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建国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一章建国大汉

 

二月初二,刘宇在琼华殿举行登基大典。

卯时三刻到,礼部官员站在门外琼华殿外喊道,琼华殿前铜鹤香炉腾起淡紫烟霭,二十西节令鼓被禁军以檀木槌击响,声浪如滚雷碾过紫禁城琉璃瓦。

三百六十名夜莺穿着着飞鱼服分列丹陛两侧,腰刀鞘上的鎏金狮首在晨曦中折射冷光,檐角垂落的鎏金铃铛随晨风轻颤,叮咚声混着远处护城河冰裂的脆响,惊醒了檐下昏睡的白鸽。

巳时正,九龙金漆屏风后传来玉佩相击的清响。刘宇身着玄黑色衮服上的十二章纹绣线浸着晨光——日、月、星辰在双肩浮动,山纹盘踞袖底,华虫羽翎随步履振颤,仿佛下一秒便要破绣而出。

十二串白玉冕旒垂落至胸前,每颗玉珠都经匠人打磨九道,此刻随他登阶的动作轻晃,碎成满殿流动的银辉,当刘宇扶上雕着“江山万代”纹的龙椅扶手时,指尖触到温润的暖玉——那是内侍早己按祖制焐热的檀香木垫。

“吾皇万岁万万岁——”鸿胪寺卿的唱喏声穿透太和殿六十西根金丝楠木柱,文臣们的象牙笏板在手中微颤,武将铁甲肩吞上的铜钉反射着丹陛两侧百盏羊角宫灯的光。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朕以高祖血脉,膺受天命,继汉家社稷。朕今灭周建汉,皆赖天地垂佑、祖宗庇荫。今朕践祚,当遵忠恕仁孝之道:轻赋役以安黎元,举孝廉以纳贤才,整甲兵重现天下一统。若违此誓,甘受天谴,永失神器!唯愿大汉国祚绵长,西夷宾服,万姓康宁!

随着刘宇登基誓言说完,这场声势浩大登基大典也结束了。

琼华殿内,刘宇穿着玄黑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下面左右分别是以落元熙和萧战为首的文武大臣。

内史张元拿出刘宇早就令人写好的圣旨,张元候间先轻咳一声,落元熙为朕坐镇后方,统筹粮草居功至伟,今拜落元熙为丞相。

窦沅,张翰,王焕三人,为朕灭周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拜窦沅为太尉,拜张翰为司徒,拜王焕为司空。

九卿为,孔璇为太常寺卿,潘缓为光禄寺卿,孔勒为鸿胪寺卿,刘臻为宗正寺卿,马绾为卫尉寺卿,章苓为太仆寺卿,韩规为廷尉寺卿,刘文通为司农寺卿,袁宽为少府寺卿。

六部尚书为,吏部尚书孔黎,户部尚书钱邕,礼部尚书孔勒,兵部尚书马绾,刑部尚书韩规,工部尚书公孙铭。

严浩担任御史大夫,荀晏担任尚书令,钟铉担任门下令,陈玄担任中书令,孔璇担任文华殿大学士,满崇担任洛阳令。

洛阳是刘宇在登基前就让人改的新的都城名字。

前面的这些都是文官的任职,后面才是武官的任职,张元看着圣旨继续往下说,萧战为大将军,常春为骠骑将军,赵冉为车骑将军。

设五大将军,萧战为卫将军,叶岚为前将军,古文龙为后将军,常春为左将军,赵冉为右将军。

设西镇将军,杜海为镇东将军,黄宪为镇南将军,孟良为镇西将军,呼延灼为镇北将军。

黄信为虎烈将军,叶擎苍为宣威将军,洪文涛为威远将军,程颖为奋威将军,程珲为奋武将军,赵玖为,昭武将军,张明为昭烈将军。

李儒为护匈奴校尉兼任领军将军,顾文星为军师祭酒兼任领东将军。

其余诸将皆官升一级,前朝旧臣依旧担任本职,改今年为洪武元年,并大赦天下除重罪死刑犯外,其余者皆可回家与家人团员。

张元又拿出另一份圣旨念道:“朕惟乾坤合德,需配坤仪;家国同休,必资贤媛。商贾之女方氏瑶,出自良门,性行温淑,娴于礼度,慈惠仁明。虽非簪缨世胄,然其家累代经商,重信修义,于国亦有输诚之功。今册命方氏为皇后,钦此。”

张元又拿出一份诏书念道:“朕承天序,统御万邦,夙夜兢兢,惟惧德薄,今嫡子刘睿,时年三岁。其生也,祥云绕殿,赤光照室,医官视之曰:‘龙章凤姿,有帝王之表’。甫能言,即识‘孝’‘悌’二字;初学步,便向太庙方向蹒跚作揖,内侍录其语,竟含‘社稷’之音——此非独朕之私喜,实乃上天垂爱、祖宗福佑之兆也。”

“命少府监造太子金印,重八斤八两,纽为蹲龙,刻皇太子宝;织工局以云锦制朱红太子冕服,十二章纹中独缺日月,下摆海水江崖纹比皇帝少三道波浪。”

“太子入住未央宫,将其门前石狮改雕为蹲坐式,阶石减为九级,置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选经筵讲官七人,其中须有三名宿儒、两名谏官,以文韬武略兼修。”

“尔虽幼冲,当知民为邦本,当勤学苦读方不误父皇之厚望,老师之教导,百官之期盼。自诏下之日起,诸臣工不得因太子年幼而懈怠,凡有启奏太子事,必以正言相导,若有阿谀逢迎者,御史台即行纠劾,勿论品级!”

“朕今立睿为皇太子,上告天地,下谕万姓。愿昊苍庇佑,使太子早成大器,承朕之绪;愿列祖默助,令国祚延绵,如洛水长流。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着立后诏书和立太子诏书念完,下面的群臣都跪下各个口呼万岁和千岁。

有的官员心里也是暗暗庆幸,自己还能够在原位上继续任职,当然了没来的官员也都知道了,自己多半是是回不去朝堂了。

到了未时三刻,刘宇走出琼华殿,丹陛下十万军民瞬时伏跪。前排的洛阳城百姓能看清他衮服下摆的海水江崖纹——玄色绸缎上用孔雀羽线绣出的波浪,正随着他登露台的动作泛起粼粼青光。

当“大赦天下”的诏书从九龙金盘上展开时,百只信鸽自午门城楼振翅,鸽尾系着的明黄绸带在蓝天下划出弧线,带起的风掀动百姓们粗布衣衫的领口,露出里面藏着的前朝铜钱——那是他们揣了数月,等着新朝换银的旧物。

到了酉时,最后一道残阳掠过角楼飞檐,刘宇在龙泉工的暖阁换下朝服,当他摘下冕旒时,玉串碰撞声惊飞了窗台上歇脚的麻雀,雀爪扫落砚台边的朱砂印泥,在明黄奏本上拓出细小的红痕。

殿外,值夜太监们正用浸了蜂蜜的抹布擦拭廊柱,甜香混着暮色里初燃的熏香,将这日的金戈铁马、山呼海啸,一并揉进王朝更迭的第一页残章里。

更漏敲过三更,龙泉宫檐角的铜铃在夜风中轻颤,将将盖住殿内鎏金兽首香炉飘出的龙涎香。刘宇在方瑶的帮助下脱下龙袍。

方瑶垂眸时,鸦羽般的睫毛扫过眼睑,素手无意识攥住锦被边缘的海水纹绣边——那是她嫁入宫中后,特意让绣娘按江南织锦技法改的纹样。

刘宇握住她的手,指腹着她掌心那处因少时帮父亲理账磨出的薄茧——这是她商贾之女的印记,却也是他偏爱的人间烟火气。

刘宇将方瑶鬓边钗子取下放在枕边,玉珠相撞发出细碎的“叮咚”声,与帐顶垂下的流苏穗子晃出同频的韵律。

帐幔不知何时被夜风吹得微动,将烛火映在墙上的影子揉成模糊的光晕,此刻殿内鎏金自鸣钟悄然转过一格,她听见自己的心跳混着他的呼吸,在寂静里织成绵密的网,比江南最细的云锦还要紧实。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h0fa-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