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阵前兵凶战危,我怎么能要黄帅的亲兵?”
杨锐礼貌性的推辞,两眼却盯着刀岩上下打量。
刀岩穿着一身红色的鸳鸯战袄,很普通的明军士兵的装束,眉眼间,却带着几分特殊的彪悍。
和后世的民族大团结不同,明朝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蛮夷,又分为生夷和熟夷,刀岩应该属于生夷,在大明朝被看做未开化的野人。
却是最优秀的士兵。
他的左肩上也吊着一条绷带,和黄钺相映成趣。
“这孩子上了战场就不要命,每次上阵都会受伤,继续留在军中,我怕他死的太快,跟着你还安全些。”
黄钺叹了口气:“再说我也老了,再打不了几仗,就该告老还乡了,这孩子救过我的命,跟着你也算一条出路。”
武将做到鲁钦和黄钺这个级别,已经升无可升,黄钺原本打算平定西南后就回南京老家,给自已的军旅生涯一个完美的结尾。
可是明军输了这一仗后,最少需要两三年的休整生息,平定奢安之乱变得遥遥无期,黄钺已经暗生退意。
接下来的两天,常延龄的水师收拾行装,准备返航。
燕子滩之战,以水师为首功,常延龄和林卫梁等等一众水师军官,蔡复一都会为他们上报请功。
常延龄的功劳最大,如果运作得当,可能从参将升为副将。
杨锐的身份太低,在文书里一笔带过。
除了鲁钦和黄钺,燕子滩之战还救出来一批副将、参将和其他文武官员,水师临走前一天,选了一家重庆最好的酒楼,集体宴请常延龄和其他水师军官,并以厚礼相赠。
杨锐又收到一匹好马,一把好刀,外加七百两银子。
宴会结束后,杨锐和常延龄一起回到军营,刚到营门前,突然听到有人叫他。
“杨少爷,救我……”
牛奎戴着一副硕大的枷锁,被绑在营门前示众,赤条条的只穿着亵衣,身上伤痕累累,看样子刚刚挨过一顿毒打。
他的旁边,还有两个一起枷号示众的士兵,三个人都受过鞭刑,又戴上几十斤的枷锁,在午后的烈日下暴晒……
牛奎当初逃离青琐阁,碰巧遇到有人招兵,稀里糊涂报了名,然后被送到重庆,在仓库里当一个干粗活的杂兵。
前两天牛奎经过小校场,偶然遇到杨锐,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重庆,而且在军营里很有身份的样子。
杨锐走了以后,牛奎越想越怕,甚至开始胡思乱想,怀疑杨锐是专门来抓他的。
泱泱大明,蚁民得罪了豪门世家,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牛奎便串通了两个同伴,一起当了逃兵。
然后被抓回来,打了个半死。
牛奎受刑太重,实在扛不住,更怕枷号结束后,还要被斩首示众,见到杨锐恰巧经过,把他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出声求救。
搞清来龙去脉后,杨锐想了一下,让伍春去请温承衽。
温承衽也参加了今天的酒宴,很快来到营门前,离得老远就大声和杨锐打招呼,看到旁边的常延龄,又是一通亲热说笑,明显有些喝多了。
“这个牛奎是我的同乡,以前认识的,我想向温库宰讨个人情,把他带走。”
鸡鸣狗盗,皆有其用。
牛奎虽然一身的毛病,也有几分可取之处,最起码,他是想去辽东杀鞑子的。
“就这么点事啊,没问题!我给他报个受刑暴毙,人你直接带走,杨公子要是缺人使唤,另外两个也一起带走。”
今天在酒宴上,温承衽送了杨锐一百两银子,感觉有些简薄了,但是当时人多眼杂,也不好多给,正想私下再补一份礼。
杨锐想要这个逃兵,温承衽乐得顺水推舟,而且买一送二,把另外两个逃兵当成填头。
“杨公子救命!”那两个逃兵一起叫了起来。
“我又不是收垃圾的,要那么多逃兵干什么。”
杨锐不为所动,和温承衽打个招呼,转身走人。
常延龄把温承衽拉到一旁,小声笑道:“老温啊,我看你平常也挺机灵的,今天怎么犯糊涂啦,杨公子既然出手救下这个牛奎,你就应该给杨公子帮忙,把牛奎的救命之恩砸实了,三个逃兵都饶了,还算救命之恩么?”
“哎呀,是我太过糊涂!今天多喝了两杯,如果不是常参戎提醒,差点好心办坏事。”
温承衽一脸羞愧,道:“我这就去向蔡中堂请令,把这两个逃兵斩首示众。”
“这就对了嘛,别忘了把首级挂的显眼点,一定要在水师离开以前,让杨公子和牛奎看到。”
“一定一定,不会再犯糊涂了。”温承衽躬身行礼,礼貌十足的恭送常延龄离开。
转过身来,再看到两个戴着枷锁的逃兵,温承衽的脸上变得杀气腾腾。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水师返航湖广的路上,大家都很轻松,常延龄和林卫梁又缠着杨锐,抓住一切空闲时间给他们讲《射雕》。
鲁宗文本来也是“射雕故事会”的铁粉,却留在重庆,常延龄和林卫梁每次听到后续的精彩情节,都会替他深感惋惜。
但是,故事会又多了几个新听众,李邦美偶然来听了一次后,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逐渐被吸引,逐渐沉浸其中,经常缠着常延龄和林卫梁,询问前面的情节。
除了李邦美,还有几个特殊的编外听众,常延龄的亲兵常子龙,杨锐的护卫伍春,以及刚刚上船的牛奎……每当杨锐讲书,一起在窗户外面听墙根。
杨锐全当不知道,让他们随便听。
《射雕》这本书好就好在三观正,又没有对皇帝的愚忠,哪怕牛奎这种路走歪了的小混混,多听一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道理,肯定也有好处。
船到荆州,靠岸休息,了解“辽案”的最新进展后,杨锐派人和黄琮联络。
黄钺老爷子给的腰牌,必须用起来!
黄琮见到自家老爷子的腰牌,不敢有丝毫怠慢,很快和杨锐约定,在省城秘密会面。
杨锐就在武昌下船,请常延龄帮忙,把巴县乡亲送去武家穴市。
常延龄依依不舍,自称要尽快找个差事,再来湖广请杨锐喝酒。
林卫梁表示俺也一样,下一次来湖广征运粮草的任务,必须还是我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1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