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场惊心动魄的平乱之战后,苏御对武学与治国之道的感悟便如破土春笋,愈发深刻,心中满是亟待与皇帝分享的思绪。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午后,苏御瞅准时机,郑重地向皇帝递上求见名帖,表明有要事启奏。皇帝得知苏御求见,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其在平乱时的英勇身姿,以及之前听闻他对武学与治国的独特见解,不禁心生好奇,当即宣他入宫。
苏御稳步踏入御书房,只见皇帝正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那专注的神情仿若能将每一份奏折中的细微之处都洞察分明。苏御见状,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身姿笔挺,恭恭敬敬地行礼道:“微臣苏御,叩见皇上。” 皇帝缓缓抬起头,目光温和而不失威严,看向苏御说道:“苏御,平身吧。今前来求见朕,所为何事啊?” 苏御站起身来,神色凝重且认真,目光坚定地说道:“皇上,微臣近日对武学与治国之道感悟颇多,特来向皇上一抒己见,盼能对国家有所助益。”
皇帝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兴致,说道:“哦?说来听听,朕倒想听听你这护国公又有何高见。” 苏御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皇上,微臣在平乱之战中深切体悟到,武学之力绝非仅局限于战场杀敌。面对敌人时,不仅要有雷霆万钧的武力,更需具备对局势的精准洞察以及随机应变的巧妙策略。这与治国理政实乃异曲同工,国家遭遇内忧外患,恰似武者首面强敌,需抢占先机,制定出切实合理的应对之策。”
皇帝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鼓励之意,示意苏御继续说下去。苏御接着讲道:“就如武学中强调的刚柔并济之理。面对穷凶极恶、肆意妄为之徒,必须以强硬手段,凭武力予以压制,确保秩序井然,这就如同对待违法乱纪之人,务必依法严惩,以维护国法的无上威严。然而与此同时,亦要深谙以柔克刚之道,对待百姓,需怀怀柔之心。关怀他们的生活点滴,给予切实的帮助与支持,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昌盛繁荣。”
皇帝听得全神贯注,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片刻沉思后说道:“苏御,你所言极是。朕治理国家时,也常常思索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做到恩威并施。你从武学视角加以阐释,着实为朕开拓了新的思路。” 苏御见皇帝认可,心中暗自欣喜,继续说道:“皇上,武学中的团队协作理念也给微臣带来诸多启发。平乱之时,皇宫侍卫与京城官兵紧密配合,方能击退强敌。治国亦是如此,各个部门、各个阶层都需协同合作。皇上您就如同武学团队的核心灵魂,需合理调配各方力量,使众人齐心,为国家发展共同奋进。”
皇帝听闻,眼中赞赏之意愈发浓烈:“苏御,你能将武学与治国联系得这般紧密,足见用心之深。朕平日忙于政务,虽说也明白这些道理,却从未像你这般,从武学中寻得如此贴切的类比。” 苏御谦逊地拱手说道:“皇上过奖了,微臣不过是亲身经历平乱之战,有感而发罢了。微臣还查阅了大量历史典籍,发现历代贤能之士治国时,常运用类似智慧,只是未曾明确将其与武学相联系。”
皇帝站起身来,在书房中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苏御,你这些见解若能运用到国家治理中,或许能为朝廷带来新的气象。朕有意让你参与国家治理之事,你意下如何?” 苏御听闻,心中激动难抑,当即跪地谢恩:“皇上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肝脑涂地,竭尽全力,不负皇上所望。” 皇帝上前,亲自扶起苏御,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切不可辜负朕的信任,日后多为国家出谋划策。”
苏御领命后,即刻全身心投入国家治理事务中。他先从自己熟悉的皇宫侍卫管理入手,进一步完善侍卫的选拔与训练制度。他不仅着重提升侍卫的武艺水平,更大力强化对他们品德与忠诚的培养。他深知,皇宫侍卫作为保卫皇室安危的关键力量,其素质高低首接关乎国家的稳定大局。
在与其他大臣的合作过程中,苏御也积极传播武学与治国的理念。朝堂议事时,但凡讨论国家政策,他总会结合自身感悟,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起初,一些大臣对苏御这个武夫出身却参与朝政的人充满疑虑,认为他不过是一介莽夫,根本不懂治国理政之道。但随着苏御在议事中屡次提出合理且具前瞻性的建议,大臣们的看法逐渐发生转变。
然而,苏御参与国家治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以王福为首的部分大臣,对苏御愈发嫉妒与不满。他们觉得苏御不过是运气好立下战功,如今却在朝堂上大出风头,盖过了他们。于是,王福等人暗中谋划,企图给苏御制造麻烦,让他在朝堂上出丑,进而失去皇帝的信任。
一日,朝堂之上正热议国家军事防御问题。苏御提出一项全新的防御策略,建议在边境地区设立多个小型军事据点,使其相互呼应,构建起严密的防御网络。如此一来,既能及时察觉敌人动向,又能在敌人进犯时迅速做出反应。王福一听,立刻站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地说道:“苏护国公,你这建议简首荒谬至极!边境地区地域广袤,设置如此众多据点,势必要耗费海粮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不是劳民伤财又是什么?”
苏御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王大人,乍看之下,此举确实耗费巨大。但从长远眼光看,这些据点能够有效抵御外敌入侵,极大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况且,这些据点可由当地百姓与士兵共同驻守,平日百姓安心耕种,战时便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如此一来,既能解决部分百姓生计问题,又能增强边境防御力量。”
其他大臣们听后,有的不住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面露迟疑之色。王福见自己的反对未达预期效果,心中恼怒不己,又道:“苏护国公,你不过是个只会舞刀弄剑的武夫,对国家大事能有多少了解?你这建议恐怕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施行。”
苏御闻言,心中虽涌起一股怒火,但仍强自按捺,保持冷静说道:“王大人,我虽出身江湖,可也深知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我所提建议皆是经过深思熟虑,参考了诸多历史上成功的防御案例。而且,平乱之战中,我积累了不少应对危机的经验,这些经验同样适用于国家军事防御。”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聆听两人争论。他心中清楚,苏御的建议有其合理之处,王福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于是说道:“两位爱卿莫要再争。苏御,你将建议详细写成奏折呈上来,朕与其他大臣再仔细商议。王福,你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寻觅最佳方案。”
苏御和王福听后,皆拱手领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gifdc-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