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黄鹤变凤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黄鹤变凤凰

 

经过阿俊的张罗,《凤凰传奇》设计的黄鹤楼装饰方案高票入围,只是在一层正厅的背景墙上是使用《白云黄鹤》图还是《凤凰于飞》图产生了重大分歧。

关键时刻,林岚的导师刘咸豚教授、严燕林的导师王任之教授却一改之前的执着,转而支持林岚和严燕林的想法 。官媒体和自媒体以《黄鹤变凤凰》为标题在显著位置大加报道,不过宣传的导向性己经很明显,黄鹤楼为凤凰楼,好事者还在自媒体上改写了崔灏诗,苦人己乘黄鹤去,此地只剩凤凰楼。李白诗也被改为《凤凰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凤凰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江城市政管理当局文物委员会宗教委员会文明办市志委员会文艺家协会各民主党派七八十个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开了十几天的会,也没法达成统一意见。最后决定发扬民主,向全国全世界征求意见。六个月时间,收到世界各地的建议信300多万件,两种意见还是不分伯仲。

最后王任之教授建议请严老三出马一锤定音,采用《凤凰于飞》背景图案。

方案定了,《凤凰于飞》采用浮雕还是烧制磁砖画,又给专家委员会出了个难题。

黄鹤变凤凰:一场关于设计的争议与抉择

在阿俊的精心张罗下,《凤凰传奇》设计的黄鹤楼装饰方案成功入围,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一层正厅的背景墙上,是使用《白云黄鹤》图还是《凤凰于飞》图,却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关键时刻,林岚的导师刘咸豚教授和严燕林的导师王任之教授,这两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却一改之前的执着,转而支持起自己学生的想法。他们表示,无论选择哪种图案,都应该以传承和弘扬黄鹤楼的文化内涵为核心,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现代审美。

《黄鹤变凤凰》的报道在官媒体和自媒体上持续发酵,争议如同野火燎原,迅速蔓延至整个城市乃至全国。报道中的宣传导向性愈发明显,黄鹤楼仿佛真的在众人的注视下,逐渐蜕变成为凤凰楼。网络上,好事者更是借题发挥,发表诸如“崔灏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将这场争议推向了新的高潮。

在这场风波中,不仅专家学者、设计师和市民们各抒己见,就连普通的麻木车师傅也卷入其中。一位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黄鹤楼的风采,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

“师傅,去黄鹤楼。”游客满怀期待地招呼着一辆麻木车。

“我们这里没有黄鹤楼,只有凤凰楼。”师傅头也不回地说,“你要去凤凰楼,我拉你去。你要去黄鹤楼,自己走。黄鹤楼早就飞到扬州去了。”

游客闻言,一脸茫然。他不甘心,又拦下了下一辆麻木车,希望能得到不同的答案。然而,这位师傅的态度同样坚决:“黄鹤楼?没了,现在只有凤凰楼。你要去就上车,不去拉倒。”

游客彻底懵了。他没想到,一场关于建筑装饰方案的争议,竟然会让市民们的情绪如此高涨,甚至将黄鹤楼的存在都否定了。他西处打听,才逐渐明白这场争议的缘由和背后的复杂性。

在街头巷尾,市民们热议纷纷。有人支持教授的方案,认为《白云黄鹤》才是黄鹤楼的灵魂所在;有人则力挺两个学生,认为《凤凰于飞》更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创新。更多的人则是在这场争议中找到了发泄情绪的出口,将对方案的不满转化为对黄鹤楼本身的质疑和否定。

这场争议不仅考验着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勇气,更考验着整个社会的包容和理解。它让人们开始反思,如何在尊重历史和传承文化的同时,又能接纳新的创意和观念。它也让人们意识到,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楼、一幅画或一段文字,更是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市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和身份认同。

管理当局也想不到,一座楼一幅装饰画的题材为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甚至影响市民的情绪。江城市政管理当局文物委员会、宗教委员会、文明办、市志委员会,七十几个部门经过十几天的激烈讨论,却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评审委员会决定发扬民主,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征求意见。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万件建议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两种意见仍然不分伯仲,支持者各占一半。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任之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请学生严燕林的父亲严老三出马,一锤定音。严老三是青石镇的知名工匠,他在古建筑修复和装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经过深思熟虑,严老三最终选择了《凤凰于飞》作为背景图案。

然而,方案定了之后,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专家委员会的面前:《凤凰于飞》是采用浮雕还是烧制磁砖画来呈现?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面对这个难题,专家委员会再次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无论选择哪种呈现方式,都需要充分考虑其艺术效果、耐久性以及对黄鹤楼整体氛围的契合度。这场关于设计的争议与抉择,再次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青铜门环的撞击声在空旷的评审厅内回荡,仿佛历史的回响。十二扇雕花槅扇在夜风的吹拂下突然齐齐打开,严燕林精心准备的磁吸展板上的光谱分析图随风飘落,露出了背后那把从拆迁废墟中抢救出来的晚清营造尺,铜锈斑驳,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各位请看,这是紫外成像下的《白云黄鹤》壁画摹本。”林岚的激光笔轻轻一点,绢帛上的裂缝间突然浮现出北宋官窑特有的冰裂纹,她解释说,“这些并非普通的皲裂,而是明代匠人运用砒霜调胶仿制的古瓷开片技法,每一道裂纹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她腕间的银镯不小心撞在投影仪边缘,激起一圈幽蓝的光晕,如同历史的涟漪。

王任之教授则举起一块残破的琉璃瓦当,冷光灯下,瓦当上的凤凰纹与楚帛书中的创世神鸟惊人地相似。“光绪年间重修黄鹤楼时,雷氏匠帮在正脊暗格里藏了七枚波斯琉璃眼。”他语气坚定,将瓦当重重扣在会议桌上,“黄鹤楼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汉家楼,它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

评审席上突然传来茶盏碎裂的声音,刘咸豚教授颤抖着拾起钧瓷碎片,釉面下的窑变紫斑如同凝结的血迹,他激动地说:“你们可知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连剥落的墙皮都要编号保存?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敬畏!”他突然掀开西装内衬,露出缝在里衬的《黄鹤楼雪景图》残片,“创新?当年红卫兵就是用创新当借口烧了真迹!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窗外突然传来无人机的蜂鸣声,阿俊叼着铜烟斗闯了进来,身后是全息投影,将明清彩画投射在钢化玻璃幕墙上。“刚黑进市档案馆弄来的好东西。”他得意地按下遥控器,1938年日军测绘图纸突然与BIM模型重叠,钢筋结构的凤凰骨架从唐代斗拱中破茧而出,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

次日,《江城日报》头版炸开了惊雷。头条报道了林岚在明代地砖拓片上发现的阿拉伯数字编码,而副刊则刊登了严燕林团队用断层扫描找到的西夏文祝祷词。自媒体博主在首播中焚烧《崔颢诗集》,灰烬落在3D打印的凤凰模型上,竟形成了天然的釉彩,这一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宗教事务局的官员捧着鎏金转经轮闯进评审会,严肃地表示:“藏传佛教协会抗议凤凰纹侵吞大鹏金翅鸟图腾!这是对我们文化主权的侵犯。”话音未落,非遗传承人抬进樟木箱,掀开红绸,竟是七十二道工序精心制作的“金砖”坯胎,苏州御窑的绝密配方泥料正缓缓渗出血色浆汁,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争议白热化的那夜,严老三独自爬上脚手架。月光将他修补岳阳楼时摔瘸的右腿剪成扭曲的剪影,他老茧遍布的手指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凤凰浮雕,突然掏出祖传的“蜈蚣梯”丈量比例。当晨雾漫过江面时,人们发现他蜷缩在穹顶藻井下,身边散落着被捏碎的磁胎素坯——每块碎片都精确呈现不同朝代的釉料配比,这是他对历史的致敬和坚守。

“用高温陶瓷镶嵌。”老人将烟袋锅叩在方案图上,铜锅灰烬里露出半枚洪武通宝,“就像当年郑和宝船的龙骨,铁力木裹着柚木,再拿椰棕绳缠七重。”他瘸着腿走向材料室,忽然回头露出被酸液腐蚀的牙齿,“记得在陶土里掺武昌起义门的碎砖——凤凰浴火,总得是真火炼过的骨。”

最终答辩会上,林岚突然撕开油画保护膜。画布背面竟是用纳米材料复刻的《凤凰于飞》壁画,每当江风掠过,智能涂层便显现出不同朝代的建筑彩绘色谱,如同历史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严燕林则启动AR装置,全息凤凰每片羽毛都是个微缩黄鹤楼模型,振翅时洒落的星尘全是历代重建的碎砖数据,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壮丽。

评审主任举起明代“执圭”玉器宣布结果,林岚和严燕林,这两个期待己久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激情相拥,热泪奔流,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方案的确定只是开始,要完成这样一幅巨型壁画,林岚和严燕林还要面对数不清的挑战。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eagad-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