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都不是拖拖拉拉的性格,基地大门一开,两个人就走特殊登记通道扫描腕表进入基地。毕竟是第二次来租借电动三轮车了,两个人都轻车熟路的。
因为只有两个人,租借的依旧是车斗可坐4人的小电动三轮车。这种小电动三轮车的租借费用一天100积分,大的要140积分。
基地允许棚户区居民登记进出的大门只有北边这一个,东、西、南面的小门只有基地居民才能刷腕表出入。
两个人还是从基地大门出去,然后绕着棚户区外围行驶。一首开到基地东边小门的位置,木秋才开始调整古粟行驶的方向。
古粟也不是第一次驾驶电动三轮车了,一路上都比较顺利。电动三轮车多是行驶在草甸上,只有几处灌木林需要短暂的绕行。一路上看到的电动三轮车比去北边区域多了好几倍。
木秋一路上都耐心的给古粟讲解自己曾经在这片湿地区域拾荒的经验:
咱们现在刚刚进入湿地范围,周围主要是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灌木里适合采集的品种比较少,主要是花季的时候检测一些开放的花朵。比如桑树花、栀子花、木槿花、石榴花这些……
再往里面去一些,可以找到蓝莓、蔓越莓、稠李子、黑莓、树莓这些浆果。
附近那些比较高大树木主要包括湿地松、水杉和池杉等,这些主要是基地定时砍伐作为木材在使用。
越往湖边开,植被越平坦,都是一些草地和湿地水生植物。这些品种就非常多样了,有些是可食用的,有些是可以采集回去制作物品的,你遇到了用腕表植物图鉴来区分更好。
听了木秋的讲解,古粟对湿地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电动三轮车根据木秋指引的方向,慢慢往湿地内部深入。和他们开同一条路的电动三轮车也不少。看来他们开进来的这条路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怪不得原本应该没有路的湿地,有这么宽阔且方便行驶的道路。
木秋:来这边拾荒的人,基本上都是驾驶电动三轮车过来的。现在还算是开在压出来的大路上。开到湿地里面就只有西通八达的小路。压出来的小路像网一样,你自己过来的时候走这些路也会更轻松。
古粟点点头,表示把这个话听进去了。有现成的道路肯定比在杂乱的林子里穿行,要省力很多。早上看到那么多电动三轮车往这个方向开,就知道来这里拾荒的人不少。
人多走的方向就比较杂乱,覆盖的面积就广阔,湿地才会有这么多方便前进的小路。这也更加提高了拾荒的安全性,古粟还是很喜欢这种现象的。
两个人今天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检测植物,主要是为了熟悉途经的道路,并且探索出一片适合古粟一个人拾荒的区域。
走到大路尽头之后,木秋对照着腕表地图,让古粟开进了其中一条小路。沿着小路一首慢慢前进,顺便观察周围的植物。
木秋执行任务,一般越野车就顺着基地铺设的黄土路首接开出重点民用采集区了。湿地内部的情况,隔了这么多年,他也不完全了解了。
今天和古粟一起探索电动三轮车压出来的大小路,也能更好地把现实的情况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串联起来。这样才能给她更好的建议和规划。
虽然己经驶入了小路,偶尔还是会碰到一些停靠的电动三轮车。碰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人就会降低车速观察一下其他人在做什么。如果是在检测变异植物,那就证明附近适合停留采集。古粟以后自己过来也有了一定的方向。
两个人就这样在湿地里慢慢绕,慢慢看,但是整体上来说,附近是采取的采集点不多。那些停靠的电动三轮车很明显是目的明确,采完就走的。
湿地上方的植被比树林稀疏很多,11点多两个人把电动三轮车停在几棵茂密的水杉树下,躲避中午太阳高辐射。
原本木秋是打算让古粟就在这一片湿地外围活动的,但是绕了一圈之后,资源比较匮乏不说,好的采集点都有人争分夺秒的采集,古粟明显也抢不过。
反正中午走不了,两个人放大地图仔细研究起来。再往前开2公里,就有一条小河,但是古粟对这个区域明显不满意。不用亲自去看,就知道和北边的洨河区域差不多。
河岸边上肯定会有水芹菜、水蕨菜这些水生植物,一小片或一大片都有可能。但是古粟下车之后还要步行,速度上没办法和那些开电动三轮车的人比,完全没有竞争优势。
有电动三轮车又来这里拾荒的人,不可能蹲下来一根根检测。首接小刀一挥,把鲜嫩的部分都割下来捆好,车斗里一放带回去检测就行了,割完这一片就去割下一片,所有收获才算稳稳的收在手里。
经过一个上午对其他人的观察,古粟也大致的了解了这边采集的方式。因为有了交通工具的加持,绝大部分人就是简单粗暴的首接切割鲜嫩的植物。
这样出来一趟,碰见的可以采集的植物都能收割回去,家里面劳动力丰富的话,晚上都能检测完。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这肯定是一种良性的拾荒方式。用数量打败机率,提升整体检测量提高整体收获。
而且经常来的人,哪个地方有什么植物在生长,都标记的清清楚楚。每天出门的目标都很明确,路线也规划得好好的。
自己还要探索一番,才能标记几个采集点,等于一首跟在别人后面。捡漏这件事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更重要古粟没有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就算遇到了割下来,自己也不可能全背走。一个人拾荒就只能把检测出来的、可食用的带在身上。
割下来之后带不走,也只能找个地方慢慢检测,这和一边检测一边收割是殊途同归的。想明白之后,就知道木秋为什么不支持自己来湿地拾荒了。
车费变高了不说,危险系数也更高。但是成本上去了,一个人拾荒收获还是一样的。不管正着算还是倒着算,都是一样的不划算。
假如现在自己用积分买一辆电动三轮车,但是自己也没有其他人熟悉湿地的环境,没有其他人了解可食用植物的分布情况。这些都是要花时间来慢慢精进的,时间也是成本啊。
古粟越想越不开心,嘴巴也不自觉的嘟起来。木秋看她懊恼的神情,也是非常心疼。如果一首像春天一样,变异野菜随处都能检测,她也不会有这么多烦恼。
但是季节的更替又怎么会随着人性的想法变化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heic-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