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9 章 灭孔压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409 章 灭孔压儒

 

有晋商道:“今朝廷打压士子,吾等所扶植之人亦受波及,难道吾等便无所作为?”

老者言:“此刻需忍耐,待风头过,再重作布局即可。只要未伤及根本,诸事皆易。”

于士绅豪族而言,忍耐乃平常之事。但使根基尚存,便不乏搅弄风云之机。横竖无论如何,其生活较之百姓,要好上千倍百倍。

话虽如此,然仍有人觉心有不甘。

有士绅豪族觉得还是应该争一争,能留下多少棋子是多少。

彼等以为,若就此蛰伏,先前苦心经营之功恐付诸东流。

即便局势艰难,亦当奋力一搏,冀能多留可用之人,或于日后变局中寻得转机,不至全盘皆输,方不负往昔筹谋。

老者叹曰:“汝等勿忘,若负隅顽抗,一旦朱元璋令辽国公常孤雏出手,吾等恐难辞其咎。”

有年轻一辈不服气:“怕什么?!辽国公的手还能伸到山西不成?咱在山西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岂会惧他?即便他真有动作,咱也未必便毫无还手之力。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总好过这般畏畏缩缩,坐以待毙。”

老一辈闻言,面色一沉,厉声道:“休得胡言!辽国公手握重兵,圣眷正隆,其势如日中天。

朝廷之力,岂容小觑?

山西虽为吾等盘踞之地,然在朝廷眼中,不过一隅之地耳。

若真触怒朝廷,引辽国公大兵压境,吾等家族上下,皆将面临灭顶之灾。

汝等年少气盛,不知深浅,切不可因一时之冲动,而陷家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凡事当以大局为重,切莫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德高望重之一老一辈又缓缓道:“年轻气盛,在这一辈想要撼动辽国公和朱元璋是绝无可能。

咱士绅豪族最不缺者,便是耐心。

朱元璋现今强势,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如此作为,实乃为大明稳固根基。

但他总有龙御归天之日,后世之君,行事风格或有不同,未必皆如他这般果敢狠厉。

那时节,局势或有转圜。

吾等只需韬光养晦,静候时机,方为上策,切不可莽撞行事,自招灾祸。”

年轻一辈仍是满脸愤懑,皱眉说道:“吾等多年来,付出诸多心血,投入无数资财,精心布局,培植势力。

如今竟要这般轻易放弃,实在心有不甘。

那些耗费的精力与财富,难道就此付诸东流?

难道便无他法可想,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大好局面化为泡影?”

言罢,众人面面相觑,神色间满是不甘与无奈。

老一辈见状,神色稍缓,语重心长道:“汝等莫急。当今太子朱标,生性仁厚,与朱元璋行事风格大不相同。

其为人宽和,善纳谏言,日后若登大位,于我等而言,或有转机。

以其性情,想必不会如朱元璋般雷厉风行、强硬打压。

我等只需暂且隐忍,耐心等候时机。

待朱标登基,那时或有可为,如今贸然行事,实非明智之举。”

年轻一辈闻言,仍是面露忧色,忙问道:“那鞑靼那边又当如何处置?难道真要就此斩断联系?此前与鞑靼往来,互通有无,于我等获利颇丰,骤然断了往来,损失巨大。且鞑靼行事难测,若因此生怨,恐生他变。还望前辈明示,该以何策应对?”

老一辈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汝等无需忧虑。鞑靼虽口出威胁之语,却断不会真与我晋商闹翻。

彼等所需诸多必需物资,皆赖我晋商为之筹措。

若无我等,彼等诸多物资匮乏,日子必不好过。

鞑靼并非愚钝之辈,其中利害,他们心中清楚得很。

所以,即便嘴上逞强,也定会权衡利弊,不会轻易与我等决裂。

我等暂且稳住阵脚,不必自乱。”

晋王见山西士绅豪族与晋商安分不少,心中难免存疑。然如此倒也甚好,为其省去诸多烦扰。

应天府午门之处,孔家众人被押解至法场。

锦衣卫于众人之前,高声宣读孔家之罪状,引得围观百姓义愤填膺。

百姓听闻罪状,群情激愤,纷纷开口痛骂:“曲阜孔家,本应秉持圣训,为世楷模,不想竟做出这等伤风败俗、祸国殃民之事!平日里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行径卑劣!”

“孔家世代受朝廷恩宠,不思报国,反倒贪赃枉法,勾结奸佞,真乃孔圣人之不肖子孙,有何颜面立于世间!”

“如此败类,败坏孔家千年清誉,当千刀万剐,以正国法,以平民愤!”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骂声不绝于耳,脸上皆是怒不可遏之色。

恰在此时,有一读书人模样者,挺身而出,欲替孔家打抱不平,高声喊道:“诸位且慢!孔家传承千载,向来德厚流光,恐其中有误会,莫要轻信一面之词!”

然百姓正自激愤难平,哪听得进他言语,瞬间,唾沫星子如雨点般朝那读书人飞去,有人怒喝道:“你这书呆子,定是收了孔家好处,在此胡言乱语!”

说罢,便有人趁乱下黑手,对着那读书人一顿揍。

只见那读书人抱头躲闪,却仍难敌众人拳脚,不一会儿便被打得鼻青脸肿,瘫倒在地,再不敢言语。

官差于一旁冷眼旁观,见场面稍显混乱,便上前维持了一下基本秩序,喝止众人莫要闹出人命。

然对于百姓打骂那替孔家说话的读书人之举,除了这简单干涉,便不再理会,任由百姓尽情发泄心中怒火,只待宣读罪状完毕,好按律行刑,了却此事。

监斩官举目观瞧,见时辰己然届满,遂高声下令:“行刑,枭首!”

曲阜孔家之主要人等,一批又一批,依次排队,静待处决。

一时间,法场上刀起头落,鲜血西溅,不多时便己然血流成河。

于法场观刑之士林众人,皆满面戚然,不住摇头叹息。

“儒林大旗竟就此倒下,往后我等日子,怕是愈发艰难了。”

众人心中暗自思忖,神色间满是忧虑与无奈。

大明己然变天,朱元璋之威势,至此己达顶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hidbf-40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