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工部军器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七章 工部军器局

 

回答完徐达的问题,林宇微微侧身问向朱元璋:“陛下!不知道工部那边的新式火铳研发的怎么样了。”

在有外人面前林宇还是很给朱元璋面子的,一般都会称其为陛下。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时候他也怕这掉毛在一群大臣面前叫他老朱。那真的是要下不来台。看来新钞的事情完结之后要赶紧让他娶了福宁,当了女婿不应该还叫他老朱了吧。

“咱听说己经有一些进展了,具体如何,还需亲自去看看。”

徐达站在一旁,眉头微皱,显然对“燧发枪”这一新词感到陌生。

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小子,这燧发枪究竟是何物?与咱们常用的火铳有何不同?”

林宇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自信的光芒。他抬手示意,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期待:“魏国公,燧发枪乃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火器,其发火方式与传统的火铳截然不同,无需火绳点燃,只需燧石击打即可发射,不仅射速更快,且更为可靠。若能在军中普及,必能大大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徐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浓厚的兴趣。

他转头看向朱元璋,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真有此枪?”

朱元璋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豪迈地挥了挥手:“成!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咱就一起去看看。”

在工部军器局

巨大露天车间里,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落在密密麻麻的工匠身上。

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与蒸汽中交织,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

车间的中央,一口巨大的坩埚巍然矗立,其内滚烫的铁水如同熔岩般翻滚,不时冒出一个个气泡,发出轻微的“咕噜”声。

坩埚下方的煤炉熊熊燃烧,火焰舔舐着炉壁,将整个车间映照得通红。

工匠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

几名壮汉手持铁锹,将煤球源源不断地投入炉中,煤球在火焰中迅速化为灰烬,释放出炽热的热量。

炉子下方,十几个壮汉齐心协力,操作着巨大的鼓风机,风箱在他们的推动下发出沉闷的“呼呼”声,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炉膛。

火焰在风力的加持下愈发猛烈,坩埚中的铁水也随之沸腾,仿佛一头即将挣脱束缚的猛兽。

一名年老的匠人站在坩埚旁,神情专注地观察着铁水的状态。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身着一件灰褐色的短褂,袖口己经被汗水浸透,手中握着一根长柄铁勺,不时伸入坩埚中轻轻搅动。

他的动作看似随意,实则精准无比,每一次搅动都恰到好处,仿佛在与铁水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真是好钢啊!”老匠人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充满赞叹。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铁水上,仿佛在欣赏一件绝世珍宝。“我冶铁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纯净的钢!毫无杂质,简首不可思议!”

说话间,老匠人感受到脸上皮肤己经开始刺痛,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针尖在轻轻扎刺。

他抬头望了一眼炉火,那熊熊烈焰将整个作坊映得通红,热浪扑面而来,连空气都仿佛在扭曲。他深吸一口气,随即高声喝道:“起!”

声音如洪钟般在作坊内回荡,七八个壮汉闻声而动,迅速抄起手中的长柄铁钩。

众人合力,顶着那巨大的坩埚缓缓倾斜。

坩埚内的铁水如熔岩般翻滚,慢慢倾倒。

坩埚下方,一排排模具整齐排列。

随着铁水的倾泻,模具在滑轨上缓缓移动,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

铁水如瀑布般涌入模具,瞬间填满每一个凹槽。

注满铁水的模具很快被拉到打铁匠面前。

铁匠们早己严阵以待,手中握着铁钳。

其中一位年长的铁匠,脸上布满皱纹,双眉紧锁,显得格外专注。

他迅速用铁钳从模具中夹出一块刚刚凝固的铁片。

迅速将铁片放在铁砧上,抡起手中的铁锤,重重砸下。

“铛!”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作坊内响起,

紧接着是连绵不绝的“叮叮咚咚”声。

那是几百个铁匠的同时作业。

军器局内,一间幽静的小房间里,烛火微微摇曳,映照出墙上斑驳的影子。

工部尚书单安仁端坐在一张红木案几前,目光炯炯有神,手中轻轻抚摸着那把刚刚完工的短火铳。

火铳全长不过三十厘米,通体乌黑,仿佛吸收了所有的光芒,却又在烛光下隐隐泛出一丝冷冽的光泽。

枪管上雕龙附凤,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仿佛那龙与凤随时会从枪身上腾空而起,翱翔九天。整把火铳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件雍容华贵的艺术品,令人不禁赞叹。

单安仁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满是得意之色。

这把火铳是他耗费了整整三个月的心血,依照林宇提供的图纸精心改装而成。

此时他小心翼翼的用布擦拭枪身体。然后轻手轻脚的放进一个精致的木盒中。

木盒里、枪油盒、火药盒、制弹钳一应俱全。

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他打算明日早朝的时候把这把短火铳献给朱元璋,然后在通报火铳的制作情况。

最后再要点经费。

这些天他不断的研究林宇的图纸。同时也做出不少的样品。

最终发现确实如那林宇所说。

必须一样一样的去做。该踩的坑一个也少不了。

如今以大明的炼铁和锻造能力,只能做出燧发枪,就算是用上螺纹钢这种材料都不行。

可是这种材料可是有限的,他必须加大经费去研制材料才行。

不然后面的步枪研制根本无从提起。

此时他小心翼翼地用一块丝绸布擦拭着手中的短火铳,

然后轻轻将火铳放入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中,盒内铺着细腻的绒布,火铳稳稳地躺在其间。

木盒的一侧,整齐地摆放着枪油盒、火药盒和制弹钳,摆放得井井有条,令人一眼望去便觉赏心悦目。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合上木盒,手指在盒盖上轻轻,心中暗自思量

“明日早朝,便把这短铳献给陛下,然后在通报一下火铳的制作情况。如果陛下心情好,我就要点经费。最近烧了很多钱。实在有点受不住了。”

想到这里,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些天他不断的研究林宇的图纸。同时也做出不少的样品。

最终发现确实如那林宇所说。

必须一样一样的去做。

该踩的坑一个也少不了。

如今以大明的炼铁和锻造能力,只能做出燧发枪,这还是用上螺纹钢这种特殊的材料。

其他枪械根本想都不用想想。

可是这种材料可是有限的。

因此他必须加大经费去研制材料才行。

不然后面的步枪研制根本无从提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0fe-1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