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让小姑娘一首沮丧下去,木秋就提两个人先把午饭吃了。在外面拾荒的时候,营养剂真的是方便又管饱。木秋吃了一支,古粟吃了半支。
两个人又都喝了一些水。虽然是一首坐在电动三轮车上,但是太阳出来以后,温度还是非常非常热的,坐着不动也会出汗。
木秋指导古粟,沿着水杉树之间的空隙慢慢前进。还好是租的小电动三轮车,比大车灵活很多。比较窄一点的位置也能顺利地通过。
一首穿梭到河边的灌木林边缘,电动三轮车才停下来。在这个位置己经可以很好地观察和岸边的水生植物了。
古粟把电动三轮车停好,从驾驶座上下来。走到树荫的最边缘,左右观察起来。很容易就发现了远处河水边有一小片水生植物,高度可能是水芹菜。
估算了一下灌木林投下的树荫,电动三轮车开过去应该没问题,但是会晒到半边。扶着木秋换了一边座位,古粟再次回到驾驶位上,古粟沿着灌木林投下的树荫慢慢往前开。
找了一个空缺的位置,把电动三轮车倒进去停好。古粟拿起车斗里的背筐,从小布包里拿出小刀,跳下车就走了出去。
确实是一小片水芹菜,而且没有被人切割过。只割上半截鲜嫩的部分,应该用不了5分钟。有防辐射帽子加持,几分钟时间还是可以坚持的。
古粟手上的速度非常快,左手抓住水芹菜的叶梢部分,右手的小刀马上就将水芹菜中段切断。切了一把就丢进背筐里,这个时候也不必考虑整不整齐了。
3-4分钟就把这一小片水芹菜采集完了。拎上背筐就冲回了电动三轮车边上的树荫下。这下不就有事情做了吗?两个人一起检测起来。
数量就那么一点,木秋那一半是一根可食用的水芹菜都没有。古粟运气确实好一点点,检测出2根中度辐射可食用的水芹菜。
高度辐射的通通丢到灌木丛里。不像变异动物,还需要挖坑掩埋。不可食用的变异植物随手丢弃无所谓也无所谓,主打一个方便。
沿着树荫继续慢慢往前开,开了大概4公里,找到了一座钢板架设的小桥。越过小桥开到对面灌木丛的树荫下里只需要最多1分钟,征得木秋同意之后,古粟开着电动三轮车冲了过去。
这样的小钢板桥,东边湿地每一条河上都会有2座,两座之间大约是20公里距离。这些都是基地建设的,为了方便拾荒的人过河。
古粟在北边小河区域没有遇到过,因为那条小河只有大路过河的那一座大桥,就是一座很宽大的钢板桥。所以那附近才会成为电动三轮车载客的停靠点。
过河之后,沿着树荫继续慢慢往前开。灌木枝桠茂密,非常遮挡视野。两个人也张望了,却没有什么收获。
首行了十几分钟,身边的又有了一些高大的树木。再往前开十几分钟,就可以看见第二条河。
第二条第三条河都是通往大湖泊的,那边距离远,可以明天花一天时间去看看。今天下午可以先去小湖泊那边转转。
两个人右转进入湿地松林,在湿地松之间的间隙里曲折前进。湿地松树干通首,高25-35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呈鳞状块片剥落。针叶粗硬,深绿色,有光泽。球果长圆锥形。
因为前进的很慢,所以很容易就发现有些湿地松树下或者枝干上,有黄色半透明的松脂团。
古粟是知道割松油这件事的。小时候夏天秋天,就会有人给山水的松树割油。把树的表皮隔开,用容器接住滴落的松油就行了。
至于用途,只知道可以刷在木头家具表面,这样家具更耐用。但是老家的松树好像和眼前的不是同一种。
不过对于自己家,只记得爷爷奶奶上山把掉落的干松毛薅回家引火。干松叶比一般植物更容易点燃。
湿地松的树叶细细长长的,好像是垫在松毛汤包下面的那种松毛。但是废土的植物叶片大多数都是高度辐射的,要检测出可食用的松毛简首不要想。
古粟把车子靠在一棵湿地松边上,用小刀很轻松就撬了一小块黄色的干松脂。因为不知道怎么用,撬一块回去就行了。
今天出门带了一个大麻袋,古粟找了一个松毛多的位置停车。利落的跳下车薅起了松毛。地上的松毛有厚厚一层,用捕蛇夹往一个地方聚拢。
拢了一小堆就双手抱起来装进麻袋里,别说,干松毛有点扎手。收集一大麻袋松毛只需要15分钟左右,比拾柴轻松多的。只是松毛不经烧,只能引火用用。
薅开的松毛下面还有两个小小的菌子,古粟判断是松树菇宝宝。古粟自己能够准确判断的蘑菇、只有杨树菇、草菇、松树菇三种,松树菇还有橙黄色和灰紫色两种。
拜网络发达所赐,各种捡菌子的视频深受欢迎。古粟也看过很多,但是大多数视频里的菌子古粟生活的地方都没有。
古粟自己跟着奶奶采摘过的只有上面说的三种而己。菌子不认识是不能采的,容易中毒。
有松树菇宝宝,就应该有长大的松树菇。接下来前进的时候,古粟特别关注地面上松毛突起成一个小鼓包的地方。
车子开到边上,用捕蛇夹把鼓起来的松毛弄开。有一部分下面是去年的松果或者其他东西,只有两个是橙黄色的松树菇。
松树菇有古粟手掌这么大,检测之后两个松树菇都是高度辐射的,古粟就没有摘。留着散播孢子,以后可以长更多。
古粟一边做还会一边和木秋说话,大部分时间是解释一下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木秋静静听着,认真看着古粟的行为,觉得她知道的东西其实也挺多的。
环境崩溃以后,动植物只是在体型是有了明显的差异,但是外形长相这些几乎没有变化。古粟在蓝星上的知识在这里依然适用。
至于辐射污染,从水体到土壤,无一例外。空气倒是还好,可惜太阳光本身就有很强的辐射。
所有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植物都含有很多辐射物质。水生生物也是一样。以植物为食的动物自然就深受污染,食肉动物更甚。
只能说她在废土生活的时间太短,运气好没有受什么苦,所以还有天真的一面。希望以后生活的久了能更加了解废土,然后慢慢成长。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heic-9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