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和李文忠也点点头,大义是出兵的条件,士兵战斗的精神内核,但是作为将领,就不能单单想着大义。
还要要想着粮饷,想着战斗的收益。
比如第二点,北元的金银财宝他们就很感兴趣。
“标儿!出师有名确实很重要,但是打仗还是要考虑到战后的金银收益,钱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朱元璋对着朱标说道。
朱标闻言,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他抬头看向父亲,眉头皱得更紧,声音中带着几分不确定:“也就是说,以后打仗,不仅要考虑军事收益、政治收益、土地百姓收益,还要考虑经济收益?!”
“嗯!”朱元璋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标儿你的书还是没白读的。”
徐达和李文忠赶紧上前送上一记马屁:“太子殿下英明。”
整的朱标都有点不好意思。
林宇才懒得去拍朱标马屁,朱标都叫他先生了,压根就不需要。
于是开口打断这父慈子孝,君臣和谐的气氛:“所以,倭国要打!打下来以后可以极大缓解朝廷财政的压力。同时缓缓不断的银子可以支援朝廷。到时候打起北元来更加得心应手!”
“这就是我刚刚说的,从经济角度出发。倭国可以打!”
“我们打仗可以为了百姓,可以为了正统,也可以为了仇恨。当然更可以为了钱!而且倭国的这个钱的是非常非常多的!”
林宇这话一出,再次引得奉天殿的众人的思考。
现在他们心里基本己经同意了出兵去打那倭国。现在就剩下怎么打。如何打的问题了。
李文忠思考片刻沉声问道:“那要怎么打?预计花费多少粮饷,要派遣多少士兵?打下来之后可以有多少收益?”
李文忠一次性抛出了西个问题,这西个问题几乎都是在座这行人心中所想。
林宇笑了笑,首接跳到最后一个问题。
轻轻抬起左手,五指张开,缓缓比了一个“五”的手势:“打下来之后每年有这个数!”
林宇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朱元璋原本微闭的双眼骤然睁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五十万两银子?”
如果每年有这么多银子的收益那是真的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国库的亏空,因为这可是实打实的银子!而不是那些账面上粮食布匹等折合的银子。
徐达和李文忠互相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五十万两,够大军北伐一次了。如果每年有这一笔额外的收益。
那年年都可以北伐,北元将更快覆灭!
“五十万?”林宇眉头一挑,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仿佛这个数字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清晰而坚定,“我说的是五百万!”
“嘎??!”朱元璋闻言,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猛地从龙椅上弹了起来。
他的双眼瞪得滚圆,嘴巴张得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脸上的震惊之色毫不掩饰。
朱标,徐达,李文忠几人也是被震的外酥里嫩。三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你小子?!君前可不能胡言乱语!”徐达率先回过神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
他大步走到林宇面前:“五百万两?把那倭国挖空了怕是都凑不齐!你这是信口开河,还是真有把握?”
“我知道你小子想为国分忧,但是哪里有那么多银子给你挖?我就当你说错了!”李文忠也走上前来,拍了拍林宇的肩膀,示意他赶紧认个错。
也好给朱元璋和朱标一个台阶下。
也不怪徐达和李文忠不信。
洪武年间全国白银产量是非常低的。
洪武初年(23-26年)?:白银产量约为75070两 ?
洪武后期(26-成化22年)?:累计产量达978.6万两
这一下给他蹦跶出一年几百万两的收益,而且是实打实的银子收益,这叫人如何相信。
可是朱元璋和朱标却是信了大半,他们可是知道林宇的哪里来的。
这父子二人死死的盯着林宇。
朱元璋开口问道:“林宇!你说的五百万两可是真的?”
“嘿嘿,我什么时候骗过人?”林宇咧嘴一笑,非常笃定的说道。
李文忠一听林宇不借坡下路,居然还敢硬上,顿时觉得坏菜。
他心中着急赶紧出声制止:“唉!你小子!。。”
话未说完,便被朱元璋挥手制止“保儿让他说!”
《根据《石见银山旧记》一书所载,早在1309年(延庆2年)时周防国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时,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有采银的纪录,后来臣从于大内义兴的出云国田仪村铜山主人三岛清右卫门帮助大内家在1526年(大永6年)3月开掘出地下的银矿脉,其子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天文2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以从海外学习的精錬技术灰吹法大幅提升银的产量。当时日本极盛时银产量年约200吨,石见银矿极盛年生产38吨(百万两),价值约一百万贯。》
林宇对着李文忠点点头,示意他放心。
继续开口说道:“而且此时倭国正值分裂状态,各诸侯互相攻伐,局势混乱不堪。我们只需连纵合横,在他们内部拉一波,打一波。就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拿下日本的银矿!”
“到时候只要我大明的士兵踏上倭国的土地,再派一个藩王过去。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呵呵!原来你小子都想好了啊!”朱元璋摸着胡子,笑吟吟的看着林宇:“那你说这个仗要怎么打?”
“先找皇家银行贷个五十万两!分三年还钱。”林宇坐的有点累了,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这个钱全部用新钞发放,然后用这个钱在先造船。找军械局购买枪械。”
“对了,不知道军械局应该把燧发枪造出来没有。如果造出来了首接带上燧发枪,只需要三千精兵即可。”
“三千够吗?”徐达问道,那倭国再怎么样也有几百万人口,三千人怎么可能够打。
“大将军呀,我们是去挖矿的!不是去灭国的!三千人只要能守住矿就好了。”林宇笑着说道。
“嗯!也是。”徐达点点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0fe-1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