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章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57章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林大哥,你们干嘛呢?这是我们捕盗局的案子,你们别管了,赶紧回去吧!”

两个捕盗局的捕快终于赶来,前面脚步飞快的年轻捕快名叫孙成,人还没到,先吆喝着撵人。

“孙成你小子!不知道八方脚行该谁管吗?再说总有个先来后到,你们现在才来,凭什么抢我们的案子?”

“说的对!就是要有个先来后到!”

后面的年长捕快也跟了上来,平常他总是摸鱼,有什么差事都交给徒弟孙成去办,今天却是一溜小跑,只比孙成落后半个身位:

“诚远商行的方吉方管事,是我们捕盗局的帮闲捕快,我们捕盗局早就在查这个案子了,都是吃衙门饭的兄弟,老戴没教过你们不能乱抢食吗?”

“帮闲捕快不做数的,你们这样才是坏了规矩……”机灵衙役据理力争。

看老咸鱼捕快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样子,这个案子的油水肯定少不了,不管怎么挨骂,今天就泡在这里了,跟他们耗到底。

否则掉头回去,还得被老戴骂死。

“哼哼,帮闲捕快不做数,捕头行不行啊?”老咸鱼捕快冷冷一笑,嘶哑的声音突然压力倍增。

“捕头?是哪位捕头在做这个案子,空口白牙说了不算。”

“杨锐杨捕头,他就在八方脚行里面,我家通判老爷正在赶来,马上就到……”

老咸鱼捕快知道,杨锐这个捕头其实也是“帮闲”捕头,一个挂名的虚职,但对外人没必要说那么清楚。

“杨锐是应山杨家的少爷,怎么会……奥,算了,我明白了,你们捕盗局可真不要脸啊。”

机灵的衙役眼珠子转了几圈,也不知道是真的明白了,还是脑补过度。

老咸鱼捕快笑道:“行了,赶紧回家睡觉去吧,既然我们通判老爷来了,你俩一直赖在这里,也捞不到半点好处,万一惹恼了通判老爷,我认得你们,我手里的刀子可不认得你们!”

……

凌晨时分,杨锐终于离开八方脚行,返回主簿衙门附近的场院,稍作休息后,又去看望纤夫苦力的伤员。

自已创业就是这么累,一切都要亲力亲为。

由于准备充分,雨夜突袭很快把敌人打垮,纤伴联军无一阵亡。

受伤最重的是诚远商行的两个盾牌手,被大关刀砸在盾牌上造成多处骨折,其中一个还吐了血,要休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复原。

纤夫苦力这边也有一个骨折的,其他都是皮肉伤。

比上次和河南帮江西帮打架,受伤的还少。

见到杨锐后,蒋胡子和韩老扁把他请到杨泗将军的神像前,斩鸡头,饮血酒。

代表所有纤夫苦力对杨锐赌咒发誓,以后只要锐少爷一句话,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万死不辞。

锐少爷说过,把我们当兄弟,但是这份恩情记在心里就好了,不要真的乱了上下尊卑。

天亮后,杨锐又掐着时间,及时赶回诚远商行,在杨十爷的床头伺候汤药。

可能是刚睡醒的缘故,杨十爷的精神还算旺健,下床用了一碗小米粥,喝了一碗苦药汤,又回到床上,靠坐在床头。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说吧,是不是在外面闯祸了。”

杨十爷还是有点虚,喝了一碗粥加一碗药,额头已经见汗。

“我是做了一些事,但也谈不上闯祸,伯父,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请您一定要答应!”杨锐准备摊牌了。

“是不是要用钱?如果数目太大,公账上你不能动,我这里还存了几张银票……”

“不是借钱,是想请您去蕲春东壁堂治病,姜大夫说了,您这个病他已经尽力了,必须去东壁堂才能除掉病根,否则……越拖越麻烦。”

“不用吞吞吐吐的,他跟我说过,拖下去肯定治不好,会死。”

杨十爷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你肯定还有事瞒着我,到底在外面闯了什么大祸,竟然要把我支走?”

“伯父神机妙算,什么事都逃不过你的眼睛,硬要说闯祸,也算闯了一点点,真的,真的只是一点点……”

杨锐知道肯定瞒不过去,就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和提炼,八分真二分假的讲了一遍。

后世的《鹿鼎记》里面韦小宝说,说谎话要九分真一分假,杨锐一来功力未到,二来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太刺激,怕把老爷子吓出个好歹来,善意的谎言就多了一些。

杨十爷却淡定如常,静静听杨锐讲完。

“以前倒是小觑了你。”

他皱起眉头,沉吟说道:“你这个行事做派,不像你爷(父亲),倒像你七爷年轻的时候,当年二爷还是常熟县的七品县令,很多人不把咱们杨家放在眼里,你七爷也是一路打杀,硬生生在武家穴市站住了脚,咱们杨家的生意才有今天这个局面……”

没想到武昌府的杨七爷还有这样一段青葱岁月,也没想到杨家还有这样一段发家史,杨锐有些惊讶,又觉得理所应当。

天启年间,江南走私网早已蔓延到大半个国家,彻底改变了江南几省的民生经济,就像一头趴在大明帝国身上吸血的怪兽。

这头怪兽是江南的士绅官场一起养大的,有自已的运行规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不是谁的官大,谁就说了算。

必须要有锋利的爪牙,才能抢到最多的血肉。

真要比官大,肯定皇帝最大。

但是,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拿江南没办法。

比如崇祯后期国事糜烂,对农民军和满清两线作战,粮饷兵力捉襟见肘,江南走私网为了保证自已的安全,却能硬逼着崇祯新设了一个安庆巡抚,调集重兵,长期驻守在安徽一带。

直到崇祯上吊自杀,这支兵精粮足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是吃瓜群众,后来演变成南明弘光朝的“江北四镇”。

“江北四镇”守住了安徽,长江沿线还漏风,崇祯十六年又新设了一个承天巡抚,在湖北一带建立防区,一定要御敌于走私网之外。

每新设一个巡抚,就等于新设一个战区,都要配置对应的粮饷兵力,如果给前线多分一些,崇祯皇帝可能不会那么快上吊。

总而言之,江南走私网在明朝末年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无数的官员士绅和千万百姓都被挟裹其中,就像一头有了生命的怪兽,哪怕看着皇帝去死,首先也要保证自已的利益。

原本打的如意算盘,是学南宋的。

可惜史可法志大才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