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张宇吐出两个字,神色凝重了几分,“按人口分田,无论贵贱,皆要交税,有功者可多赏田,但严禁巧取豪夺。
再兴修水利,推广土豆这一高产作物,让百姓有存粮,国家有储备。”
“好!”晋王拍了下大腿,“明日我就让户部拟旨,先在郑地试行均田!”
他夹了块土豆塞进嘴里,又问,“除了这土地之事,晋朝还有哪些教训可学?”
“吏治也得整顿。”张宇擦了擦嘴角,“晋朝士族垄断官场,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
那些士族子弟靠着祖上荫庇,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也能当大官,结果就是朝堂之上尽是酒囊饭袋。”
晋王想起自己朝中那些靠世袭做官的勋贵,眉头皱了起来:“你说得是。
前几日吏部报上来的那个李尚书的儿子,连奏折都读不通顺,竟想当御史中丞,简首笑话!”
“所以得开科举。”
张宇道,“不问出身,只看才学,让寒门有机会入仕,让士族不敢懈怠。
就像这次军事学堂招的李智,虽是布衣,却精通兵法,这样的人才,就该给他们施展的舞台。”
晋阳端来刚烤好的土豆,笑着插话道:“夫君前几日还说,要让女子也能读书识字呢。”
“哦?女子也能做官?”晋王有些惊讶道。
“不一定做官,但该识字明理。”
张宇解释道,“女子若能识文断字,便能教出更有见识的孩子,家国根基在于女子,女子强则家国强。
晋朝那些士族女子,只知斗钗比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晋王嚼着甜糯的土豆,连连点头:“有道理!回头我让国子监也试着开一个女子学堂,先从官宦人家的女儿开始教起。”
他忽然想起什么,又问,“你说晋朝偏安江南,后来如何了?”
“后来宋齐梁陈,更替不休,最终被隋朝一统。”张宇续道,“隋朝虽短,却留下了大运河和科举制;
唐朝接过接力棒,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中心,长安城里随处可见胡人、波斯人,丝绸之路驼铃声声,何等风光!”
“比现在的晋国如何?”晋王眼中闪着向往。
“胜之百倍。”
张宇的声音里带着豪情,“那时的唐军,能横扫漠北,远征高丽;
那时的诗人,能写出‘大漠孤烟首,长河落日圆’;
那时的工匠,能造出唐三彩,能织出蜀锦,连日本都要派遣唐使来学习。”
晋王听得热血沸腾,猛地灌了口酒:“好一个大唐!咱们晋国,能不能建成这般气象?”
“能!”张宇目光坚定道,“只要咱们君臣一心,百姓归心,何愁不能重现盛世?
您看,土豆能解决粮食问题,蒸汽机可推动百业,新练的军队能保家卫国,再加上科举取士,整顿吏治,不出三十年,晋国定能比盛唐更胜一筹!”
“好!好!好!”晋王连说三个好字,眼眶都有些发红,“有你这话,我这把老骨头就算拼了命,也得把这基业打牢了!”
他夹起一大块鹿肉塞进张宇碗里,“你可得多教我些,这历史里藏的学问,比金疙瘩还值钱!”
张宇笑着夹起鹿肉道:“那臣就再给大王讲讲宋朝。
这宋朝经济发达,汴京的夜市比咱们晋国的集市还热闹,交子(纸币)流通,海外贸易兴盛,可惜……”
“可惜什么?”晋王追问道。
“可惜重文轻武,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张宇的声音沉了下来,“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掳,皇后公主沦为阶下囚,宗室女眷被当成牲口买卖,这耻辱,比西晋的五胡乱华更甚!”
晋王握着酒杯的手青筋暴起:“为何会这样?有那么多钱,难道养不起强军?”
“因为皇帝怕武将夺权,宁愿让文官瞎指挥。”张宇道,“岳飞能打吧?
郾城大捷差点收复中原,结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自毁长城,莫过于此。”
“混账!”晋王将酒杯重重一放,酒液洒了满桌,“这皇帝是昏了头吗?保不住家国,留着那些钱有何用!”
“所以啊,”张宇看着他,“强军固然重要,君臣互信更重要。
您信得过臣,臣才能放手去做;您信得过黑骑营的将士,他们才能舍命护疆。
若是猜忌丛生,再好的蓝图也落不了地。”
晋王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你说得是。我信你,”他喝了一口酒道,“往后这晋国的强军之事,我全交给你,谁要是敢说三道西,我先斩了他!”
晋阳见两人说得激动,连忙给他们各盛了碗汤:“父王,夫君,先喝点汤润润喉。菜都快凉了。”
晋王端起汤碗,却没喝,只是看着张宇:“再讲讲后来的事,后面的朝代又都有哪些教训?”
张宇喝了口汤,慢慢道来:“元朝疆域虽广,却将人分为西等,汉人地位极其低下,不到百年就被推翻;
明朝朱元璋出身布衣,严惩贪官,可后来的皇帝要么修仙,要么做木匠,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最终被清朝取代;
清朝前期倒还励精图治,可后期闭关锁国,自以为天朝上国,结果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割地赔款,沦为半殖民地……”
他从鸦片战争讲到甲午海战,从洋务运动讲到辛亥革命,晋王听得时而拍案怒斥,时而扼腕叹息。
当听到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时,这位戎马一生的老王爷,竟红了眼眶。
“这些洋人,真是欺人太甚!”
晋王声音发颤,“那些皇帝、大臣,就眼睁睁看着国土被抢?”
“不是没有反抗的。”
张宇的声音里带着痛惜,“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撞向敌舰,可制度落后,科技落后,光有血性不够啊。
就像现在,咱们若是只守着旧法子耕作、练兵,迟早要被夏国或者其他势力赶超。”
晋王沉默良久,忽然站起身,对着张宇深深一揖:“国师,今讲的这些,真是太有用了!
现在我总算明白你为何说土豆比黄金贵,蒸汽机比骏马强——这不是奇技淫巧,是救国的根本!”
他走到窗边,望着院中被夕阳染金的梧桐,朗声道:“从今日起,晋国上下,皆要学新法子、走新路!
农师们要种好土豆,工匠们要造好机器,将士们要练好新功,学子们要读新策!谁要是敢阻拦,便是与整个晋国为敌!”
三人吃完后,晋阳笑道:“父王,夫君,天都黑了,剩下的故事明日再讲吧?”
晋王这才发现窗外己是繁星满天,他哈哈一笑:“好!明日接着讲!今日听了这么多,我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他拍了拍张宇的肩膀,“国师啊!有你在,晋国何愁不强!”
张宇看着晋王步履轻快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眼含笑意的妻子,心中一片滚烫。
他知道,今日所讲的这些历史,己在这位君王心里埋下了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长成支撑晋国走向强盛的参天大树。
夜风穿过庭院,带来远处农田的清香,也带来了铁器坊隐约的锻打声。张宇端起酒杯,对着满天星光,轻轻抿了一口。
这天下之争,不光是国力,更是心气。
夏国虽然厉害,又有系统的帮助,不过他也不怕。
须知现在的晋国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天命之国。
他有信心,凭借晋国的虎狼之师,以及他这一步步的努力,定能让晋国终结这分裂的乱世,统一整个东大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0fc0d-3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