赤水河好几百里,运粮船队的目的地在赤水卫,严格来说,赤水卫也不算前线,而且接近前线的后勤基地。

按照总督衙门的命令,常延龄的船队在赤水卫卸船后,就可以返航,军粮通过陆路转运,到响水河码头再次上船,再运到大方县,然后送到织金县前线。

明军前线的指挥部,就设在大方县,贵州巡抚王三善,相当于明军的前线总司令。

因为不用上前线,船上的气氛就很轻松,常延龄、林卫梁和鲁宗文时不时缠着杨锐说一段《射雕》,搬几把椅子往甲板上一坐,小酒小茶一端,快乐似神仙。

船到白撒所,距离赤水卫只剩一天的航程,水师官兵都很兴奋,贵州山水的确很美,可是好山好水好无聊,赶紧交卸了军粮,就能返回重庆府,然后返回江南……

可是在白撒所上岸后,看到一份前线传来的最新战报,像当头一棍般,把所有人都打晕了。

大方县失守!

王三善战死!

所部全军覆没!

奢安二酋乘胜进军!

三省总理鲁钦溃败!

云贵提督黄钺溃败!

总兵张云鹏溃败!

副总兵刘超阵亡!

……

十几万大明官军占尽优势,一夜之间竟然全线崩溃,战局直转而下!

向白撒所的守将询问究竟,那守将倒是听说了一些传言,据说是前线指挥官意见不统一,王三善又不慎中了诈降计,兵败如山倒,被俘后被蛮兵杀害……

云贵总督闵梦得为了保护贵州地方利益,历来主张采取怀柔政策,招抚奢崇明和安邦彦,以及其他牵扯其中的土司。

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总督蔡复一却是坚决的主剿派。

王三善一个媳妇伺候两个婆婆,只能在中间端水,采用剿抚并重的方法,一边打仗,一边和西南各家土司谈判。

这样一来,就给了奢崇明和安邦彦喘息之机,暗中整军备战,又派手下大将陈其愚率部向王三善诈降,王三善虽然有所怀疑,但在顶头上司闵梦得的压力下,仍对陈其愚的部队善待有加。

有陈其愚充当二五仔,明军的所有情报都被蛮兵掌握,然后突然袭击,里应外合……

明朝的中后期都是以文御武,用文官统帅武将,会打仗的文官非常难得,王三善便是其中之一,堪称一时名臣兼名将。

自从奢安之乱爆发,明军能够一步步扳回局面,王三善在其中居功甚伟,曾经以两万官军大破十万蛮兵,他的突然战死,对官军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后世里王三善名声不显,但是他的女朋友很有名,就是京剧《苏三起解》里的苏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