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看完信,对着油灯默默出神,脑子转的飞快。
初步判断,自已已经露出马脚。
但也只是露出马脚,还没有彻底暴露。
远不到跑路的时候。
但是后面的节奏会越来越快,杨清已经起了疑心,肯定会加快调查,万一在杨涟抄家之前穿帮了,没准儿死的比杨涟还惨。
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杨清,以及他背后的杨涟,等到救苦救难的锦衣卫来了,青琐阁这点破事自然一笔勾销,甚至还可以找机会,再干一票大的。
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怎样才能稳住杨清呢?
“呲啦——”
油灯跳起一朵闪亮的灯花。
杨锐终于有了思路。
铺开纸笔,开始写回信,却不是写给杨清,而是二房的掌家媳妇慧姐。
必须把水搅浑,搞得越复杂越好,通过慧姐再把老夫人詹氏扯进来,给杨清上点难度,也给自已上一道保险。
笔走龙蛇,洋洋洒洒,杨锐在信里自称被赶出杨府后,越想越气,半路拐到武昌府青琐阁,向他们讨说法,要赔偿。
青琐阁的冯掌柜自知理亏,答应赔偿,但是赔偿的数额还在扯皮。
那个老家伙就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吃到嘴里,就舍不得吐出来。
而且满嘴谎话,脸皮特别厚,无论他说什么都不要相信,也不要理他,免得他在外面拿杨家说嘴,败坏杨家的名声。
杀人诛心,杨锐就差明着说,冯掌柜是来碰瓷的。
一个妓馆的鸡头,有什么资格向杨家赔罪?
接下来,杨锐又诚恳请求,给他一个弥补改正错误的机会,把青琐阁这件事交给他全权处理,他要再去一次青琐阁,要回该有的赔偿,挽回杨家的清誉。
至于家里的长辈,暂时不用出面,不用自降身价和冯掌柜这种市井小人对上。
以免你踢他一脚,他拉你一鞋。
信的末尾,杨锐立下军令状,信誓旦旦的保证在半个月内解决这件事,否则任打任罚,毫无怨言。
其实只是拖延时间的话术。
真到了半个月的期限,大不了换一套说辞,或者再立一个更狠的军令状。
呼……差不多了。
写毛笔字真累。
字还写的这么丑。
虽然融合了两世的记忆,但原主是个不爱看书写字的家伙,加上杨锐的硬笔书写习惯,写出来的字说不出的古怪。
用镇纸压住信纸的边角,放在旁边晾干墨迹,然后打开杨萍写来的那封信。
这封信满满当当的足有两页半,主要是长姐如母的唠叨教诲,教诲唠叨,和其他的一些鸡毛蒜皮,另外还有姐弟俩如何一起努力,帮杨锐偿还五百两公中欠款的远大计划。
果然是亲姐。
还是扶弟魔那一款。
扶弟魔在大明并不常见,不是当姐的不想扶,而是女人的家庭地位太低,讲究一个三从四德,没有当扶弟魔的实力。
所以杨萍是个难得的另类,家庭地位很高。
杨锐虽然不需要她帮忙还钱,但是这件事没法明说,只能在信里告诉她,正在向青琐阁追要赔偿,如果成功了,欠公账的五百两银子自然一笔勾销。
然后又请杨萍帮忙,想办法盯着杨家的动静,如果有事发生,尽快派人来武家穴报信。
杨萍想当年是从杨府嫁出去的姑奶奶,上上下下人头都很熟,虽然影响不到杨家的决策,托人打听个消息却没问题。
两封信写完,杨锐熄灯就寝,并不急着把信发出去。
遇事不要急,能拖一天算一天,从蕲水回来再说吧。
……
熊文灿和姚明恭,都住在蕲水县巴口市。
巴口市就是后世的巴河镇,紧邻长江北岸,过江就进入武昌县地界,和省城距离不远。
这里也是巴河汇入长江的交汇处,吃到了长江航运和江南走私网的红利,逐渐发展成一座典型的明代江南市镇。
只是规模较小,被夹在汉口镇和武家穴市这两个巨无霸之间,虹吸效应明显。
事实上,长江两岸还有很多类似的市镇,汉口镇和武家穴市吃肉,大家跟着喝点汤。
杨锐一行人清早出发,从武家穴码头乘坐官船,溯江而上二百里,傍晚前终于赶到巴口市。
本来可以更快些的,但是罗田县正在闹山贼,码头上到处乱哄哄的,影响了正常的官船航运。
和武家穴市类似,巴口市这边也是人心惶惶,传言中,山贼的人马已经增加到上万小喽啰,有名号的大小头目144员。
除了七十二地煞,还有两套三十六天罡,对应阴阳两界双天罡之数,梁山泊来了也得甘拜下风,就问你怕不怕?
一般人都是有点害怕的。
虽然和罗田县隔着几百里地,中间还有两三座县城和府城,山贼一下子过不来。
但是,万一呢?
武家穴市和巴口市都没有城墙,如果大股的山贼杀到,几乎无力抵抗,严重缺乏安全感。
所以传言越来越离谱,越发的耸人听闻,已经有人拖家带口的连夜跑路。
来到熊文灿的府邸,杨锐呈上拜礼名帖求见,又塞给门房一个二两银子的门包。
有应山杨家和杨嗣昌的背书,杨锐不会吃到闭门羹,但是熊文灿丁忧之前,已经做到相当于副省长的山东右布政使,按照官场规矩,他的门房是有资格收门包的。
按规矩给门包,是对熊副省长的一种尊重。
那门房收了门包,不动声色的捏了下,笑道:“我家老爷正在见客,昆斗先生来了,你们恐怕要多等一会儿。”
杨锐也笑道:“多谢老哥提点,姚翰林是贵客,我们不着急,慢慢等。”
先生这个称呼,在明朝的含金量很高,一般人二般人都用不到。
比如湖广巡抚薛贞,又比如曾经担任左副都御史的杨涟,虽然位高权重,却没有资格称为先生。
换成左光斗还差不多。
因为左光斗当过北直隶的学政和乡试主考官,经学文章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门房所说的昆斗先生,则是熊文灿的儿女亲家姚明恭。
姚明恭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和杨涟、熊文灿相比,属于官场上的小字辈。
但他授官后一直在翰林院任职,天下文枢之所在,日常工作要么是撰书修史,要么是替皇帝起草诏书,要么给皇室子弟当老师,有资格称一声先生。
杨锐如果听不懂昆斗先生是谁,门房就知道他是个棒槌,另有一套应对方法。
幸好头天晚上,杨锐已经跟杨十爷做过功课,一口答出“姚翰林”三个字。
门房确认这位是正经客人,客客气气的把人带到耳房少坐休息,送上茶水点心,然后入内禀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