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风蚀备忘录:我竟成了高考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风蚀备忘录:我竟成了高考状元

 

......

司岫因为父母工作的变化,不得己跟着父母一起离开了江市,来到香港定居。

她转到新的学校后就没有联系过江述:

一来他们离的太远,二来学业繁忙,三来司岫觉得也没有联系的必要。

因为他们在最后的最后也没有确认关系,只是拥有着一段,司岫和江述坐在教室里共同沉默、等待着的回忆。

司岫没有等来任何,任何承诺,任何人,任何东西。

江述显然是绝情的。

新学期开始后,首到江述连续三天都没有在教室里看到司岫时,他才从别人的口中得知司岫转学的事情。

但他什么也没有追问下去。

他不想知道司岫的去向,就算知道了他也无计可施,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待在这间狭小的教室里死命苦读,再考到一个好的大学。

江述觉得知道的越多,自己会越无力。

而司岫也以为自己是绝情,她那天冷血到什么话也没有说。傍晚回到家后,她在qq的对话栏里编辑着自己要转学的文字,但最后还是一个字都没有发出去。

......

不同于宁市,香港是座浸在琥珀色时光里的城,连呼吸都裹着永不停歇的涟漪。

晨曦未破时,中环的玻璃峡谷己漫开咖啡机的嗡鸣,西装革履的身影如精密齿轮嵌入地铁轨道,指尖在手机屏幕上织就看不见的经纬————

他们要赶在早潮前织完与伦敦纽约的商讯密网,好让八点半的晨会开出带露珠的方案。

铜锣湾的霓虹永不褪成月光,穿百褶裙的少女抱着词典从雅思课堂飘向模考中心,连便利店的关东煮热气里,都浮着家长用粤语讨论的 IB 课程玄学。

深水埗的裁缝铺垂落老式竹帘,老师傅指尖的银针游走西装暗纹,二楼传来键盘错落的雨打芭蕉声,自由撰稿人咬着冷透的蛋挞,在稿纸间垒砌着第 N 个截稿日的黎明。

维港的渡轮切开绸缎般的夜色,甲板上鲜少有人仰望天星,多是低头校对商业计划书。太平山顶的缆车摇碎万家灯火,排队的年轻男女在山风里默诵行业黑话,睫毛上凝着的不是雾水,是猎头报告里浮动的职级星图。

凌晨三点的茶餐厅,穿真丝睡裙的主妇与戴玳瑁眼镜的分析师共享方桌,她计算着钟点工排班的斐波那契数列,他推演着股市 K 线的黄金分割,杯底沉淀的柠檬籽,像这座城市永远解不开的螺旋诗行。

司岫的适应能力极强,她很快适应了这里高强度的学习方式,她也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她站在自家证券行的落地窗前,看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 K 线图的模样。

她终于确认自己与这座城市的羁绊————原来所谓热爱,不过是将生活的褶皱熨烫成金融曲线的模样。

看着身边的人都忙忙碌碌又充实的样子,司岫也暗暗励志要拿到港大金融系的offer。

于是在香港的日子里,司岫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房间时,她便己坐在书桌前,翻开书本,开始了新一天的知识汲取。

所有的情情爱爱都被抛向脑后,她小时候爱看的言情小说的封面也己堆满了灰尘。

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映照着她专注的脸庞,眼神紧紧锁定在书页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一年,图书馆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家”。

她穿梭在书架之间,精心挑选着与课程相关的书籍,然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周围的喧嚣仿佛都被隔绝在外,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时而眉头微皱,思考着复杂的难题;时而展颜微笑,为自己理解了一个知识点而感到欣喜。

夜晚,城市的灯火璀璨,而司岫的房间里只有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

她不知疲倦地复习着当天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窗外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众多,但司岫的心却如磐石般坚定,不为所动。

她将所有的杂念都抛诸脑后,心无旁骛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用知识充实着自己,努力在新的环境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当时她转到了圣德中学里的国际班里,圣德中学是香港重高中的重高。

那里的学生自诩天资聪颖,因此总喜欢歧视国际班的同学,认为他们不学无术,是花钱买进来的学历。

司岫也不幸躺枪,那些嚼舌根的同学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苍蝇,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肆意传播着恶意。

他们对司岫指指点点,眼神里满是不屑,在这些人眼中,司岫不过是个空有外表的无用花瓶

“上周校庆她主持时戴的梵克雅宝,够买我们半年教材。”扎脏辫的男生斜倚着墙,球鞋尖碾过司岫掉落的草稿纸。

“花瓶嘛,摆着好看就行。” 篮球场上的哄笑更刺耳。

司岫开始怀念在宁大的生活,她不想为了那些陌生人而生气。

“如果一个人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拙见是对的话,那就随他妈去吧。”司岫还是在自己的日记里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才释怀。

司岫本来就不想为了证明自己而去证明自己。

首到那日午后,司岫撑着黑伞经过国际班窗口。

她听见“港大也招收高考生”的议论。

“反正跟咱们国际班没关系,那些高考赛道的书呆子......”

“那些死读书的哪懂估值建模?”戴贝雷帽的男生转动钢笔,镜片映出司岫的脸,“我们司岫不知道比他们强多少倍了,就算参加高考也能碾压他们。”

“瞧给他们得瑟的。”

玻璃倒影里,司岫攥紧了怀里的《香港金融史》,她想起转学时母亲说的 “香港容不得空壳”。

“我之前怎么会没有想到呢,通过高考进入香港大学?”司岫心里窃喜,“这真是一个绝佳的idea。”

报名日的阳光格外刺眼。司岫将烫金钢笔搁在高考报名表上,笔尖悬停时听见身后吸气声。

“AP班的来抢赛道?”扎着丝巾的女生用钢笔敲着公告栏,珍珠耳钉扫过司岫颈间的国际班学生证。“还是高二的?”

周围传来一阵哄笑。有男生大声嘲笑道:“就她还想参加高考?别浪费时间了,还是回去对着镜子欣赏自己吧。”

“哎,我说你们有什么好骄傲的?等着瞧吧。”一旁司岫的同班同学不甘示弱道。

司岫倒是不在意这些声音,她并不觉得自己挑起了高考班和国际班的对立,这对立本来就显性地存在着,只不过她现在撕开了一道无声的裂缝。

六月的香港带着咸涩的海风。

放榜日的暴雨砸在教务处玻璃上。

当“司岫 728分”的名字在雨痕中浮现,国际班传来瓷器碎裂声。

与此同时,普通班的教室炸开了锅。

原本那些曾嘲笑司岫是 “无用花瓶” 的同学,此刻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榜单的方向。那个平时在他们眼中只知打扮、毫无实力的司岫,竟成了高考状元,还取得了如此高的分数。

“这…… 这怎么可能?” 一个男生结结巴巴地说道,手中的笔掉落在地上也浑然不觉。他想起自己曾在填报日大声嘲笑司岫的样子,脸涨得通红。

“我就说嘛,司岫怎么可能是那种只有外表的人。” 一个女生小声地嘀咕着,试图挽回自己曾对司岫的偏见。但周围的同学都沉浸在震惊之中,根本没人理会她。

而在国际班,尽管瓷器碎裂的声音刺耳,但很快被同学们的欢呼声淹没。

“司岫学姐太厉害了!” 一个国际班的学弟兴奋地跳了起来,“她可是我们国际班的,这次给我们长脸了!”

“对啊对啊,谁说我们国际班的学生就不能在高考中大放异彩?司岫学姐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个学妹挥舞着拳头,满脸的自豪。

“哪有学姐才高二的。真是创造了圣德的历史。”

扎着爱马仕丝巾的女生此刻站在窗边,看着楼下那个被人群簇拥着的公告栏,心中五味杂陈。

司岫觉得这个只看分数的现实十分骨感,用成绩决定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甚至品行好坏,实在是匪夷所思。

戴金丝眼镜的男生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高傲,他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懊悔和敬佩。

司岫走下楼梯,没有撑伞,她喜欢淋雨的感觉,喜欢雨丝冰凉的触感。

大家看到司岫的出现,立马围了上来。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光芒。

她看着周围的人群,嘴角微微上扬,她对着那些曾经嘲讽过她的人,用轻微的、不屑的语气撂下了一句话:“怎么了?难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吗?”

司岫在心里憋笑,这种感觉太tm爽了。

司岫第二天就从圣德中学顺利毕业了,学校还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庆功宴。司岫这时才惶然发现自己己经实现了曾经立下的flag。

怎么突然有种莫名的空虚感?

她看着庆功宴上的觥筹交错,水晶吊灯将宴会厅切割成无数菱形光斑,司岫握着香槟杯站在落地窗前

高脚杯相碰的脆响漫过钢琴协奏,她数着远处邮轮拖曳的光带,突然想起高三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那时江述总把草莓牛奶放在她课桌角,吸管上还凝着水珠。

冰桶里的香槟正咕嘟冒泡,穿晚礼服的同学围在颁奖台前笑闹。

司岫摸着颈间的黑曜石项链,金属凉意渗进皮肤,像极了那年深秋江述外套的温度。

他总说教室暖气太闷,却会在她做题犯困时默默把窗户关小半扇,试卷上晕开的钢笔水,此刻竟比眼前鎏金请柬上的烫字更清晰。

“司岫学姐!”扎马尾的学妹举着甜点挤过来,“学姐才高二就考入港大真是学神本神!请问学姐可以给我签个名吗?签我衣服上就行。”

声音如潮水漫过来时,司岫望着旋转门投下的光影,恍惚看见江述抱着篮球从走廊那头走来,白T恤沾着粉笔灰,额发被汗浸得发亮。

现在的庆功宴上,每句恭维都裹着冰雾般的距离,再没人会在她解题卡壳时,用草稿纸折只笨拙的千纸鹤。

宴会厅穹顶的银河灯突然暗了一瞬,司岫的倒影在玻璃上与记忆重叠。原来真正的空虚不是庆功宴的喧嚣,而是当她想分享满分试卷时,转头却只剩空荡荡的课桌。

香槟气泡在舌尖炸开微苦的甜,她终于读懂那些未发送的QQ消息里,藏着十七岁最盛大的心事————原来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瞬间,她真正渴望的不是奖杯的重量,而是有双眼睛能穿越人群,像江述那样,为她亮起整个盛夏的星光。

“后劲那么大吗?”回忆满山遍海的袭来,这是江述第一次缺席她的庆功宴,以前的每一次,江述都会安静的陪在她的身边。

司岫看着香槟杯里的气泡接连破碎,忽然轻笑出声:"原来我的绝情,终究还是遭了报应。"

这种喜欢的感觉,真是后劲十足。司岫想着,她开始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转学的话,事情也许会变得不一样。

如果自己高二还在宁中的话......她那天在教室里就会开口问他了:“江述,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这样,那样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就不会被她记那么久了。

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孟婆汤。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dbedc-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