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章 头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89章 头大

 

“嗯!有道理……传本将将令,鸣金收兵!”

常延龄这会儿有点懵,对杨锐言听计从。

看到后方的粮船出事,岸上的林卫梁开始收拢队伍,不过三百官兵刚才忙着发财,已经在营寨里跑散了,听到收兵的锣声,才从房子里钻出来,一脸愕然的看着湖面上冒着黑烟的粮船。

“嘀——!嘀——!”

水师营寨后面,突然吹响尖利的喇叭,树林里冲出乌压压一群水匪,高举刀枪,杀向不成队伍的官兵。

官兵发现中了埋伏,慌忙逃向岸边……

一个时辰后,水师船队起锚返航,铩羽而归。

这一仗先胜后败,已经失了锐气,本来以为是一块大肥肉,却被硌掉了两颗牙,包括常延龄这个主将都不敢再打了。

实在输不起。

有四条沙船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火烧水淹毁了两千石军粮,伤了三十多个官兵,阵亡两个……这个损失还在常延龄的承受范围内,如果搞得再大些,他就捂不住了。

耽搁一个时辰,就是在和水匪谈判,以主动退兵为条件,把被俘的官兵放回来——林卫梁的三百官兵中了埋伏,除了伤亡,还有七个人被俘。

水匪也有他们的顾虑,不敢和官兵死磕到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同意放人。

大当家的田老爷子亲自送到残破的营寨门外,又向站在船头的常延龄喊话——所谓不打不相识,以后可以交个朋友……

回答他的,是大发贡的一声怒吼。

虽然是大炮打蚊子,毫无意外的没有打中,却维护了大明水师的尊严。

……

夜色已深,船队默默赶路,气氛有些压抑。

“虽然一时大意,也算打了个平手……”林卫梁努力劝解常延龄。

这一仗虽然没打好,常延龄的威信却提高了,在他的指挥下,及时派出战船救援粮船,又让三百官军及时撤退,已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水师对水匪,平手就算输,唉,这回算给自已找了一堆麻烦事!”

常延龄扑撒着脑袋,感觉头变大了。

这一仗的结果肯定不能如实上报,否则从上到下,一串人都要吃挂落。

想把这件事捂住,就要想办法填上那两千石军粮。

杨锐老神在在,看着常延龄和林卫梁犯愁,有一种事不关已的轻松感。

据说优秀的将领都有敏锐的战场直觉,经过几次战斗,杨锐发现自已也有一定的天赋。

所以心情很不错。

不敢奢求和那些传世名将相比,高过及格线一些就好。

二十年后神州陆沉,山河破碎,李自成这样的乱世枭雄,最后也被证明其实是志大才疏……没有过人的能力,就担不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另一边的常延龄和林卫梁,嘀嘀咕咕商量了半天,又来向杨锐问计。

军中无戏言,粮草如果不能及时送到西南前线,是杀头的罪过。

常延龄虽然背景深厚,也不敢拿军粮开玩笑。

在这场战斗中,常延龄表现的还可以,但是他心里明白,杨锐才是最大的功臣,如果没有杨锐的两次及时提醒,有更多的粮船被烧,或者五百官兵被包了饺子,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对杨锐颇为倚重,总想听听杨锐的意见,不像一开始那样,只是一个蹭船跑路的朋友。

“不能再买些粮食补上么?”

杨锐是正常人的三观,自已的锅自已背,自掏腰包把窟窿填上不就完了。

“哪有这么简单,两千石粮食就是几千两银子,还有修船的银子,伤亡官兵的抚恤银子,急切间拿不出来……”

常延龄和林卫梁却是大明官军的三观,打仗出了纰漏,必须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如果全靠自掏腰包填窟窿,那么多打败仗的大明官军,肯定都造反了。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九边官军对老百姓比敌人还凶残,如果打不过敌人,捅得窟窿太多,就来抢掠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往回找补。

“咱们凑一凑,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杨锐很仗义的拿出两张一百两的银票,十五两金子。

湖广鱼米之乡,万历年间的米价长期维持在几钱银子一石,很少超过一两,如今的米价却居高不下,两千石粮食需要三千多两银子。

往后会越来越贵。

“哪能用锐哥的银子!真要凑钱,我们这两千多官兵也能凑出来了。”

常延龄把金子银票推还给杨锐,愁容满面的说道:“关键是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今年几次催征军粮,长江两岸的米库都被我们买空了,其他地方就算有粮,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运送军粮有严格的时限,必须就地解决。

无粮可买的确是个问题,杨锐想了想,说道:“不如问问李公子和老秦,看他们怎么说,这件事本来就是扬子商行惹出来的。”

“嗯……你说的对,我真是糊涂了。”

常延龄顾不得让亲兵传话,猛然起身,出舱去找李邦美和秦效新。

打水匪就是为了给扬子商行出头,现在出事了,扬子商行总得给个说法吧!

林卫梁留在船舱里,看杨锐面前的茶水凉了,过来帮他换了一杯,双手捧起说道:

“杨公子智计百出,难怪常参戎礼聘你为随军贊画,有杨公子做贊画,是我等水师官兵的福气,我老林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多亏杨锐的及时提醒,他才能平安撤回到船上,这几句称赞真心实意。

“不敢当,我也以茶代酒,敬林兄一杯。”

杨锐和林卫梁用茶杯碰了一个,一饮而尽,说起话来就开始称兄道弟。

时间不长,常延龄带着李邦美和秦效新匆匆返回,一进门就兴冲冲的问杨锐,武家穴诚远商行的万石库,是不是还有一千四百石粮食。

杨锐茫然的点头称是,转眼看向秦效新。

老秦啊老秦,以前真没看出来,踢皮球你还是一把好手。

“武家穴恰好顺路,有这一千四百石米粮,再从汉口荆州等地采买几百石,岂不是易如反掌?”秦效新矜持一笑,一副高人风范。

杨锐不得不承认,秦效新的确思路开阔,竟然算计到诚远商行身上。

但是,感觉没有可操作性啊。

“杨家已经被封店封库,总不能明抢吧?再说锦衣卫过两天就要到了,杨家的案子可通着天呢!”

秦效新云淡风轻的笑道:“明抢肯定不行,但是有杨公子做内应,老夫有一计可以瞒天过海。”

常延龄也充满信心的笑道:“通天的案子在应山杨家,没人会盯着武家穴,锦衣卫什么尿性我还不知道?最多派两个小旗去点库,只要咱们手脚干净,不会有事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