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熊文灿,再说起熊文灿的儿女亲家——蕲水姚家。
蕲水姚家是科举世家,祖辈里不断有人出仕为官,到了姚明恭这一代更了不得,兄弟四个都有举人以上的功名,妥妥的小镇做题家。
大明朝的科举文章,算是被蕲水姚家研究透了,有自已的独门秘笈。
后辈子孙只要有点天赋,又肯用功读书,都能顺利考取功名。
杨锐更知道,姚明恭在崇祯朝最后做到了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拜相,位极人臣。
但是一直庸庸碌碌,没什么作为。
没办法,崇祯朝走马灯一样换了五十个宰相,姚明恭虽然能力一般,但是资历够老,熬年头硬是熬成了姚阁老。
说完姚明恭四兄弟,又简单介绍了一下蕲水知县穆克祯,以及其他几家蕲水县的名门望族,他们都属于一个交际圈子,杨锐如果遇到了,不能失礼。
更不能失节。
比如楚党的前辈大佬官应震,辞官归籍后一直住在蕲水老家,楚党和东林党曾经是誓不两立的死对头,杨锐作为杨涟的子侄,如果恰巧遇到官应震,必须风骨凛然的不理不睬。
否则的话,就是有失应山杨家的气节。
有失东林气节。
回头被杨涟知道了,少不得被关进水窖泡澡。
“最近外面乱的很,前几天多云山的贼人下山打粮,一口气洗了十几个村子和两个集市,又围攻罗田县城两天两夜,虽然没有破城,却把城外夷为平地,然后又窜去英山县地界,听说巡抚衙门正在召集大军,准备剿贼。”
杨十爷稍显啰嗦的,又嘱咐了一通安全问题:
“多云山闹山贼多少年了,以前都是小打小闹,近两年却三番五次的下山打粮,这一回听说有几千人马,还有山下的十七家水匪接应,声势尤其浩大,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现在到处在抓贼人的细作,明们出门,乘船赶路都听老何(何朝奉)安排,你乖乖听话,不许惹事……”
多云山是大别山的第二高峰。
大别山方圆八百里,出几伙山贼很正常。
山贼在山沟里打家劫舍,也很正常。
官兵如果进山扫荡,山贼会采用最朴素的反扫荡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分散逃跑,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把官兵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所以平常时候,官老爷懒得管他们。
但是大伙的山贼下山,跑到山外拓展业务,做大做强,严重突破了官府的底线。
虽然因为奢安之乱的缘故,本省兵马已经被调走大半,时任湖广巡抚薛贞仍然毫不犹豫的下令,从各处守备汛地抽调军卒,准备进山剿匪。
杨锐听说突然闹山贼,有一种果然乱世将至的紧迫感,对杨十爷的要求一一应了下来。
八百里大别山都是贫困山区,养活不了太多能靠打家劫舍吃饭的山贼,哪怕算上那些平常种地打猎,偶尔出来干一票的兼职山贼,几千人马也太恐怖了。
或许是虚张声势,千八百人就敢号称几千人。
但是既然敢打县城,人马也不会太少。
终归还是世道不好,以至于盗贼四起,天启年间,已经有很多老百姓被天灾人祸和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逃进山里的流民源源不断,为山贼的壮大提供了新鲜血液。
不出意外的话,多云山的山贼很快会被剿灭。
但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更多的民变会愈演愈烈,再过两年,轰轰烈烈的陕北农民起义就将拉开序幕。
夜色渐深,杨十爷显得越发疲惫,杨锐起身告辞。
刚刚出门,又被杨十爷叫了回来,指着桌子上的两封信说道:“差点忘了,有你的信,今天晌午刚到。”
杨锐拿起来先看信封,一封是姐姐杨萍写来的,另一封是族长杨清写来的,但是注明由师爷邓全代笔。
很正常,杨锐还没有那个资格,收到族长大爷的亲笔信。
但也很不正常,如果没有要紧事,族长大爷不会给杨锐写信,哪怕由师爷代笔。
杨十爷一直看着他,目光里也有一丝询问。
两封信都从杨十爷这里经手,他早就看过信封。
藏着掖着更惹人怀疑,然而,杨锐瞬间权衡利弊,还是决定暂时瞒着杨十爷,回去再拆信。
并不是做贼心虚——杨锐相信凭自已的演技,哪怕当着杨十爷的面拆信看信,也不会穿帮。
却会简单问题复杂化——这封信写给杨锐,而不是写给杨十爷,说明族长杨清对他还有一定的信任,还有回旋余地。
既然如此,没必要自找麻烦,把杨十爷扯进来。
“可能是青琐阁那边还有些手尾,没关系,等我写封信,向大爷说清楚就好了。”
杨锐三分真七分假,用坦荡自若的态度,让杨十爷放心大半。
做戏做全套,杨锐像没事人一样溜溜达达回到住处,转身关上房门,脸色却变得分外凝重。
有点小紧张。
如果真是青琐阁的事情穿帮了,就得赶紧跑路。
否则杨涟发起飙来,天启皇帝都害怕,杨锐现在这副小身板根本扛不住。
撕开杨清写来的信,展开信纸细看。
果然和青琐阁有关!
师爷邓全在信里说,前两天杨清收到一封信,是青琐阁的冯掌柜派人送来的,向杨家再三解释,再三道歉,比如杨锐的原主在青琐阁用五百两银子填花篮都是一场误会云云。
等到杨锐拿着杨清的帖子第二次上门(伪造的拜帖),冯掌柜才知道他来自应山杨家,各种的不胜惶恐,当场做出赔偿,并且严惩相关人员等等。
可是,有一个名叫牛奎的狎司怀恨在心,跑到武昌府的诚远商行袭击杨锐,幸好没有得逞,却把诚远商行的侯朝奉打了,青琐阁自冯掌柜以下,再一次各种的不胜惶恐,所以写了这封信向杨家请罪……
!!!
杨锐看到这里,只能无语的说一声卧槽。
从青琐阁敲竹杠要回500+100两银子,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原本留有很大的余量,不会穿帮。
大明没有手机也没有微信,武昌府和应山县相距三百多里,青琐阁又得罪了杨家,不敢轻易冒头,等杨涟听说这件事,锦衣卫可能已经上门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那个名叫牛奎的粽子手狎司强行乱入,给了青琐阁一个冒头的理由。
那个冯掌柜也是屁事多,见缝就舔属苍蝇的,这个当口,硬贴上来强行巴结杨家,等着被锦衣卫请去喝茶吧。
他自已作死不要紧,却给杨锐出了一个难题。
好在冯掌柜也没想到,杨锐会昧下这笔银子。
以为杨家了解情况,所以写信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一笔带过,赔偿的经过和费用代价也没说清楚,把杨清看的一头雾水,又写信来问杨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