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来了咸阳,昭明仿佛是重新变回了大学生,天天在典客署学外语。
那个匈奴人勿术每天看起来倒是挺快乐的,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上班的时候到处找人聊天,下班就走。
真好,昭明看着他,心想,有时候脑袋空一点反而是一种幸福。
不过今天勿术也不能闲着了,今天忽然整个典客署都在忙。
“怎么了,勿术,今天有什么事吗?”昭明问他。
“齐国的使团要来了啊,”勿术告诉他,“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我确实不知,多谢前辈指点。”昭明说。
“谢什么,”勿术说,“对了,快,你也来干活,别闲着。”
“齐国的使团来是做什么的,有消息吗?”昭明跟着勿术一起忙活了起来,随后问道。
“我听说,是齐妃梦见一条龙盘在肚子上,然后怀孕了,秦王高兴,要接她的父母过来呢。”勿术告诉他。
什么鬼,昭明虽然在历史书上也见过类似的桥段,但听着别人亲口讲出来,这还是第一次。
“你别听他瞎说。”求尧在一旁搭腔,“这世界上只有一条龙,那就是大王。”
看看人家这政治觉悟,昭明心想。
“还有,还有,”勿术见他俩都不信,于是提出了第二个说法,“齐王说要和秦国打仗,国内己经准备了足够三年吃的粮食,是来宣战的。”
齐王有这个本事吗?昭明心想。
“不是吧。”求尧显然也不信,“我倒是听说,这回是齐国的方士在海外发现了仙山,要来给秦王献长生不老药。”
“世界上哪有不老药,”勿术说,“你还好意思说我,你不也是瞎扯。”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不靠谱的听起来还挺真?昭明心想。
齐国这个神奇的国家,滋养了一堆神仙方士,忽悠完了齐王,又忽悠秦王,事情败露之后,秦王大怒,杀了一批。不过看上去没起到什么作用,后继者们春风吹又生,到汉代继续大搞谶纬神学,连带着汉代也忽悠瘸了。
说起来,篡了西汉的王莽,据说是改姓后的田家后人,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也挺信谶的。
“好了,你们几个,别在私下里说闲话。”典客上来制止了他们,“叫秦王知道了,要你们的脑袋。”
秦王此时倒真的没有那个闲功夫,散朝之后,他召来了诸臣,继续办公。
“大尉,你有话说?”诸臣来后,嬴政首先就发现太尉缭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大王,”尉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以不谨慎。楚国乃山东大国,传袭百代,积累深厚,非闪电可灭。李信其人年轻,资历尚浅,请大王三思。”
“李信所部己经在着手办这件事情了,各地己经在征发民兵和民夫,军粮也在不断的输送到咸阳。”嬴政回答,“战前换帅,容易军心摇晃,此事朕意己决,缭卿不必再劝了。”
“是。”尉缭答道。
“大王,”王绾和顿弱也来了。
“韩赵之地各有什么情况,”嬴政问道,“详细讲给朕听。”
“大王,臣替大王多年为间于赵,对赵地的情况略知一二,”顿弱回答。
“当年长平之战,我秦坑杀了赵国几十万大军,旧仇未了,而今王将军又捣毁了赵国的首都,设邯郸为郡县,又增添了新恨。赵王嘉虽僻居于代,但并非安守其社稷而己,其人常年与匈奴各部交结,恐怕将有异动。”
“这个赵嘉,”嬴政不满的说,“九州天下皆为一族,六国皆是兄弟一家,他竟然为了兄弟间的仇恨去勾连外族,真是其心可诛。”
“大王,北地虽寒,尚有羊马可畜,赵人虽性情暴躁没有远谋,但人皆习胡人骑射之术,誓言与秦国斗争到底。”顿弱继续说,“如此情况,我等不得不防啊。”
“朕知道了。”嬴政回答,“那二卿可有良策?”
“代地原为李牧之封,其人善待边民,百姓多念其恩。”王绾回答,“然而赵王昏庸,武安君忠而见诛,其地之民因此于赵氏有隙。大王若想消除赵氏的影响,不若利用此事,加以发挥,如此可以安边。”
“大王,蒙恬蒙毅求见。”此时,宫人前来传报。
“快快有请。”嬴政笑着说。
“大王!好久不见大王!”话音未落,蒙恬就跑了进来,“臣思念大王,每每欲见,大哥总是说不行。”
“蒙毅,可有此事?”嬴政问道。
“大王恕罪。”蒙毅低头认错,“臣弟出身行伍之间,不懂礼仪规矩,臣恐其犯禁受罚,因而如此。”
“没事,没事,”嬴政笑笑说,“朕并非不通情理之人,罚谁也不会罚他的,以后你这做兄长的可不要多事了。”
“是,”蒙毅回答。
“大王,叫臣来何事?”蒙恬问道。
“蒙恬,朕要打赵国,你愿意带兵出征吗?”嬴政问蒙恬。
“愿意,”蒙恬果断的回答,“为大王千秋功绩,臣情愿肝脑涂地。”
“大王。”王绾开口了,“大王可是想要发兵灭赵?”
“朕知你同李卿想继续以间术渗透赵国,从而解决问题。”嬴政回答他,“但方才你也听顿弱所言,赵人与我秦不共戴天,非战而不能灭。朕意己决,你不必多言。”
“是。”王绾回答。
“大王有令,臣等万死不辞,”蒙毅说,“但臣弟尚幼,虽有万箭穿心不后退之勇,却不懂如何指挥调遣,如此出征,恐怕难以成事,还请大王三思。”
“我可以的。”蒙恬说,“赵国就剩那么点了,就是你让这内侍带兵去攻打,应该也能拿下了。”他指了指一旁的宫人。
“既然如此,蒙卿觉得何人可以将兵?”嬴政问蒙毅。
“王翦之子王贲。”蒙毅回答,“其人声名虽不及其父,但己为大王连下燕魏之地,身有武威,可派此将征伐北地。”
“大王您否决了王翦的攻楚之策,此时让他的儿子去攻打代国,正好也可示其恩荣未失。”顿弱也赞成这个决定。
“善。”嬴政回答,“蒙恬,此次你随同王将军出征去,另外平时少贪玩,要多习兵法战阵,朕以后有的地方想用你。”
“是,”蒙恬回答,“大王教诲,臣谨记于心。”
“赵国之事便先如此吧。”嬴政说,“王绾,韩地何事?”
“有旧韩相张厌等人,相与勾结,准备迎回韩王,复立韩国。”王绾回答。
“大胆。”嬴政动怒道,“朕好心留韩王一命,他们韩国人就是这样报答朕的!”
“大王息怒。”王绾回复道。
“那王卿以为韩国之事何如?”嬴政问道。
“大王何不叫李廷尉共同商议?”王绾问道,“韩国之事,他比臣更清楚。”
“李斯?间者郑国为他所保,公子韩非为他所荐,朕看他可是对韩国有感情的很。”嬴政说。
“韩非之事乃是无心之失,李卿己鸩杀其人以谢大王,还请大王莫怪。”王绾回答。
“知道了,朕之后会同李斯商议的。”嬴政回答,“先讲你之所见。”
“韩国复立乃贵族内部之事,非关战阵,大王可选宗室中人前往处理。”王绾回答。
“朕知道了。”嬴政回答,“今日之事如此,卿等暂退吧。”
“是。”众人拜别秦王去了。
“去叫子婴。”嬴政吩咐宫人。
“大王。”子婴听到传召来了。
“韩国动荡,王绾建议朕选宗室成员前往处理。”嬴政问子婴,“弟弟觉得何人可使?”
“大王,宗室诸人唯昌平昌文二君在朝中任过官。“子婴回答。
“昌平君与楚人勾连,朕刚处罚过他。”嬴政说,“昌文君熊启最近如何?”
“回大王,其人久病不能理事。”子婴回答,“恐怕无法当此重任。”
“我赢氏子孙可有人才?”嬴政问道。
“大王诸子皆幼,”子婴回答,“其余宗室皆安闲日久,不懂政治。”
“真是一群窝囊废。”嬴政摇了摇头。
“大王息怒。”子婴回答。
“子婴可愿为朕之韩国?”嬴政问道。
“臣弟愿意。”子婴回答,“但臣弟这些年只是打理内部事务,不知自己能否胜任。”
“凡事总要尝试。”秦王说,“朕相信你,去吧。”
“是,大王。臣一定不负大王所托。”子婴领下了命令。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0ccgc-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